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開國中將是徐海東帳下猛將,用大刀殺敵,刀刀不落空

歷史客棧 發佈 2020-06-04T20:43:02+00:00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徐海東以勇猛著稱,綽號「徐老虎」,連許世友都不敢惹他,在徐海東的帳下,也出了不少猛將,比如李耀,1955年授開國中將。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徐海東以勇猛著稱,綽號「徐老虎」,連許世友都不敢惹他,在徐海東的帳下,也出了不少猛將,比如李耀,1955年授開國中將。

李耀是安徽省金寨縣人,紅軍長征時,擔任紅25軍第223團連指導員,軍長就是徐海東。

部隊出發前,輕裝上陣,每個人只帶了三天的糧食和兩雙草鞋。進入桐柏山後,部隊出現了缺糧的情況,李耀一邊為部隊買糧食,一邊宣傳革命思想,鼓舞大家的士氣。

當部隊行進到伏牛山時,遇上了寒流,北風刺骨,雨雪交加。戰士們身上穿著單衣,腳上穿著草鞋,還有些戰士的草鞋被爛泥粘住,拔不出來,只能赤腳行軍。

李耀當時也是饑寒交迫,但他心裡始終牢記一句話:「我是一個共產黨員,決不能怯弱,更不能退縮!」

當部隊通過一處公路時,突然一陣槍聲傳來,李耀知道遇到了敵軍,立刻準備反擊,可是,大家的手指都已經被凍僵了,根本拉不開槍栓!

眼看敵軍越來越近,而且,敵軍的飛機也來了,軍政委吳煥先高喊一聲:「就地臥倒!堅決頂住敵人!」

(圖:吳煥先)

敵機轟炸過後,敵軍已經向李耀等人沖了過來,在這個危急時刻,吳煥先抽出一把大刀,振臂高呼:「現在是生死存亡的關頭,決不能後退!共產黨員跟我來!」

李耀聽到這句話,對身邊的戰士們大聲說:「兄弟們,全部上大刀!」說完,就率先沖了出去,與敵軍展開了白刃戰。

李耀手起刀落,刀刀不落空,殺得滿身是血,但沒有一滴是自己的血,敵軍從沒見過這麼勇猛的人,嚇得紛紛後退。

這一仗,李耀打退了敵軍的多次進攻,戰鬥結束後,就被調入營部,併兼任輕機槍班班長。

還有一次,一夥敵軍來偷襲,被我軍打退,但是,李耀沒有放過他們,抱著一挺機槍就去追,一直追了十幾公里,把敵人都累得吐血了,還沒有把李耀甩掉。

最後,李耀一個人,一挺機槍,把這伙殘軍全部消滅。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李耀奉劉伯承之命,以12旅和17師為主體組建陝南軍區。

兩個月後,中原軍區部隊發起襄樊戰役,李耀指揮所部參加了戰役。這次戰役中,最絕的就是李耀所指揮的34團3營教導員張景純,利用夜色,率領20名戰士趁著守軍混亂之際,沖入守軍陣地,活捉守軍中將副司令郭勛祺。

當時在指揮所的李耀知道此事後,撫掌哈哈大笑,說:「這個張景純,打得不錯嘛,活捉了個中將!」

建國後,李耀進入總後勤部擔任幹部部部長,抗美援朝結束後,部隊進入有組織有計劃的現代化建設時期,事務特別繁雜,要統一修建營房,實行薪酬和軍銜制,更換老舊裝備,還有一部分人要復員轉業到地方上去。

在這個過程中,後勤系統一些人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思想波動,有些人居功自傲,追求物質享受,有些人爭名逐利,有些人則不想在部隊干,要轉業到地方上去過輕鬆日子,李耀等人了解有關情況後,在院校、機關和部隊廣泛開展了思想教育活動,讓部隊的風氣煥然一新。

此後十幾年間,李耀一直擔任總後勤部副政委,領導換了好幾批,但他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在工作中堅持任人唯賢、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風,讓大家心服口服,只要提起他的名字,都讚不絕口。

2003年4月9日,李耀與世長辭,享年92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