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未來農村變啥樣!江西出台鄉村產業振興18條新政

中國江西網 發佈 2020-06-04T16:33:00+00:00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和2020年中央、省委一號文件精神,江西日前出台了《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和2020年中央、省委一號文件精神,江西日前出台了《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糧食、生豬、蔬菜、水產等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產業穩步增長;茶葉、果業、中藥材、草地畜牧業、油茶、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競爭性產業跨越式發展;贛南臍橙、鄱陽湖小龍蝦等一批具有區域優勢的特色產業進一步壯大,助推全省農業綜合總產值達到萬億元。

《意見》明確了五大重點任務,分別是:一是發展壯大富民鄉村產業。堅決抓好現代種養業,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壓實糧食、生豬、蔬菜、水產等重要農產品屬地生產保供責任;打造鄉村特色產業;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二是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積極發展融合主體,創建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新推進產業融合,鼓勵農業與文化旅遊、科普教育、健康養生、信息技術、商貿服務等產業深度融合;著力構建融合機制,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三是實現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進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開展農產品加工提升行動;唱響江西農產品品牌,強化全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管,建立健全第三方檢測和追溯體系。四是推動鄉村休閒旅遊髙質量發展。結合地域特色、農業資源稟賦,重點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實現休閒農業升級;改善農村生活服務條件。五是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壯大創新創業主體,鼓勵和支持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入鄉興辦實業、發展產業、帶動就業;拓寬創新創業領域,整合、創建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園區、返鄉入鄉創業園和孵化實訓基地;推進產業扶貧提質,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 發展壯大帶貧益貧產業經營主體。

《意見》還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大力保障用地政策和抓好農業招商引資等4項保障措施。

文件原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

贛府發〔2020〕12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和2020年中央、省委一號文件精神,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後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變化,推進我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鄉村富民產業發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體參與、政府支持,聚焦特色、突出優勢,聯農帶農、融合發展的原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做大優勢主導產業、做精鄉村特色產業、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做實鄉村新型服務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我省鄉村產業振興。力爭到2025年,糧食、生豬、蔬菜、水產等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產業穩步增長;茶葉、果業、中藥材、草地畜牧業、油茶、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競爭性產業跨越式發展;贛南臍橙、鄱陽湖小龍蝦等一批具有區域優勢的特色產業進一步壯大。鄉村產業體系不斷健全完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綠色發展模式更加成熟,鄉村就業結構更加優化,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產業扶貧作用進一步凸顯,助推全省農業綜合總產值達到萬億元。

二、發展壯大富民鄉村產業

(一)堅決抓好現代種養業。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壓實糧食、生豬、蔬菜、水產等重要農產品屬地生產保供責任。深入推進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推進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加快糧食結構調整,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產量,不斷做優做強糧食產業。實施生豬復產增養行動計劃,加快恢復生豬產能,推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標準化溫室大棚建設,大力推進蔬菜產業規模化發展。深入推進草地畜牧業,支持家禽、牛羊等生產。大力發展特種水產業,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加強商業化育種體系建設,加大地方品種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大力實施現代種業企業培育工程,推動現代種業提質。(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糧食和儲備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以下責任單位各級人民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均涉及,不再單獨列出〕)

(二)打造鄉村特色產業。持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重點扶持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倡導「一村一品」「一鄉一特」「一縣一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富硒農業發展,培育贛西富硒區、贛南富硒區、環鄱陽湖富硒區三大產業板塊。推進林下經濟發展行動計劃,培育油茶、毛竹、雷竹、森林藥材、香精香料、苗木花卉等產業集群。挖掘農村獨有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保護傳統工藝,促進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發展特色食品、製造、手工業和綠色建築建材等鄉土產業。(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支持供銷、郵政、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發展農資供應、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乾收儲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大力培育服務組織,不斷創新服務形式,引導各類服務主體圍繞同一產業或同一產品的生產,以資金、技術、服務等要素為紐帶,加強聯合合作,促進功能互補、利益分享、融合發展,基本形成服務結構合理、專業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範、覆蓋全產業鏈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供銷社、省郵政管理局)

三、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

(四)積極發展融合主體。實施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示範園)和新型農業綜合體,創建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支持有條件的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創建一批省市縣三級示範家庭農場。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提升,清理「空殼社」,全面加強各級示範社評選、認定和監測。(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

(五)創新推進產業融合。鼓勵農業與加工流通、文化旅遊、科普教育、健康養生、信息技術、商貿服務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意農業、功能農業等。加大農業與加工流通融合,推廣中央廚房、直供直銷等模式。提倡農業與信息產業融合,加快智慧農業推廣運用,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和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推進規模種植與林牧漁融合,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和林下種植等。大力推廣生物床發酵、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綠色防控等節能減排技術,因地制宜發展光伏大棚蔬菜、豬沼果、林下經濟等生態循環模式。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以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局)

(六)著力構建融合機制。鼓勵發展小農戶參與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組織引導農戶以土地經營權、林權、資金、設施設備等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探索「保底收入+股份分紅」等農民負盈不負虧的利益分配機制。(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

