留學生出去是"混日子"?看看真實情況

留學美國網石老師 發佈 2020-05-29T06:56:19+00:00

曾經在《大西洋月刊》擔任中國頻道編輯的一位美國朋友認為:作為曾經的留學生,在研究生階段中國留學生是生活在一個小群體當中的,這可能是因為文化和價值觀的不同造成的。

我們想要了解美國留學生的狀態是什麼樣?就要看看美國人是怎麼看的。


曾經在《大西洋月刊》擔任中國頻道編輯的一位美國朋友認為:作為曾經的留學生,在研究生階段中國留學生是生活在一個小群體當中的,這可能是因為文化和價值觀的不同造成的。


我問他中國留學生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不是整體非常有計劃?


他的回答很簡單:"70%的中國留學生太嚴肅"


這足以看出中國留學生給人的整體印象,我想,在這樣的印象里會有"混子"存在嗎?


即便有,又能占整體超過一成嗎?

之後,又問了哥大的一位朋友對於中國留學生的看法。他說:"他們(反制中國留學生)簡歷相似度極高,都有良好家境、良好教育背景、托福分數和SAT分數都相當驚人,都有在大型機構的實習經驗。"


擁有這些在美本都已經足夠優秀,更別說在不是如何強調綜合能力的中國院校。可是,成批的留學生都是如此。再加上中國"精英"對於美國開放式課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適應,更加讓他覺得這些留學生"呆板"。

當然,兩種不同環境下所培養出的精英,能力不一樣是很正常的。中國的精英們通常願意直接直奔主題,制定方案並且嚴格執行,目標確定之後生活就成為了通道,所做之事皆是儘可能完成目標而已。


而且因為留學生通常是本科畢業就跑到國外去留學了,通常他們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毒打",這樣就導致一個問題,因為去到的地方的他國同學都是有工作經驗的,他們通常是帶著工作當中的問題來進修的,不光是抱著書本學習理論的。而中國的"精英"們還是把上課學習當成了大學的一種延伸,刷分、背書本,實際上這就失去了讀名校研究生的重要意義。


留學生是出去"混"?結果讓人汗顏!


當然,我們經常會看到類似"你見過哈佛凌晨四點的圖書館嗎?你見過某某美國學府的中國留學生們有多努力嗎?"這些其實也有許多是杜撰的,比如哈佛晚上通宵營業的其實只有一座圖書館,而且也不會人滿為患。更重要的是通宵的多半是那些作業還沒有趕完的拖延症晚期患者。



留學生的留學經歷,大部分沒有那麼誇張,尤其美國留學的學生們,他們每年學費就要花費50萬人民幣,大部分都很珍惜父母給他們的條件,也沒有像一些人認為的廢柴極多。


因為本文只探討研究生級別的學生狀態,對於本科階段並不涉及,所以選材範圍比較有限,同時也是為了讓大家了解年輕精英們所表現出來的缺陷,也許這些缺陷在那些"差學生"身上就蕩然無存。所以建議大家培養下一代的同時要記住,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成人,進而"成才",而不是讓學生成為"一台會行走的計算機"。以上事例也能夠說明至少在美國研究生階段"混"這種狀態是基本不存在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