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大學問:一個人能不能掙到錢,其實早已註定,說的太准了!

李醫生科普健康 發佈 2020-06-04T23:05:34+00:00

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有一句話說的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

每個人成事的前期,都要經歷一個潛伏、積累、等待時機、厚積薄發的過程。不同的事,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潛伏周期。有的人幾年就爆發了,有的人需要十幾年,少數人需要幾十年。很多人等不到爆發,就失望放棄,半途而廢。

萬事萬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可循,做事也不例外。為什麼在付出同樣努力的前提下,有的男人能成就一番大器、功成名就,有的男人即使碰得頭破血流,也沒有太大成就呢?

這與其做事功夫的高低有著重要的關係,重要程度遠超所謂的人脈。對此,老祖宗就總結過許多智慧,以下結合《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不能掙到錢,其實早已註定,建議讀讀這6句

第一句:做人不能好高騖遠,做事要重視原始積累

無論是做事也好,還是積累財富也好,都要重視原始積累,也就是開源節流。人的日常開銷,就是一進一出,只有進大於出,一個人才能有結餘。

不要因為自己錢少,就不重視,事實上,只要建立這種「入大於出」的思維模式,並且堅持下去,就能聚沙成塔。

《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一個人的遭遇,無論是好運,還是厄運,看起來是突然降臨,其實在看不見的規律層面,是一點一滴的演變,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老子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一個人走了一千里那麼遠,就是從腳下踏出第一步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就延伸到了遠方。

現代人,普遍有一個毛病,就是什麼都想快!想走捷徑!做任何事情,就像堆積木一樣,前面堆得越快,基礎不紮實,後面就會倒塌得越快。

人在年輕時,不要怕吃苦,要多干,多積累;做一件事,在開頭的階段,要戒驕戒躁,潛心學習,做好策劃,打好基礎。只有基本功紮實,才有利於後面的發展。

第二句:只有弱者才會有暴脾氣,強者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本事不大,脾氣就不要太大,否則你會很麻煩,想發財,多半沒可能。

一個人想要發財,先要失去暴脾氣,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你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好,你又如何掌控你整個人生?

真正的強者,往往都戒掉了情緒,懂得隱忍,不會輕易動怒發脾氣。隱忍,是為了積蓄力量,強大自己,蓄勢待發,絕地反擊。

第三句:人活著,只有學會獨立,一切靠自己,才有可能發財致富。

當然,你可以尋求別人的幫助,但絕不能依賴別人,否則,你永遠都發不了財。

你不努力,靠誰都沒用;你不優秀,求誰都一樣。

你要知道,真正的強者,都是無依無靠的,他們獨立,堅強,勇敢,無所畏懼。

通往財富的道路上,你唯有變得足夠強大,你才能打開財富的寶箱,獲取你想要的財富。

第四句:在生活面前,抱怨的永遠是弱者,強者積極樂觀,迎難而上

在生活面前,沒有誰是容易的。

面對生活,有的人選擇了抱怨,結果越過越苦,而有的人,迎難而上,積極樂觀,生活越來越好。

如果你想發財,你就不能再抱怨生活了,這只會讓你的心態和處境,變得越來越糟糕,只會讓你離發財致富的道路,越來越遠。

不過,當你失去抱怨,積極地面對生活,不懼困難,不懼挑戰,你會發現,一切都在慢慢變好,財富也在路上等著你。

第五句:魯莽是弱者的代名詞,強者穩重,三思而行

財富,是靠積累來的,容不得半點馬虎,只要稍不留神,財富就會從你指縫中溜走。

人若想發財致富,就不能魯莽,魯莽只會壞事,只會將本擁有的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做人,要穩重,三思而行,如此,方能成大事,發大財。

穩中前進,穩中發展,用時間來積累財富,這才是發財致富的可取之道。

圖快,取巧,也許可以發財,但很難長久,終會打回原形。

第六句:這個世界,每個人心裡都有苦,都有痛,你向別人傾訴,得到的不是同情,就是多了幾個看你笑話的人。

真正的強者,早己失去了傾訴欲,他們心裡不是沒有苦,沒有痛,而是學會了自我治療,以更好的姿態,默默前行。

通往財富的路上,我們要吃很多苦,要受不少累,我們唯有變得更能吃苦,更能抗,才可能到達財富的彼岸,摘取豐厚的碩果。

發財致富,幾乎每個人都想,但你要知道,財富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果你想要發財,你先要做好自己,失去暴脾氣,失去依靠,失去抱怨,失去魯莽,失去傾訴欲,變得足夠強大,財富自然會向你走來!

做人要明白,人追錢,永遠發不了財,讓錢追人,遲早都會發財。

所以,我們唯有努力優秀自己,強大身心,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財富自然會與你相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