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原都是嫡長子繼位,遊牧民族都是幼子守業?看完漲知識了

嬌妹說歷史 發佈 2020-06-03T20:52:59+00:00

我們在學習歷史時會發現一個規律:中原地區的皇室往往都是由嫡子繼位的,而很多少數民族卻剛好相反,都是由最小的孩子繼位的。很多人對此感到很疑惑,但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對,我們看到的只是少數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外。

我們在學習歷史時會發現一個規律:中原地區的皇室往往都是由嫡子繼位的,而很多少數民族卻剛好相反,都是由最小的孩子繼位的。很多人對此感到很疑惑,但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對,我們看到的只是少數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外。

大圖模式

對歷史較為了解的人都知道,一般皇帝都是傳位給嫡長子的,因此後宮都會為了先生兒子而掀起一股股腥風血雨,都一心想著母憑子貴。不過「傳嫡不傳庶」這個制度是在周朝之後才逐漸形成的,之前都是有能力者為王。

大圖模式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循規蹈矩,比如唐朝李世民,就是看不慣自己哥哥的無能,舉兵取而代之,為絕後患,乾脆連一條命都沒給自己的親哥哥留。自從之後就開啟了「弒父殺兄」的皇室現象,越來越多的皇子不滿父親的傳位意願,也不滿其他兄弟的能力,都選擇用一些不怎麼光彩的手段坐上了那個夢寐以求的寶座。

大圖模式

而遊牧民族也不都是幼子繼位,歷史上統一匈奴的第一位單于就是嫡長子,當時父親準備將位子傳給自己的小兒子,將嫡子送去別國當人質,但沒想到這位嫡子才智過人,竟逃了回來,還取代了自己的父親,當了新的單于。不過確實有很多遊牧民族都會選擇讓幼子守業,因為他們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一般都比較糟糕混亂,年長點的孩子都被派去各地守衛邊疆以防被入侵了,家中只有最年幼的孩子了,所以最終我們看到的情況就是幼子繼位。

大圖模式

不過制度是人定的,而人是活的,無論哪個朝代哪個民族,都有一些不甘向命運低頭的人,他們總會試圖去打破固有的傳統模式,不過往往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