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滿吉林通化,西周時被箕子侯國併入,清朝時海龍縣是皇家圍場

烽火漫青城 發佈 2020-05-30T07:19:04+00:00

位於通化梅河口市的山城鎮,因鎮西北的一座城子山上的古城遺址而得名,是吉林之間遼寧的門戶,1928年成為東邊道的軍事首府,商賈雲集,成為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繁華之盛,號稱「小奉天」。圖中的麻袋裝滿了東北平原出產的大豆,正整裝待運。

守備森嚴的糧棧,為防匪患,囤積糧食的倉庫都是高牆輔以瞭望樓,守衛都是全副武裝,仿佛是一座城池。行人大多手攏在棉袍中,來往於牆根下的大道。

當時的海龍縣城,1902年光緒年間設為海龍府,民國2年設為縣,1956年縣城遷至梅河口鎮,1985年撤縣成為梅河口市,圖中的海龍便是如今的梅河口市海龍鎮,只見街道寬敞,兩旁建築大多是西式建築,側面牆上有「天豐達」「仁丹」「大學」等招牌字樣。

海龍縣城的城門,此地原屬清朝皇室的圍場,也就是御獵場,光緒四年才開禁移民。東北的冬雪晴日,低矮的城牆上,多有崩塌之處,幾棵雜樹,樹葉凋零,枝條在寒風中擺舞。

輝發城址,作為明朝女真扈倫四部之一的輝發部,在此建立了輝發國,後明萬曆年間被努爾哈赤所滅,古城位於輝發山上,三面臨輝發河,地勢險要。

四周原野,白雪茫茫,圖中寺廟是位於輝發古城背面的輝發寺。

朝陽鎮郊外的雪景,道路雪化成冰,行人三五成群。1949年11月,輝南縣遷入朝陽鎮,所在位置是坐北朝南,因而得名朝陽鎮。

通化城門,城樓上建有一亭,亭上安放一座大鐘,一身穿旗袍的女子正走過城門,右側幾位白褂女子迎面走來,兩旁店鋪,一邊是「萬育齋」,一側是「採辦各種古今書籍」,門洞內還有幾人騎著自行車穿過。

位於渾江西岸的通化,舊名頭道溝,俯瞰之下,道路貫城,房屋相連。通化地域歷史悠久,西周時被諸侯國箕子侯國併入,成為周的領地,而通化之名始於1877年光緒年間設治。

橫跨渾河的通化橋,堅固的橋墩旁,一舟停靠,一人正俯身旁邊。

位於渾江北岸,通化城區東北隅玉皇山上的玉皇閣,這座道教觀閣由全真邱祖龍門派玄裔弟子李宗順、李宗和兄弟及鮑至安道士於公元1877年的光緒三年始建,成為吉林省道教的發源地。

渾江風光,對岸群山連綿,而近岸的淺灘上,婦女們洗衣洗物,孩子們嬉鬧其中。

位於通化城東的五道江,煤炭儲量豐富,當時已經成為日本人的重要資源基地。

位於集安榆林鎮地溝村的關門砬子,在鴨綠江上,兩岸山峰對峙,恰如一座關門固守。

鴨綠江流經朝鮮滿浦段,岸邊山峰上是洗劍亭古蹟。

輯安大將軍冢,造型類似金字塔,據說是高句麗時期的王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