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勵志脫貧!竹山獨臂小伙養豬「有一手」

十堰生活 發佈 2020-06-03T02:48:10+00:00

5月28日清晨,「豬倌」劉應軍喘著粗氣,急沖沖地跑到豬圈裡,一個一個地數著豬仔,看到9個白胖胖的小豬仔一個不少,這才長吁一口氣,對跟來的妻子囑咐說:「這可是今年頭一窩豬娃兒,我們倆要精心照顧,換著來照護著…

5月28日清晨,「豬倌」劉應軍喘著粗氣,急沖沖地跑到豬圈裡,一個一個地數著豬仔,看到9個白胖胖的小豬仔一個不少,這才長吁一口氣,對跟來的妻子囑咐說:「這可是今年頭一窩豬娃兒,我們倆要精心照顧,換著來照護著……」

  今年37歲的劉應軍,是城關鎮虎山村人。妻子先天性風濕,無法從事重體力活,2個孩子上學,家中無支柱產業,外面又無人幫襯,全家4口人的生計全落在了左手手臂殘缺的劉應軍肩上,生活過得相當艱難。2014年,劉應軍家被村裡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精準扶貧開展後,劉應軍了解到精準扶貧產業扶持政策,於是漸漸萌生了養豬的念頭。窮怕了的劉應軍說:「只要我夠勤快就一定會有收穫。」


  2017年9月,在駐村幫扶包保幹部劉建功的支持下,劉應軍辦理精準扶貧產業貼息貸款3萬元,建起了200平方米的標準化豬圈,購買能繁母豬5頭、仔豬9頭,信心滿滿地開始了他的養豬路。

  剛開始養豬,劉應軍手足無措,心裡沒底,就到縣畜牧服務中心學習繁育技術。能繁母豬終於下崽了,但由於防疫技術不過關,產下的兩窩26頭豬崽,沒過兩天就死了20頭……

  慘痛的教訓,讓劉應軍意識到:要想養好豬,必須把養殖技術學到家。從此,劉應軍到養殖大戶家學技術,用手機查閱養殖資料,有空就上網學,有機會就出門看。豬圈清掃、消毒防護、飼料選配、衛生防疫……劉應軍憑著一隻手,成了養豬的「全把式」,村裡人提起他,都說他養豬「有一手」。

  有心人天不負。2018年年初,劉應軍的能繁母豬又繁殖豬崽20頭,當年底,生豬全部出欄,實現毛收入6萬元。不僅如此,劉應軍家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告別了山上土牆房子,搬進了十竹路邊的小洋樓。

  這一年,劉應軍扔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記者手記


  憑著堅強的意志和辛勤的勞動,劉應軍用一隻手,緊緊攥住了機遇和命運,帶著一家人走上了小康之路。

  習總書記說 :「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脫貧路上,所有的汗水都是閃亮的,所有的熱血都是殷紅的,所有的智慧都是寶貴的。作為一名殘疾人,劉應軍養豬的故事,尤其是令人感動甚至震憾的。



來源:竹山縣融媒體中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關註:13807280110,報料電話:0719-81101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