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伽師:真督實戰 堅決啃下硬骨頭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發佈 2020-05-25T03:20:59+00:00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經過努力奮戰,截至2019年底,伽師縣已累計退出148個貧困村,減貧2.8萬戶11.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1.2%降至3.8%。

從喀什機場駕車向東行駛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就能到達有著「瓜鄉銅城」之稱的伽師縣。雖然盛產特色瓜果,但是,伽師縣卻長期處在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之列。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經過努力奮戰,截至2019年底,伽師縣已累計退出148個貧困村,減貧2.8萬戶11.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1.2%降至3.8%。但目前,仍有71個貧困村未退出,1.5萬人未脫貧。

在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隨著掛牌督戰工作的全面展開,伽師縣目前脫貧攻堅工作進展如何?貧困戶能否如期脫貧?

在尚未退出貧困村序列的英買里鄉阿亞格英買里村,除了一些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待在自家庭院料理家務、照看孩子外,白天在村裡幾乎看不到年輕人。

他們都去哪兒了?該村第一書記米爾阿地力江·吐爾遜笑著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現在沒有村民願意待在家裡,大家都想著出去賺錢,村民們勞動致富的熱情被點燃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伽師縣委書記王志軍說,面對當下的脫貧工作,雖然壓力很大,但信心更足。

阿亞格英買里村黨員活動室,黨員學習記錄本因頻繁使用已折了頁腳。圖/郭鵬

第一書記督出致富心

自從掛牌督戰以來,新疆始終貫徹「中央統籌、自治區負總責、地縣抓落實、鄉村抓落地」的體制機制,明確責任,分級負責。

採訪中,一名伽師縣鄉鎮幹部表示,鄉村抓落地,就是力求把工作干到實處,「上級督,基層戰,脫貧指日可待。」但在不少村民看來,第一書記在「督促」層面,同樣下了很多功夫。

4月下旬,23歲的努爾斯曼古麗終於又有了一份工作。

努爾斯曼古麗是江巴孜鄉艾格鐵熱克村的村民,之前因為生孩子、父母生病等原因,她已將近4年沒有找工作。全家5口人全靠當泥瓦匠的丈夫維持生計,從建檔立卡之初,一家人就被識別為貧困人口。

像努爾斯曼古麗這樣,有勞動能力卻沒有就業的情況,此前在伽師縣較普遍。人均耕地少、群眾文化程度不高、缺少發展資金與技術,以及「等、靠、要」思想嚴重、就業渠道狹窄等問題,一直是伽師縣各個村莊脫貧難的「通病」。

前不久,隨著父母病情好轉,努爾斯曼古麗終於可以從家庭中抽出身來。但由於長時間沒有工作,又不具備專業技能,再加上自身的惰性,她曾一度拒絕出去務工。

於是,村第一書記劉志軍每天都要去她家裡做工作,為她安排技能培訓,鼓勵她摒棄「等、靠、要」思想。

看到同村村民的生活一個個好起來,在村幹部的反覆勸導下,努爾斯曼古麗扭轉了心意,同意到村裡的木材加工合作社務工。如今,努爾斯曼古麗愈發積極、樂觀。

因為當地村民沒有攢錢的習慣,打工時通常要求企業日結、周結工資,經常是干幾天休幾天,等錢花完了再去賺。

所以,除了督促努爾斯曼古麗堅持每天上班,劉志軍還會每天輪流去村裡的幾個合作社「查崗」,對無故「曠工」的村民進行積極勸導,「現在大家基本上不用我催著幹活了,他們開始比誰幹得多、賺得多。」

目前,艾格鐵熱克村378戶有勞動力的745人已全部實現就業。努爾斯曼古麗坦承,如果沒有第一書記的「督促」,她恐怕仍舊閒在家中。

而在同樣尚未退出貧困村的鐵日木鄉巴什鐵日木村,第一書記江輝每天都會到村裡的扶貧大棚轉一轉,鼓勵村民們用心種植,「惰性人人都有,改變傳統思想很重要。」

記者採訪發現,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伽師縣堅持扶志與扶智並行,有效激發了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

江輝對今年摘掉貧困村帽子信心滿滿,他告訴記者,全村52戶未脫貧戶的78個勞力全部穩定就業。「目前我們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了村容戶貌整治上,不僅要讓群眾在收入上步入小康,還要在精神面貌上步入小康。」

