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選考科目賦分這麼麻煩,為什麼還要實行

編外教育參謀 發佈 2020-02-07T18:13:16+00:00

今年,北京、山東、天津、海南四個地區100多萬高考考生將進入新高考錄取模式。到了2021年,還有部分地區陸續進入新高考。

今年,北京、山東、天津、海南四個地區100多萬高考考生將進入新高考錄取模式。文理不分科,本科取消批次。考生自選三門選考科目。從部分地區公布的錄取政策來分析,選考科目均實施了按比例賦分的方式統計高考總分。





等級性考試成績以合格性考試成績合格為前提,按照考生原始成績劃定A、B、C、D、E五等,分別占各科目考試人數的15%、40%、30%、14%和1%,在五等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為21級。

選考科目分數按比例賦分,這是新高考總分計算方式和往年最大的不同,並不是按考生實際高考分數來統計總分,而是根據等級比例來賦分。選考科目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政治六門科目高考試卷的難易度不同,等級不同,計入總分和實際考試分數有很大不同。例如,某高考考生生物科目的高考考試試卷分數是70分,並不意味考生的生物科目按70分計入高考總分。要看考生等級。如果等級是B1,是按85分計入總分的;如果是等級是C3,那麼是按64分計入總分的。

從公布新高考政策的地區來分析,均宣布實施平行志願,所謂平行志願即按照 「志願優先,從高分到低分」的原則進行投檔。既然高考錄取依然是按分數錄取,從高到低進行錄取,為什麼還要如此繁瑣折算高考分數?淡化高考考試分數的目標顯然沒有達到。

也就是說,實施新高考地區高考錄取,按「志願優先,從高分到低分」的原則進行投檔,以考生實際高考分數計入總分簡單明了,也是可行的。多了一道複雜的折算分數的計算方式,既不便於考生計算自己的分數,也不便於高校錄取。

選考科目按等級賦分的計算方式沒有那麼簡單。2014年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時候,選考科目是沒有折算分數的條款的,只有A、B、C、D、E五等。但五個等級在高考錄取中無法操作,必須有分數,才能實行高考公平,後來才在五等的基礎上細化了21個等級。

這個等級折算高考分數的方式,從現在來看,純屬是雞肋。但高考改革是漸進式的,不是一蹴而就。等級折算高考分數現在屬於緩衝期,是為了綜合素質評價占據高考錄取權重做準備的。

我說了多次,綜合素質評價是高考改革的咽喉,是決定高考改革是否可持續的關鍵。一旦綜合素質評價占據錄取權重,高校有了招生自主權,選考科目的等級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例如今年開始實施的強基計劃,是新高考錄取模式的演練。但目前高校綜合素質評價依然是一壺燒不開的水。

所以,目前高考選考科目的分數折算還是有必要的。如果選考科目沒有折算,那麼,未來綜合書評價就更難進入實施階段。所謂科目選考,不過是改版了的3+X而已。

到了2021年,還有部分地區陸續進入新高考。這種選考科目折算方式在具體錄取過程中的弊端,會逐步顯現出來,並及時進行調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