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OceanBase資料庫創紀錄已告別卡脖子,該作業系統和晶片了

一人客 發佈 2020-05-24T11:27:08+00:00

眾所周知,資料庫、作業系統和晶片這三大科技產業的基礎技術一直屬於我們被外國「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因為我們的市場和科技應用領域雖然繁榮,但基礎底層的東西依然受制於人。

眾所周知,資料庫、作業系統和晶片這三大科技產業的基礎技術一直屬於我們被外國「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因為我們的市場和科技應用領域雖然繁榮,但基礎底層的東西依然受制於人。一人客可以說,如果它們被美國從底層釜底抽薪後封鎖,我們再繁華豐富多彩的大眾數字世界依然會煙消雲散一多半。這三項是我國科技界和科技企業界一直致力於攀援突破的高地。而現在,我們已經在其中一項上突破出去,創下世界紀錄,從此告別被「卡脖子」的地步了。


這一項核心基礎技術就是資料庫。這要從阿里巴巴的OceanBase說起。這個我們中國自研的資料庫,一夢十年,終於實現。而且,在打破世界紀錄衛冕這件事上,還不是第一次。在去年10月份,在國際事務處理性能委員會(TPC)的TPC-C基準測試中,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的金融級分布式關係資料庫OceanBase,打破了由美國公司甲骨文(Oracle)保持了9年之久的世界紀錄,成為首個登頂該榜單的中國資料庫產品。

當時,OceanBase分布式關係資料庫一鳴驚人之餘,也伴隨著很多爭議,其中就是,阿里資料庫之所以登頂,主要還是靠硬體出力,「大力出奇蹟」。 而今年這次——距離去年測試7個月後的今天,硬體沒有大更新,然而它的性能卻提升了11倍——這是技術架構和軟體實力的直接證明——而且這不再是一個短時間可以被超越的成績。


也就是說,在TPC-C這個「資料庫領域的世界盃」上,OceanBase不僅打破了去年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性能分數首次突破7.07億。這次還是擴展能力的展現,在分布式架構下使用超過1500個節點的資料庫集群,最終實現了整體性能的大幅提升。OceanBase這一款分布式資料庫,解決了傳統資料庫幾十年的難題,標誌著資料庫行業迎來了新一輪技術變革。


當然,資料庫技術跑分再厲害,落地實用出問題,或無法應用於業務場景中,還是白搭。曾經阿里OceanBase還因為找不到願意落地的業務,而幾乎被迫解散。而現在呢,歷經滄桑,多年奮戰,OceanBase在內不僅進入了阿里的金融核心業務,而且在外,南京銀行也正式上線運行了OceanBase資料庫。


是否,對於我們很多年輕朋友或者莘莘學子而言,一人客做個猜想,以後學計算機技術資料庫原理,不再學習國外的技術,而是學我們國產的技術、考我們的標準等級呢?當然,資料庫依然只是其中一環,我們還有作業系統和晶片兩大項呢。


現在國產的作業系統,可以說在日常使用辦公應用幾個方面有很好的表現,生產力等商業軟體都有國內企業和開源軟體替代,但生態上、性能上和一些細節上依然捉襟見肘。相對於Windows這麼龐大的生態體系而言,國產作業系統乃至Linux系統依然顯得小巫見大巫,更何況,AI時代,萬物互聯,傳統的OS還會是我們現在認為的OS嗎?而晶片呢,則又是另一個故事了。在人工智慧時代來臨之際,AI晶片和框架作為核心基礎底座,幾乎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了。我們國家各個大廠巨頭也都有自研的產品,為未來而鋪墊,為時代而戰。


資料庫、作業系統和晶片,三者皆得,則有了底氣。我們現在有了資料庫上的孤獨求敗,還差作業系統上的引領潮流和晶片上的無往不勝。一人客現在想的是,在應用層,我們已經遍地開花,市場繁榮,數字化璀璨;而到了計算機基礎技術領域,我們還是有很多薄弱環節的。盼望著突破自己的核心技術,久矣。祝福阿里巴巴,祝福我們的國產技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