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司馬懿,被曹爽逼迫,最終走上權臣之路!一輩子善始善終

李夫子說史 發佈 2020-03-18T02:45:19+00:00

準確的說,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從來都沒有背叛過曹氏家族,只不過是在晚年之時,由於和曹氏朝臣出現了嚴重的衝突,在不得已之下才發動了一場政變,不僅僅是為了保全自己,也是為了能夠徹底達成獨攬大權的目的。

三國是個風雲跌宕的大時代,很多人說如果不是司馬懿篡權,三家歸晉,如果不是曹操死得過早,可能後面就沒有「五胡亂華」的局面發生了,不過說到這,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有沒有產生一個疑惑,那就是司馬懿篡奪曹魏政權的時候,為何曹操的舊屬全都坐視不管?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準確的說,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從來都沒有背叛過曹氏家族,只不過是在晚年之時,由於和曹氏朝臣出現了嚴重的衝突,在不得已之下才發動了一場政變,不僅僅是為了保全自己,也是為了能夠徹底達成獨攬大權的目的。司馬懿作為三國時期最為叱吒風雲的謀臣之一,從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追隨在曹操左右了,而且他的地位可以說是除了曹操之外最高的,而等到了魏國的第三位皇帝曹芳在位的時候,他的地位仍然不低,身居太傅之位,同樣是位高權重。

司馬懿與曹氏宗親的矛盾

說到這裡,有另外一個歷史小知識,順便也跟各位小夥伴分享一下。那便是曹操在世的時候並沒有稱帝,正是建立魏國稱帝的是曹操的兒子曹丕,而曹芳作為曹魏的第3位皇帝,論起輩分來就應該是曹操的曾孫了。而就在這一時期,司馬懿和當時一個權勢同樣很大的曹家內臣曹爽之間爆發了十分激烈的矛盾。當時司馬懿作為四朝老臣,在整個曹魏體系的根基自然十分的深厚。而且在曹芳之前的每一位曹魏的皇帝,在去世之前都會叮囑繼位之人,凡事必須要多聽司馬懿的意見,甚至每一次司馬懿都會被任命為託孤大臣。正因如此,權勢越來越大的曹爽便想改變這樣的局面。

於是就在公元二四四年,曹爽便向魏帝曹芳建議組織軍隊征伐蜀國。然而其實他這麼做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要為曹魏拓展疆土,而是為了能夠通過一次勝仗,讓自己在朝廷當中更加擁有威權。然而司馬懿對於伐蜀一事卻持反對的態度,因此便對曹爽一再的進行勸阻,但是曹爽卻是充耳不聞,最終魏帝曹芳見曹爽十分的堅持和強硬,便採納了他的建議。而正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剛愎自用且動機不純的曹爽興沖沖地率軍去伐蜀,最終卻被當時的蜀國大將軍王平給打敗了。

一經戰敗,當時整個魏軍想撤退,卻遭到了非常強硬的阻擋,再加上後方軍糧供給不上,用於運輸輜重的牛、馬、騾、驢大量的死亡,整支大軍陷入到了一種極度混亂的狀態之中。好在是後來曹魏援軍及時趕到,這才讓曹爽終於有了喘息的機會,之前所面臨的危局才得以解除。此時的曹爽察覺即便是再戰也無法取勝,便只能採納司馬懿的建議,灰溜溜的撤回去了。曹爽逞匹夫之勇打的這一仗,致使曹魏大軍傷亡慘重,更是有很多士兵在作戰當中與大部隊失散了,從而使得整個魏國的軍事力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這也是司馬懿和曹爽之間所爆發的第1次矛盾。不過這次矛盾也並不是那麼的激烈。然而沒過多久,一次更加激烈的矛盾再次爆發了。

時間是在第2年的8月,曹爽再次任性的將魏國軍隊裡面,中壘、中堅兩個營的編制給徹底廢除了。最後更是變本加厲的把兩營的兵馬全都交給了他的親弟弟曹羲來節制。很明顯,曹爽這樣做就是為了能夠掌握更多的軍權,這個時候司馬懿又一次站了出來,援引了先帝時期的法令,說明曹爽這樣做是不合理的,但曹爽仍然是把司馬懿的話當作了耳旁風,而這便是司馬懿和曹爽之間所爆發的第2次矛盾。

