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兩次婚姻,前夫為中國電影泰斗,後任是《西遊記》首席攝像

我就是個碼字的 發佈 2020-06-04T07:39:21+00:00

好像是在九十年代,筆者第一次在電視上知道了《西遊記》的導演居然是一個女人,而且是一位小老太太,當時給筆者造成的驚訝不亞於知道六小齡童原來姓章。

好像是在九十年代,筆者第一次在電視上知道了《西遊記》的導演居然是一個女人,而且是一位小老太太,當時給筆者造成的驚訝不亞於知道六小齡童原來姓章。

老實說,第一次知道是楊潔導演了《西遊記》時心情還是有一些不爽的,就感覺一個小老太太怎麼可能拍出這麼大一部電視劇,怎麼能讓孫猴子、豬八戒這些人都聽她的。

但當進一步了解了楊潔導演的生平以及拍攝《西遊記》的過程後,筆者不由得感慨,楊潔導演確實是一位不世出的奇女子,她瘦小的身材卻蘊藏著無窮的熱情,當然還有著名的暴脾氣。

尤其是當看了楊潔導演的自傳《我的九九八十一難》之後,筆者對楊潔導演更是敬佩不已,她也太敢說了,太能幹了,她的一生簡直就是一部不停息的奮鬥史和戰鬥史。

本文,筆者要說的則是楊潔導演同樣不平凡的兩次婚姻。

一、優秀的高材生

1949年,20歲的楊潔跟隨解放的步伐來到青島市廣播電台,就是她,衝進電台向全青島人民發出了解放後的第一聲廣播:「青島解放了!」

在青島擔任廣播電台播音員的楊潔在這裡度過了自己人生中最愜意的一段時光,也收穫了自己第一段感情和婚姻。

1950年,青島人民廣播電台在倉庫里翻出了一批外國音樂唱片,楊潔準備拿來當廣播時的背景音樂。但是,唱片上的外國字難倒了所有人,於是廣播電台向同在青島的山東大學文學院外文系請求幫助。

山東大學外文系派來三個學英文的高材生,其中有一位姓周的來得最勤快,由於他精通英文、俄文和音樂,甚至還懂無線電,因此他幹得最好,也和楊潔熟悉起來,而且逐漸開始追求楊潔。

這位姓周的學生名叫周傳基,比楊潔大四歲,祖籍山東菏澤。

周傳基擁有一個比較顯赫的家族,他大爺爺周自奇曾擔任過北洋政府的國務總理,並代理過一段時間的民國大總統,他的姑姑則嫁給了晚清名臣張之洞的孫子。

而周傳基本人曾參加過遠征軍,在新一軍孫立人的軍部任中士,負責無線電器材維護。

用楊潔的話說,周傳基是一位很有魅力的青年,他很紳士、有禮貌、懂外文、會拉小提琴,甚至還會駕駛帆船,無疑是一位很新潮很有才能的年輕人。

對比之下,出身書香門第的楊潔評價自己太土了,她也搞不懂周傳基為什麼會看上自己。

二、任性的婚姻

不管怎麼樣,一對年輕人慢慢開始了交往,周傳基帶著楊潔去海邊游泳、划船,在公園裡漫步。雖然楊潔說自己很土,但以她的學識和見識在當時也是一個很突出的文藝青年,兩人之間還是有一些共同語言的。

不過,楊潔和周傳基的來往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青島人民廣播電台的領導就數次找楊潔談話,勸她不要和一個『布爾喬亞少爺』談戀愛,好小伙子多得是。楊潔的母親也認為周傳基和楊潔不是一路人,走不到一起。

但是,楊潔的脾氣是吃軟不吃硬,再加上她本來就和台領導有矛盾,因此面對別人的阻攔她反而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我就是要和周傳基在一起。

楊潔的母親也乾脆:「行,你不是不聽我的嗎,那就趕緊結婚,看到你們結婚,我就搬到北京去住。」

就這樣,1951年的春節,楊潔和周傳基在青島舉辦了婚禮,楊潔那天正常上班,下班後往婚禮現場走的時候自己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就這樣結婚?我愛他嗎?

三、難離的婚

有時候,婚姻就是這樣,得不到周圍朋友祝福,也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很多情況下結局不太好,楊潔和周傳基也不能免俗。

在他們倆結婚後不到一年,彼此居然就都有了離婚的想法,只是誰都不提出來罷了。楊潔不說的原因是她不想讓當初反對她這次婚姻的人看笑話。而周傳基不提的原因是當時楊潔生了場重病。

1952年底,楊潔查出了嚴重的肺病,她被送到北京治療和康復,在切掉了幾根肋骨並休息了半年之後才復出工作,不過她已經不能繼續出任心愛的播音員工作,只能接受組織安排調入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於此同時,周傳基也帶著和楊潔的孩子調入北京,他進入《電影藝術譯叢》擔任翻譯編輯。

1958年,楊潔從鬱郁不得志的編輯崗位調到新成立的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擔任導演工作,1961年她又開始擔任電視台文藝部戲曲組組長。

