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潘金蓮最初是位賢妻,燒得一手好菜,一道菜就看得我口水直流

寒殘一葉 發佈 2019-12-22T03:09:10+00:00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想必大家都有聽說過吧,這是一部描寫眾好漢反抗欺壓,在水泊梁山壯大後受宋朝招安,為朝廷征戰,最後消亡的宏大故事。特別是被搬上熒幕後,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螢屏里好漢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場面,每次看了都讓人垂涎三尺,事實真是如此嗎?此行我來到《水滸傳》的發源地:山東濟寧梁山縣,親身感受了梁山水滸文化,也品嘗了地道的梁山菜,來看看當年眾好漢到底吃得怎麼樣?

《水滸傳》是一部元末明初由施耐庵、羅貫中編著的長篇小說。故事的原型發生在今天的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由於當時北宋朝廷的腐敗,由宋江為首的江湖好漢在八百里水泊梁山起義。據說當時梁山起義好漢只有36人,108將是小說改進的演義。當然,小說里講到的一些美食同樣也進行了藝術的修飾。那麼《水滸傳》的好漢們到底吃得是哪些菜呢?我來到了梁山縣城的水滸酒文化體驗館,在這裡品嘗了大廚根據小說描寫結合當地菜餚製作的水滸宴。

要說這水滸宴給我最大疑問是竟然沒有牛肉?原來按照北宋的律法,普通人是禁止宰牛的。牛作為當時主要的勞動力,除非牛老了萬不得已才宰,而且還需官府檢驗才行。隨便宰牛是觸犯法律,要蹲大獄的。所以在影視劇中動不動就來兩斤牛肉打底,只是一種演義。因此上桌的是大塊的驢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味道沒得說相當贊,有機會去梁山必須嘗下。

紅燒黃河大鯉魚,個頭超大,肉質肥厚鮮美,這道菜在當時肯定是有的。八百里水泊梁山,就是由於黃河水倒灌才形成的,所以在梁山下輕輕鬆鬆就能捕到魚,梁山上張順、張橫兄弟以及阮氏三兄弟,那都是好水性,捕魚那是小菜一碟。再加上當時也沒有這麼多現代化設備捕魚,我想黃河裡的魚會比現在的大很多。

五穀豐登,由山東大蔥、蘿蔔、生菜、黃瓜、洋蔥等。在宋朝未必是這幾樣,但這個菜肯定也有。當時的環境下,種地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蔬菜應該會很多,而且生吃很方便。我雖是南方人,但對這道菜是情有獨鍾,每餐必吃,越吃越有味,大家可以嘗嘗。

炊餅,炊餅,新鮮出爐的炊餅……這熟悉的吆喝聲,看過《水滸傳》的朋友一聽就知道是誰來了。今天武大郎還親自為我們送炊餅過來,不用說這可是水滸中最出名的美食之一,如今只要和宋朝有關的景區必定有大郎和他的餅。

要說大郎的炊餅和那一碗肥豬肉簡直就是絕配,這也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美食之一。當然,在北宋時武大賣的餅應該沒有這麼好吃,要不然金蓮做餅都來不急,哪有空私會西門大官人,這麼一來金蓮會是賢妻良母,武松也不會殺人被泊上梁山,這樣宋江討伐方臘沒人來擒拿方臘……好吧,就想到這吧,要不然《水滸傳》得讓我重寫了。

你還別說金蓮在遇到大官人之前還真是一位賢妻,你看她做的這四扣碗,是不是挺不錯的?金蓮四扣碗:四碗蒸菜,有魚有肉,有葷有素,搭配合理,營養全面,大郎每天吃這個應該身體棒棒的。造化弄人啊,大郎要不是住的沿街旺鋪的樓上,那跟窗栓也不會砸中大官人,他也能多享幾年福。

看到這道菜,看過《水滸傳》的朋友絕對能領悟,真是佩服大廚的創意與製作手法,用一道菜生動展示了《水滸傳》中的一個故事。花生與糖製作的黃泥崗,還有這豆腐盒,太逼真了,我不能再透露了,大家猜猜,看看你是不是水滸迷。作者簡介:寒殘一葉(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