當時間來到正始七年,也就是公元二四六年的正月時,由於吳國派軍前來進犯魏國的柤中地區,當地萬餘戶的百姓便紛紛想通過向北渡過綿水,到達綿水南岸,來躲避吳國的軍隊。不過司馬懿卻認為綿水南岸距離吳國的軍隊太近了,一旦那萬餘戶的百姓真的全都要渡河,同樣也會把吳國的軍隊給引過來,畢竟他們的目標還是太大。所以這些百姓最好是能夠繼續留在綿水北岸。

然而此時不知道是不是就喜歡跟司馬懿唱反調,曹爽立刻再次站出來說:「原本眼下就來不及在綿水南岸修建城池,你卻還讓那麼多的百姓留在綿水北岸,這絕對不是長久之計。」雖說事後司馬懿仍然是平心靜氣的跟曹爽講道理,但是曹爽剛愎自用的勁頭又上來了,完全不聽從司馬懿的建議,盲目的按照他的想法去做,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吳國不僅占據了柤中地區,而且就連那萬餘戶的百姓也一下子就變成了吳國的子民,真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而就是在這一時期,曹魏朝廷當中有很多的有識之士前來找到司馬懿,痛斥曹爽的專橫、跋扈和誤國誤民。

然而司馬懿卻對他們好言安慰,並沒有進一步的激化矛盾,而司馬懿的這一舉動卻不可謂不高明,因為他面對曹爽的專橫,不僅表現出了很高的氣度,而且還能夠很好的安撫那些對曹爽有意見的人。不得不說,這絕對是一個非常高明的收服人心的招數。當然這也是司馬懿和曹爽之間所爆發的第3次矛盾。而曹爽之所以敢如此囂張,靠的自然便是魏帝曹芳的支持。但是,曹芳卻並沒有想到曹爽把整個朝廷鬧得烏煙瘴氣,最終換來的卻是離心離德。此後到了正始8年,也就是公元247年的4月,曹爽又做了一系列的動作,當時在整個曹魏朝廷之中,曹爽和曹羲兩兄弟儼然已經成為了僅次於魏帝曹芳的人物,甚至還在很多時候,越過了魏帝曹芳,更改朝廷的制度和法令,可謂是囂張至極。

那麼司馬懿作為當時朝廷當中唯一一位能夠和曹爽兩兄弟並駕齊驅的人物,自然也就成為了曹爽兩兄弟的眼中釘。不過司馬懿畢竟是四朝老臣,而且他也是最能夠審時度勢的。所以在5月的時候他便假裝稱病,從此不再過問朝中政事,就這樣又過了一年,曹爽不斷的和朝廷當中的官員相勾結,早就已經生出了謀朝篡位之心。雖說此時的司馬懿已經假裝生病在家休養了一年,曹爽還是放心不過,多次派人去打探和訪查,要確認司馬懿是不是真的病了。好在司馬懿的演技夠好,很好的騙過了曹爽兩兄弟,以及他們派去探查的眼線,使得他們信以為真。

司馬懿雷霆一擊,滅曹爽

但其實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司馬懿也在不斷的積聚力量,暗中布置人手,為的便是要剷除曹爽兩兄弟。其實如果曹爽兄弟沒有將司馬懿當做最大威脅的話,以司馬懿的性情是不會憤而反擊的。除此之外,李夫子想還應該有司馬懿也已經發現了曹爽兄弟有謀朝篡位的心思,而一旦曹爽登基稱帝,那麼第一個對付的人肯定就是司馬懿了。所以當時的形勢對司馬懿而言,是不出手,也得出手了。