在這些年的各種運動中,脾氣火爆得罪人無數的楊潔由於其烈士子女的身份一直安然無恙,而周傳基卻由於其出身屢遭不幸。兩人雖然又添了兩個孩子,但不寧靜的家庭卻始終籠罩在破裂的陰影之下。

楊潔和周傳基由於性格不合經常吵架,但楊潔始終不願意提離婚,一方面她還是堅持最早的想法,自己選擇的婚姻再苦也得自己承受。另一方面她不想在周傳基人生的低谷離他而去。

就這樣,一段別彆扭扭的婚姻居然維持了十二年,直到1963年兩人終於和平分手,彼此也都沒有過多的留戀。楊潔的母親聽到女兒女婿離婚的消息後很高興:「離得好,早就該離,你們就不是一路人」。

結束第一段婚姻的楊潔依舊在電視台里風風火火橫衝直撞,而周傳基則進入電影行業開始潛心研究。

1976年,周傳基調入北京電影學院,從此開始了他「中國電影第一教頭」的生涯,陳凱歌和張藝謀都曾在他那裡學習電影。由於周傳基在電影理論和教育上不僅成就斐然,而且桃李滿天下,因此他被譽為中國電影泰斗。

2017年4月4日,周傳基在美國辭世,享年92歲。僅僅過了11天,楊潔在北京去世,享年88歲。

四、摻沙子的年輕人

1943年,王崇秋出生在湖北黃岡麻城的一戶平民家裡,他在兄妹四人中排行老三,隨著家道中落,他輟學開始學習汽車修理。

1960年,17歲的王崇秋主動報名參軍,被分配到空軍後勤部工作,在這裡他對文藝產生了興趣,積極參加各種演出。

1964年,本來可以提乾的王崇秋因為出身問題被卡住了,他只能回原籍。但是,在所在部隊的努力下,王崇秋卻在1965年被分配到了北京電視台工作。那時候流行一種往文藝隊伍里安排工農兵的做法,俗稱「摻沙子」,王崇秋就是一顆被摻進北京電視台的沙子。

年輕的王崇秋並不想當一顆普通的沙子,他有一定文化基礎,也有文藝愛好,更有熟悉電子設備的經驗,經過不斷努力學習,他很快就成為攝像科的一名優秀攝像師。

1965年年中的一天,王崇秋在電視台走廊里碰見了一位燙著頭髮、走路風風火火的女同事,他第一感覺是:「這誰啊,膽子真大,都什麼時候了,居然還敢燙頭髮。

這是王崇秋和楊潔的第一次見面。

五、又一次任性

電視台當年的管理方法是,攝像科的攝像師和車隊司機一樣,哪個部門用了,隨機安排。

王崇秋的技術過硬,人也忠厚,再加上喜歡鑽研業務,經常能給導演提一些合理化建議,不像有些攝像師只會悶頭拍,對業務能力很看重的楊潔就經常點名要王崇秋配合戲曲組轉播節目。由於楊潔資格老,又和攝像科的頭頭兒關係不錯,因此王崇秋幾乎成了戲曲組的專用攝像師。

楊潔和王崇秋在合作中也是互相幫助,王崇秋想平時用照相機熟悉用光和選景,苦於單位只有一台照相機沒法借,楊潔第二天就將家裡的海鷗拿來給他用。

王崇秋心眼直,和楊潔一樣有話就說,不藏著掖著,換句話說就是也不太會說話。比如他去楊潔家做客,楊潔給他拿最好的象牙筷子用,王崇秋不僅不識貨,還評價了一句:這筷子也太滑了,不好用。

在運動中,楊潔經過一番折騰最後選擇了當作壁上觀的逍遙派,而王崇秋也是如此,幾個被各派力量忽視的同事聚在一起,反而度過了一段專心業務的逍遙時光。

日積月累的接觸中,楊潔和王崇秋逐漸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知己,兩顆心越走越近,喜歡織毛衣的楊潔還專門給王崇秋織了一件,這是王崇秋這輩子第一次穿毛衣。

但是,楊潔和王崇秋的交往也遭到了周圍人的非議,議論的焦點集中在他們倆的年齡差距,楊潔要比王崇秋大14歲,而且還帶著三個孩子。此外,楊潔在電視台得罪人很多,無疑是和各種先進不沾邊,而王崇秋則是又紅又專的典型,因此,在眾人眼裡,兩人在各方面可以說都非常不合適。

但是,王崇秋很堅決,他向楊潔坦言,他不怕任何流言蜚語,相信自己的選擇。

於是1969年的除夕,王崇秋和楊潔登記結婚。大年初一,幾個「熱心」的大媽一大早過來敲門,楊潔將結婚證往桌子上一摔:「自己看!」

第二年,王崇秋和楊潔的女兒誕生,取名楊雲菲。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1981年,楊潔接下了《西遊記》的拍攝任務,夫妻倆一位是導演,一位是首席攝像師(不首席也不行,一共就一台攝像機)。

從兩人結婚到楊潔退休,王崇秋一直是楊潔的專用攝像師,也就是說,在一定意義上,不光是《西遊記》,楊潔拍攝的其他影視劇幾乎都可以算是「夫妻店」模式。他們兩位也是中國電視劇行業的傳奇夫妻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