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怕魏延的「反骨」,才不用子午谷奇謀?

談古論今說歷史 發佈 2020-05-01T15:32:05+00:00

公元220年,關羽被曹魏、東吳打敗。劉備對荊州的控制權完全喪失了。從公元221年到222年,劉備為了奪回荊州而襲擊東吳。結果,劉備幾乎被殲滅,蜀漢的生命力受到極大損害。223年,劉備一命嗚呼。劉備去世前後,蜀國國力衰弱,內部矛盾巨大,局部叛亂時有發生。


公元220年,關羽被曹魏、東吳打敗。劉備對荊州的控制權完全喪失了。從公元221年到222年,劉備為了奪回荊州而襲擊東吳。結果,劉備幾乎被殲滅,蜀漢的生命力受到極大損害。223年,劉備一命嗚呼。劉備去世前後,蜀國國力衰弱,內部矛盾巨大,局部叛亂時有發生。


諸葛亮花了很大的力氣才使蜀國恢復到一定的實力。失去荊州的蜀漢,面臨著不利的形勢,需要占領涼州作為基地,提供部隊和物資。228年,諸葛亮準備進攻北方的涼州。在這一三國歷史階段,蜀漢宰相諸葛亮北上攻打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效仿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魏延親自率領子午谷五千精兵到長安,一舉攻下長安和潼關。諸葛亮的軍隊走出斜谷進入長安、潼關,兩軍在潼關會師。至於魏延,他希望通過出兵攻打長安,切斷中原與長安西部的關係,達到分而治之、一個一個消滅的目的。所以,問題來了。三國時期,魏延提出「子午谷陰謀」。


孔明為什麼不敢嘗試?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堪稱三國最著名的公案,因為它不僅關係到蜀漢北伐的成敗,也關係到諸葛亮的軍事水平。正是因為如此,「子午谷奇謀」才被爭論了幾千年而沒有最終定論。繼劉備之後,蜀漢政權的實際軍事路線和未來的北伐都圍繞這一目標展開。


這是對涼州的襲擊。直奔關中,攻下長安。這是魏延提出的軍事冒險計劃,即「子午谷奇謀」。總的計劃是:魏延率領一萬大軍(五千精兵,五千糧人)從子午谷到達長安城。然後他一舉拿下長安。同時,諸葛亮率軍從斜古到長安支援。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征服了魏國關中地區。


出兵上庸,下可攻打襄樊。這個計劃怎麼樣?上庸等地(魏州新城縣)山巒眾多,道路險峻,不宜進行大規模的部隊作戰。其次,容易「打草驚蛇」,挑起曹魏的警惕性。而且,即使擊敗上庸等地,沿江攻打襄樊也將十分困難。曹魏的重兵準備好了。因此,可行性不高。借道吳國控制的荊州,或者奪下荊州,再北上攻打襄樊這個計劃怎麼樣?


首先,孫吳集團絕不會讓蜀國借道。我們要知道荊州,孫權、呂蒙等人為了勝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二是不願意再和東吳作戰。這條路也不通。其次,在諸葛亮看來,子午谷很難走。歷史上,只有劉邦將士兵從這個地方運送到其他地方。經過這麼多年的變化,這條路有可能已經堵了很長時間。


魏延率領的軍隊一旦陷入這條道路,不僅對戰局沒有有力的幫助,甚至諸葛亮也出兵營救魏延,這將大大延緩北伐的進程。此外,魏延即使能順利通過子午谷,也不可能只靠他的兵力對曹魏都城造成任何威脅。畢竟,司馬懿不能把所有的兵力都愚弄出來,他一定會留下一支精銳的兵力保衛京城。


所以司馬懿一旦意識到自己會迅速防守,那麼魏延率領的軍隊就會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既不打也不逃。魏延保衛漢中,努力使漢中牢牢掌握在蜀漢手中。當然,以「反骨」形象示人的魏延一直被人們誤解。說白了,「反骨」只是一種說法,以諸葛亮的才能,根本不可能因為這個才不實施子午谷奇謀。那麼魏延的計劃可行嗎?總之,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魏延的計劃風險太大,可操作性低。


從魏延的角度看,子午谷奇謀值得一試,因為這是唯一一次可以攻打長安、斬首的軍事行動,直接擾亂曹魏的勢力。但從諸葛亮的角度來看,這是不一樣的。如果他在子午谷奇謀中成功了,那麼還好說,如果諸葛亮失敗了,蜀漢將徹底沒有機會了。魏延是蜀漢末年唯一的將軍。

沒有魏延,他在北伐中將更加虛弱。而且,諸葛亮很謹慎,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冒險。所以他拒絕了子午谷奇謀。總之,魏延的計劃是很冒險的,但不能否定魏延的軍事能力;諸葛亮也許不否定魏延,但他從不重用魏延,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