四、實現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

(七)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堅持分級培育,鼓勵支持各地加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梯隊建設,著力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龍頭企業發展格局,形成鄉村產業發展「新雁陣」。實施分類指導、精準施策,聚焦農產品精深加工短板,做強一批「領軍」龍頭企業,壯大一批「成長」龍頭企業,發展一批「雛鷹」龍頭企業,著力推動加工企業由小變大、加工程度由初變深、加工產品由粗變精,實現龍頭企業大起來、強起來。加強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動態監測,淘汰一批不符合認定標準的省級龍頭企業,遞補、擴增一批規模較大、發展前景較好、帶農增收較強的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對在境內資本市場新增首發上市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給予一次性500萬元獎勵;境外資本市場新增首發上市的,按其實際融資金額的2%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元。(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

(八)推進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支持開展農產品加工提升行動,加快發展生豬屠宰加工,引導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強縣。加強重點農產品產地預冷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企業新建產後預冷、貯藏保鮮、分級包裝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推進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建設一批具有集中採購和跨區域配送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加工配送中心、產地集配中心和交易中心等項目。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向有條件的鄉鎮開展產後加工和合理設置物流節點。(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供銷社)

(九)唱響江西農產品品牌。深入實施「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戰略,挖掘「老字號」「貢字號」品牌、做強產業優勢品牌、培育企業自主品牌,重點打造江西大米、鄱陽湖水產、「四綠一紅」茶葉、江西地方雞、江西茶油、贛南臍橙等品牌。深入推進全省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提升「贛農寶」等農產品電商平台運營能力,加強與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台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農產品網絡促銷活動,推動我省農產品網絡銷售。強化全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管,建立健全第三方檢測和追溯體系,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引導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證、農業展會等工作掛鈎。(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糧食和儲備局、省國資委)

五、推動鄉村休閒旅遊高質量發展

(十)實現休閒農業升級。結合地域特色、農業資源稟賦,重點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創建一批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省級田園綜合體,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完善的休閒農業精品園區、鄉村民宿、研學康養基地等,培育一批影響力大、特色鮮明的休閒農業品牌;推介一批特色突出、主題鮮明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打造一批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休閒農業「打卡地」,認定一批美麗休閒鄉村、鄉村旅遊重點村,開展一系列有江西特色的鄉土美食推介活動。(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

(十一)改善農村生活服務條件。依託新農村建設,統籌開展村莊整治建設,完善村莊「七改三網」基礎設施和「8+4」公共服務配套,加強村級郵政快遞服務站等郵政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莊人居環境,支持有條件的發展特色產業。改造農村傳統小商業、小門店、小集市等,發展批發零售、養老托幼等農村生活性服務業。培育一批美麗宜居示範縣、建設一批示範村莊和農戶庭院。(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衛生健康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廣電局、省通信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國家電網江西省電力公司)

六、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

(十二)壯大創新創業主體。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鼓勵和支持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入鄉興辦實業、發展產業、帶動就業。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實施農民教育培訓提質三年行動和「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挖掘培養一批「田教授」「土專家」。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民參加農業系列職稱評審,暢通其職稱申報渠道。(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

(十三)拓寬創新創業領域。支持各地依託現有開發區、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以及專業市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規模種養基地等各類平台,整合、創建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村創新創業園區、返鄉入鄉創業園和孵化實訓基地。深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完善22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

(十四)推進產業扶貧提質。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推行「五個一」產業扶貧模式,推廣「一領辦三參與」產業扶貧合作形式,強化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發展壯大帶貧益貧產業經營主體,建立緊密的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有效機制。激發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消費扶貧,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深化與電商平台對接合作,開展進機關、學校、醫院、企業、社區等單位食堂和交易市場「六進」活動,建立農產品定向直銷模式。重點利用社會上成熟的電商平台參與扶貧。鼓勵農業企業與貧困地區合作建設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帶動貧困戶進入大市場。(責任單位:省扶貧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

七、完善鄉村產業發展政策措施

(十五)加強組織領導。將鄉村產業發展納入我省現代農業發展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統一調度,定期研究督導,統籌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發揮各類服務機構作用,為從事鄉村產業的各類經營主體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加強宣傳推介,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營造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廣電局)

(十六)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加大財政支農投入,省財政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支持鄉村產業發展。鼓勵各地圍繞主導產業、明確目標任務,利用農擔公司、財政惠農信貸通等為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支持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化基金和投融資平台,對接省發展升級引導基金,助力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在鄉村產業振興領域,謀劃一批重大項目,補齊一批鄉村產業發展短板。支持小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融合發展,建立分層分類的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支持體系。積極穩妥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結合宅基地「三權分置」工作,穩慎開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業務,推進農墾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加大農業保險保障力度,逐步加大種植業、養殖業保險覆蓋面。(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銀保監局、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

(十七)大力保障用地政策。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市、縣兩級財政每年新增土地出讓收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所得收益要優先用於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通過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節餘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於發展鄉村產業項目、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於發展鄉村產業。(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

(十八)抓好農業招商引資。以綠色生態為主線,圍繞九大產業發展工程和農產品加工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支持和鼓勵客商投資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及配套設施,培育一批糧油、果蔬、特色經濟作物、畜牧業、水產品等加工類產業集群。支持和鼓勵客商投資建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精準農業和農業機械裝備製造,以及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等方面,全面助力鄉村富民產業振興。(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020年5月26日

來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發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