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不是人的本性,而是一種心理障礙

今今樂道讀書會 發佈 2020-05-12T11:34:44+00:00

很多人都說自己是一個「害羞」的人。你可能覺得,這個很簡單啊,害羞就是不敢開口說話、不敢主動和人打招呼唄。

很多人都說自己是一個「害羞」的人。

到底什麼是害羞?你可能覺得,這個很簡單啊,害羞就是不敢開口說話、不敢主動和人打招呼唄。但是其實,總是打斷別人說話,或者自己挑起話頭並喋喋不休,這種情形也是害羞的表現。

為什麼這些看似截然相反的行為都是害羞的表現呢?根本原因就在於,害羞的本質就是社交焦慮。正是因為不能正常地看待社交,形成了一個社交的心理障礙。

害羞的人經常會陷入社交困擾之中而無法自拔,一般說來,害羞分為兩種類型:公眾害羞型和私下害羞型。


公眾害羞者們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因此老是擔心自己在他人面前表現得不夠好。

越是緊張,社交中就越是臉紅心跳不知所措,這種惡性循環就像魔咒一般緊緊貼在公眾害羞者身上,讓他們逐漸陷入人際交往的困境。

和公眾害羞者相比,私下害羞者似乎要好一點:他們能夠在聚會中談笑風生,也知道如何取悅別人,如何獲得晉升機會,表面看,害羞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

但實際上,這種人又走進了另一個極端,就是自己不能接納自己。他們常常很自卑,覺得自己很笨很醜,很沒用。


不管做得多好,他們總有辦法把自己放在有超強分析能力的顯微鏡下檢測出許多的缺點。這種病態的完美主義時刻折磨著私下害羞者,讓他們無法獲得內心的安寧。

更可怕的是,除了這些個人層面的危害,害羞還有可能引起暴力、酗酒等破壞性行為,甚至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生活中,害羞者往往習慣壓抑自己的情感和慾望,不善於表達和交流,可是當壓抑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迸發出來,轉化為暴力和犯罪行為。

曾經有研究表明,所有的強姦犯在心態上都有一些共同點,那就是極其害羞和害怕異性。

那些和異性說話都會磕磕巴巴的人,因為不能正常地享受性愛,只好把自己變成一個殘暴的野獸,來掩飾自己心靈的脆弱。

實際上,害羞並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種習得性心理狀態。



你可以通過認知重建,提高對害羞的警覺性和敏感度,了解自己害羞的原因,坦然面對焦慮,並通過提高社交技能,同時幫助他人克服社交恐懼,走出害羞的困境,讓自己享受一個更加輕鬆自信的人生。


相關閱讀推薦


《不再害羞》就為你解答了所有關於害羞的問題。書中通過大量的詳實研究指出害羞其實是社交焦慮,是「自我強加的心理監獄」,它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擺脫的。

書中提出了擺脫害羞的五個步驟:重新認識自己、坦然面對焦慮、呵護自尊心、提高社交技能、幫助他人,幫你逐漸擺脫害羞,更好地融入社會。

《認知天性》首先從學習的本質入手,向讀者詳細闡述了構架心智模型、打結和檢索的方法,再分析了認知規律和學習之間的關係,最後從眾多研究成果中得出有利於大腦的簡單學習法則。

有理有據,案例詳盡,讀者不僅可以了解到學習的真相,更能找到一套屬於自己的高效學習法。

《具身認知》是一本講如何利用身體影響情緒、思維和對他人理解的工具書。

書中作者用大量的實驗數據和有趣的生活現象,向我們展示了身體對精神活動的強大影響力。

本書會向你介紹關於身心如何相互作用的新知識,也將教你使用身體和環境:在學習和工作中獲得更好的表現;促進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