阿亞格英買里村村民喜得一隻「金牛犢」。圖/郭鵬

「眼裡不揉沙子」

在阿亞格英買里村第一書記米爾阿地力江看來,各級督戰組都是「眼裡不揉沙子」,是較真碰硬地「督」。

3月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努爾蘭·阿不都滿金,到伽師縣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

努爾蘭·阿不都滿金帶著工作隊深入11個鄉鎮71個貧困村,進行全覆蓋式督戰督導,全面調研脫貧攻堅情況,選取典型村入戶查看、解剖分析,專題調研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特色產業、勞動力就業、災後重建、復工復產復學、加大幫扶力度等重點工作,指導鄉鎮、村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路徑、優化工作方法,調動各方力量集中精力打殲滅戰。

米爾阿地力江告訴記者,督戰組發現,阿亞格英買里村在村容村貌整治上還有改進空間,及時提出意見後,村裡很快整改完畢。

「掛牌督戰讓我們的工作更加細緻全面,以前會存在一門心思忙產業和就業問題,其他方面有時會考慮不周,督戰組則是全方位地查找、發現問題。」米爾阿地力江說。

阿亞格英買里村所在的英買里鄉,以發展新梅產業為主,2019年,英買里鄉種植新梅近萬畝,總產值近兩億元。

新梅產業讓眾多貧困戶實現高標準脫貧,而鄉黨委書記張杰仍在考慮,如何讓新梅給村民帶來更多效益。掛牌督戰組在發展產業方面提出的建議,更加堅定了他引進新梅深加工生產線的想法。

「督戰組不僅查找出了我們很難看到的問題,還給提出了精準發展思路。」張杰告訴記者,他的想法得到了督戰組的認可,接下來,他會將工作重點放到招商引資、提高新梅附加值上。「讓新梅真正成為村民的致富果。」

對於督戰組的工作效率及實際作用,伽師縣的基層幹部和群眾給予了充分肯定。根據《自治區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實施方案》,掛牌督戰要強化組織領導、制度建設、作風建設。

「督戰工作要輕車簡從,減輕基層負擔,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防止『只督不戰』,不干擾群眾正常生活,不干擾基層幹部工作節奏,切實幫助基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打通貧困村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扶貧辦副主任陳雷表示。

艾格鐵熱克村,村民們在扶貧工廠做工。圖/郭鵬

「只要努力就能改變」

目前,伽師縣尚未脫貧摘帽,但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鄉村面貌明顯改善卻是不爭的事實。

長期以來,伽師縣自然災害頻發。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伽師縣經歷過10次6級以上強震,今年便發生過幾次地震,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土地面積過半是沙漠戈壁,且結構性缺水,各類土地鹽漬化嚴重。

同時,伽師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歷史欠帳多,公共基礎設施薄弱。特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不多,產業鏈不健全,農業附加值不高。

在脫貧攻堅工作推進過程中,伽師縣逐步制定完善「一村一方案」「一戶一策」「一人一崗」的「三個一」工作方案。

蔬菜村、果園村、石榴村……這些具有田園風光的特色村,就是伽師縣立足各村優勢資源、地理位置、特色產業等實際情況,按照穩糧、優棉、增菜、促經、興果、強牧的發展策略,制定「一村一方案」的脫貧思路和措施打造出來的。

這些特色村形成的主導產業,也為村莊脫貧摘帽打下堅實基礎。

《民生周刊》記者見到巴什鐵日木村貧困村民阿依古麗時,她正在地里撿拾菜葉,她家的扶貧大棚剛剛賣出一車包菜,收入1800元。

接下來,她和家人會在大棚里種植辣椒等蔬菜,靠著5個扶貧大棚,阿依古麗一年就能收入近萬元。農閒時,她還會去縣城打工,「有錢了,過日子的勁頭也足了。」

雖然伽師縣還剩下一些難啃的硬骨頭,但是,面對這些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很多受訪鄉村幹部表示,他們會牽住就業這個「牛鼻子」,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各項扶貧政策落實。

「只要努力就能改變,脫貧信心就不用說了,那叫一個足。」第一書記米爾阿地力江說,今年8月底前阿亞格英買里村就能實現44戶157名貧困人口脫貧,那時也將實現整村脫貧。

巴什鐵日木村扶貧大棚里,和媽媽一起收菜的孩子露出天真的笑容。圖/郭鵬

(□ 《民生周刊》記者 郭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