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明宮沒被毀,故宮可能靠邊站,中國宮殿建築的巔峰之作

蘇丹卿 發佈 2020-01-09T15:32:23+00:00

華夏文明五千年里,歷代王朝帝王都要選址一個屬於自己的都城,建立一座宏偉王宮,不僅是國家象徵,更是政治中心。今天的北京故宮是世界規模最大、保持最完整的皇宮,是中國古建築中的代表。但若提到是「中國宮殿建築的巔峰之作」,大唐帝國的大朝正宮大明宮不可不提。大明宮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是唐朝長安城規模最大的一座帝王宮殿。

據考古發掘及史料記載,大明宮占地面積3.2平方公里,相當明清故宮的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只可惜毀於唐末戰亂。但誰不曾想到,在這一千多年後,後人還能見到大明宮的恢弘氣勢。西安一位79歲的老藝人,根據史料,請教考古專家,並多次對大明宮遺址進行實地考查,用了16年時間以磚雕的藝術手法將其恢復。

老藝人以300:1的比例將大明宮昔日輝煌再現,擺放面積達27平方米,有11座城門,4座角樓,4座朝堂,38座大殿。像丹鳳門、含元殿、麟德殿、蓬萊閣、宣政殿等歷史上著名的宮殿都被用磚雕形式所刻畫出來,不僅為後人展現了這座古老的「東方聖殿」的壯麗和恢弘,也體現了一個老藝人對傳統藝術的堅持,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和敬畏。

大明宮其地理位置非常具有風水考究,因地勢高亢而稱龍首原,即「龍頭」處,據考古專家認為,其設計者為閻立本。這座宮殿起初是為高祖李淵避暑而建,但後來被耽擱。據記載,高宗龍朔二年,李治因宮內潮濕而再修大明宮,並改名蓬萊宮,次年遷此聽政。咸亨元年改稱含元宮,長安元年又改回大明宮,自此成為唐代主要的朝會之所。

這個面積之大的宮殿,除了相當於5個北京紫禁城,同時也是3個凡賽爾宮,12個克里姆林宮,15個白金漢宮那麼大。有人曾計算過,當時的大明宮就相當於今天的500個足球場那麼大。由此可見,大明宮不僅是中國古代最為宏偉的宮殿建築群,也是世界史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一。

大明宮的宮牆南寬北窄,據史料記載,西牆長2256米,北牆長1135米,東牆由東北起向南偏東斜長1260米,東折300米,然後再南折1050米,與南牆相接。南牆則是長安外廓城的北牆。南牆開由5門,正中為丹鳳門,東為望仙門和延政門,西為建福門和興安門。

為了完全呈現大明宮的建築格局和環境,包括太液池都在其內。太液池為唐代皇家池苑,引龍首渠水入城形成湖泊,分東池和西池兩部分,西池為主池,其平面呈橢圓形,面積約有14萬平方米。天子寢殿和便殿,大多都集中在太液池東南的龍首山高地上。在太液池的北面,還有一些遊藝的場所和太液池的附屬景觀,如拾翠殿、跑馬樓、鬥雞台等等。

歷史上,大明宮毀於兵燹,記載有三次不可扭轉的毀壞。第一次是唐僖宗廣明元年,黃巢率軍攻入長安,與唐軍交戰三年,大明宮遭到極大破壞。長安城也難逃此劫。第二次被李茂貞的一把火給毀了。第三次,天祐元年,朱全忠下令徹底廢毀長安城,大明宮可謂是蕩然無存。這三次毀壞,也想著象徵大唐命運衰敗的歷程。

到了宋代,大唐已為前朝,大明宮氣勢已去,自然是要在歷史長河中煙消雲散。但從今天都城宮殿遺址上看,在隋唐長安、洛陽諸宮中,只有大明宮保存條件較好,含元殿、翔鸞棲鳳二閣、朝堂、麟德殿、三清殿、玄武門、重玄門、銀漢門等多座門址、殿基已被考古發掘,目前大明宮遺址已為對外開放的遺址公園。

但萬萬沒想到,西安還有如此有心之人,不惜耗費16年的時間,只為重塑大明宮之恢弘。很多外國遊客見了「大明宮微景觀」後,紛紛讚嘆:「世界只有一個大明宮,中國只有一個王泰來。「這個王泰來,就是西安有名的磚雕大師。如果大家想去一睹「大明宮」風采,西安市群眾藝術館一定不能錯過。

而現如今,還有多少人會為了完成一件事,耗費16年之久呢?老藝人這份堅守令人感動,但更讓我敬佩不已的是,為了復原大明宮,老藝人並非是完全的藝術手段,他還翻閱大量中國古代建築史,請教考古專家和遺址考查,如此深入細緻地學習、研究、探索,才讓我們看到16後年心血之作。但幾乎每一個老藝人,都共同面臨著一個嚴峻的現實困境:怕技藝後繼乏人。

由於學習並傳承磚雕藝術,是一件艱苦乏味又耗時間的事情,許多年輕人都不願意繼承。據悉,不僅王泰來的家人不願學,包括他後來帶過的幾個徒弟也因受不了苦都放棄了。如今,只剩下他一人還在堅持著。當時在參觀這座「大明宮」時,工作人員就感嘆:「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花費這麼長時間去完成一件事呢?」

大明宮,被現代人譽為是唐以後中國宮殿建築之範本,對明清故宮及日本和韓國等東亞宮殿建築產生了重要影響。而這眼前的「磚雕大明宮」恐怕也是一件孤品。它既是民間藝術,也是歷史文化,雖然我們無法像走進明清故宮那般,以立體感的思維去思考歷史,但這件「磚雕大明宮」至少令後世親眼目睹了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宮殿群究竟是何格局。你們認為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