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寫作課」李雨生|散文寫作的角度選擇

作家鬼譚 發佈 2020-05-08T07:05:17+00:00

作者簡介李雨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天津靜海區作家協會理事,天津鐵路夕陽文學社社長。從1984年開始,先後在國家及省市級報刊、雜誌發表文學作品200餘萬字。共獲國家級、省市級各類文學大賽獎項38項。

作者簡介

李雨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天津靜海區作家協會理事,天津鐵路夕陽文學社社長。從1984年開始,先後在國家及省市級報刊、雜誌發表文學作品200餘萬字。共獲國家級、省市級各類文學大賽獎項38項。著有長篇小說《初戀草原》、散文集《歲月難忘》《生命像一隻五彩氣球》《懷舊也是一種享受》《歲月留痕》。

散文寫作的角度選擇

散文是什麼?這是很多人沒有很好研究的問題。我說,如果把文學的體裁比作一柄寶劍,那麼,長篇小說就是這柄寶劍的握柄,詩歌則是這柄寶劍的劍鋒,而散文恰恰就是這柄寶劍的劍身。不會寫散文的人,就寫不出長篇小說,更寫不出詩歌。沒有一個散文家的情懷,就寫不出像樣的文學作品。說到底,散文就是五彩繽紛世界在人們心中的折射,就是人們對世界各種事物的哲學分析,就是人們與大千世界心靈的溝通和互動。散文就是在用一把鋒利的刀,不斷解剖著世界,解剖著自己。

散文最早的出現是在南北朝時期。散文的前身是駢文。駢文是一種嚴格對仗,長短結合的文體,四六句居多,多為歌功頌德,上表陳情之用。讀起來朗朗上口,抑揚頓挫。經過數百上千年的演化,後來的人們逐漸發現駢文由於格式的限制,所展現的內容就受到了形式的局限,因此很難表達人們的真情實感,加之駢文辭藻華麗,多為阿諛奉承之詞,因此漸漸被淡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和駢文相對的一種文體---散文。

散文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一經創建就經久流傳,廣泛應用,除了他形式活潑,結構簡單,夾敘夾議,神凝形散的特點外,更為重要的是他的犀利性,他的針砭性,他的透徹性,他的戰鬥性都是小說和詩歌所不能比擬的。因為他小,因此大家喜聞樂見。因為他巧,大家感到耳目一新。因為他真,大家感到貼近現實。因為他快,大家感到酣暢淋漓。

怎樣寫好一篇散文,關鍵的是要找好角度和突破點。任何題材都可以成為散文的題材,但不是任何題材都可以寫成一篇好的散文的。散文創作,角度選得好,文章就會脫穎而出,極有新意,引人入勝。否則就會成為人云亦云的泛泛文章。所謂寫作的角度,就是作者觀察的方位、立足點,是作者開掘、提煉的突破口。角度就是作家手中的一根魔杖,在寫作過程中,往往角度一變,新意即出,可謂移步換形,氣象萬千。在這裡我就和大家共同探討寫好散文的三個原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