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的簽訂,影響了37年後的抗日戰爭

成成愛歷史 發佈 2020-01-24T21:25:01+00:00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最深的不平等條約之一。其影響主要有:1、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最深的不平等條約之一。

其影響主要有:

1、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亡圖存成了當時最緊迫的要求。

2、《辛丑條約》的簽訂,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負擔,還損害了國家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即「洋人的朝廷」),而俄國則在用其它條約獲得中國的東北的領土。

3、巨額的賠款,是列強對中國空前的大規模勒索;為支付這筆賠款,清政府加緊搜刮人民,使中國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凋敝。

據1901年《辛丑條約》規定,包括日本在內的外國軍隊可以在使館區和黃村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若干處駐紮軍隊。1902年,日本「清國駐屯軍」(後稱中國駐屯軍)為1650人,至1936年增兵後達5000餘人。因豐臺是連接平漢、北寧鐵路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駐屯軍不顧《辛丑條約》的限制,於1936年5月起在豐臺強行建造兵營。不僅如此,當年發生兩次豐臺事件,駐屯軍把第二十九軍在當地的駐軍全部趕走。盧溝橋事變發生時,日本軍隊正是由豐臺派出的。時任日本陸軍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的石原莞爾後來也承認:「我想(將通州駐兵的計劃改為在豐臺駐兵)終於構成了盧溝橋事件的直接動因。」

從《辛丑條約》來看。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與諸列強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辛丑條約》。列強通過該條約,不僅向清政府勒索4.5億兩白銀,還附加了許多苛刻條件,其中一條,就是外國軍隊可以駐紮於北京和從北京到山海關沿線的12個戰略要地。實際上,早在《辛丑條約》簽訂前的4個月,日本政府就以「護僑」、「護路」為名,宣布成立「清國駐屯軍」(1912年改為 「中國駐屯軍」),任命大島久直中將為第一任司令官,司令部設於天津海光寺,兵營分別設于海光寺和北京東交民巷,兵力部署於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島、山海關等地。


所以說,這支「中國駐屯軍」才是侵略中國最早的日軍。1937年製造「盧溝橋事變」的正是當時駐紮在北平豐臺地區的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1聯隊第3大隊。到「盧溝橋事變」時,「中國駐屯軍」已經賴在北平36個年頭了,所以搞起事來熟門熟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