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瑞士K31步槍,直拉槍機和精緻的瑞士工藝並不一定是好事兒

瘋狗的輕武 發佈 2020-04-14T10:17:45+00:00

而我對這把槍的印象算不上是太好,畢竟「最優秀」這三個字真的不適合用在槍上。你可以說它精度是最優秀的,畢竟人家的機加工品質擺著,但如果把這貨丟到蘇德戰場上,還真不一定好用。

這篇也是應小夥伴的邀請,讓我談談被稱之為二戰中最優秀步槍的瑞士K31。而我對這把槍的印象算不上是太好,畢竟「最優秀」這三個字真的不適合用在槍上。你可以說它精度是最優秀的,畢竟人家的機加工品質擺著,但如果把這貨丟到蘇德戰場上,還真不一定好用。

照例先解釋名字,K31全稱Karabiner 1931(1931型卡賓槍)。這個K和Kar98K的那個Kar一個意思,畢竟瑞士也是個德語為主的國家。而且K31的1100mm長度和98K也基本一致,在當時對標那些1250mm左右的長步槍而言卻是屬於卡賓槍一類。

很多人都知道K31最大的特點是直拉式槍栓,這也算是瑞士祖傳特色,畢竟人家從第一桿無煙火藥步槍,也就是1889年的施密特·魯賓步槍開始就一支走直拉這條路。

而K31也可以算是魯賓系的徒子徒孫,從結構上而言最大的改變是將魯賓那票後置閉鎖突筍移到了機頭上(類似毛瑟機頭閉鎖突筍),這樣最大的好處是縮短了整個槍機和機匣的長度

另外,瑞士7.5x55mm GP11步槍彈的膛壓非常大,老式的魯賓後置閉鎖突筍有點吃不消,因此用前端閉鎖可以讓槍機的膛壓承受能力大大增加,不過它的缺點是拉栓的行程比以前長了一點...

咱們也別把直拉栓想的太神奇,它其實就是拉機柄上有一根定型凸榫,槍機上有一條定型斜槽。然後拉機柄往後拉的時候帶動槍機旋轉開鎖,說白了他還是個轉栓閉鎖。只是旋轉這個動作讓斜槽和凸榫完成了,現代那些轉栓閉鎖的自動步槍也是這個原理。

直拉栓的速度雖然看起來比較快,但它的行程也比較長。只能說K31相比98K和莫辛納甘有射速優勢,但依舊比不上李恩菲爾德。

然後咱們得談談K31鬼畜的精度了...確實,二戰步槍裡頭,K31說老二真的沒人敢說第一。

首先瑞士就是個小國,而且他們也知道自己這種小國想要在大國的夾縫中求生就得實行全員兵役制。而且瑞士多山,山地國家不適合重武器或者機械化打法,而且輕武器的交戰距離也較遠,因此他們特彆強調單兵作戰時的射擊精度。加之瑞士本身的精密製造工業就強,這無疑給了K31一個很好的精度BUFF。

在1931年的手冊中,K31的理論精度是300米R50為4cm(丟個圖方便理解R50)

為了做個參照對比,88狙的300米R50散布是10.5cm...

下邊這個圖是老外在1000碼距離上(910米)用K31+原裝GP11彈打半人靶的成績,總共三個彈匣,18發子彈。這可是910米啊!不帶瞄具啊!這還只是制式步槍啊!太可怕這個精度,98K面對K31就滾邊玩去

另外,雖然K31這種直拉槍機沒有預開鎖。但得益於絕佳的公差控制和加工,拉栓非常的順暢,有如一種熱刀切黃油的快感。相比同樣是直拉槍機的曼麗夏和羅斯步槍他們簡直就是弱爆了。

但...就如我標題所說的,這麼一把精緻的武器適合戳靶子、打獵玩兒,但不一定適合二戰這種全面戰爭。正如它的兩個直拉前輩——曼利夏1895和羅斯步槍,尤其是加拿大羅斯步槍也非常精準,但在一戰塹壕的泥潭裡頻繁的出么蛾子,主要問題就在於泥水、沙塵之類的東西一旦進入槍機、尤其是直拉槍機的定型槽本來就增加了額外的開栓阻力,進入泥污之後很容易導致拉不開栓,何況直拉還沒有預開鎖。想想彈膛里如果也髒了,導致彈殼貼膛之後拉栓就更感人了...

也正因為直拉栓的可靠性問題,在一戰之後幾乎沒人會把它當做制式武器裝備...除了瑞士。

另一方面,這種製造工藝也就瑞士能玩,而且得是非戰爭情況下能玩。真要全面戰爭打起來,戰時工業一起動,絕大多數地方小廠壓根就不能產這種尖端玩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