雖說司馬懿也在積極的集聚人馬調兵遣將,但想要一舉翦滅曹爽兩兄弟,還得需要一個非常恰當的時機才行,自然是不能夠硬碰硬的去做。而沒經過多久,這個時機就出現了。公元249年的正月,魏帝曹芳要離開洛陽,到他父親魏明帝的高平陵前去拜祭,而且同時作為曹氏族人的大將軍曹爽以及曹氏其他倆兄弟都要跟隨曹芳一同前去。於是司馬懿便藉助這個機會,等到魏帝一行人離開之後,他立刻去到了郭太后那裡,請求徹底的廢除曹爽他們兄弟二人的官職。

要知道這位郭太后在此之前也曾經受到過曹爽兩兄弟的氣,司馬懿有這樣的想法,郭太后自然是十分支持的。而後司馬懿便先讓他的兒子司馬師率領著中護軍守住了城門,從而使整個洛陽城都在包圍之中,不得進也不得出。同時還能夠確保洛陽城即便被攻打,一時半會也不會被攻破。接著司馬懿又吩咐「司徒高柔」通過假傳命令來行使大將軍的權利,節制了曹爽的軍隊。與此同時,司馬懿還告訴高柔,讓他告知王觀,同樣假傳命令行使中領軍的權利,來統攝曹羲的軍隊。就這樣,原本歸屬曹爽、曹羲兩兄弟調配的軍隊,就全數成為了司馬懿手中的軍事力量。最後他要做的便是讓大軍駐紮在洛水的浮橋之上,等待著魏帝曹芳回歸洛陽。

與此同時他還專門派出人給魏帝曹芳送去了陳述曹爽、曹羲兩兄弟諸多罪狀的奏章,而這個奏章卻落在了曹爽的手裡。那麼此時曹爽自然也就知道了在洛陽所發生的種種事情,自己和弟弟曹羲的兩路大軍全部都被司馬懿所控制,如今他們手中僅剩下了跟隨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的3000兵馬而已。而為了能夠讓曹爽早一點來服罪,司馬懿可以說使出了各種招數,他讓蔣濟給曹爽寫信,並且還在信中承諾,這一次只是會廢除曹爽在朝中的官職,不會要了他的性命。這樣的話,曹爽仍然可以成為一個富貴閒人。

起初曹爽對司馬懿的承諾是心存懷疑的,但卻架不住那些追隨他的朝臣的勸說。沒過多久,曹爽也終於被說動了。當曹爽回到洛陽的時候,還一心想著自己最起碼還可以繼續享受曹魏皇室的身份給他帶來的榮華富貴。但沒想到的是,司馬懿一見到曹爽,不僅立刻變了說法,還立刻對他和那些跟隨他的朝臣下了手,最終曹爽及其黨羽全部都被以謀反的罪名而被誅殺。曹爽和司馬懿之間的這場較量,也以司馬懿的勝利而告終。

在消滅曹爽一黨之後,公元249年的2月,魏帝曹芳論功行賞,封司馬懿為丞相。然而司馬懿卻推掉了曹芳的封賞。此後在同一年的12月,曹芳又賜予司馬懿加九錫之禮。要知道,加九錫是天子在分封諸侯王的時候才會使用的禮儀,這比丞相的封賞可以說是高出了一大截,但是司馬懿卻再次拒絕。然而無論曹芳給司馬懿怎樣的封賞,其實都一樣。因為當時對整個曹魏朝廷而言,司馬懿是絕對能夠一呼百應的,所以封賞了官職或者是王爵,對司馬懿而言,都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

司馬懿大權獨攬的雙重原因

而最後要說到司馬懿能夠順利的消滅曹爽兩兄弟,以及在後來逐漸的將曹魏皇權架空,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曹爽太過專橫,而且處處與司馬懿作對,司馬懿便不得不出手反擊。第二便是經過高平陵之變後,圍繞在司馬懿身邊的朝臣,除了多年的親信之外,便是那些因為曹爽專橫、魏帝默許而心寒的有識之士。而一旦說司馬懿有改朝換代之心,基本上不會存在任何的障礙。然而司馬懿卻是至死都沒有那樣做,但也不得不說,為後來司馬氏取代曹氏、建立西晉,打下了非常堅實的政治基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