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寧可無言,也別話多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發佈 2020-06-06T18:42:24+00:00

我們常常評價一個人情商高,很會說話,其實正是因為他懂得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既不讓他人難堪,也顯得自己大方得體。

綠標 收聽朗讀音頻

文/民生周刊

「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說話是一門藝術,若能掌握說話的訣竅與忌諱,無疑會對自己未來的人生有所幫助。

我們常常評價一個人情商高,很會說話,其實正是因為他懂得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既不讓他人難堪,也顯得自己大方得體。

恰當的時候說話是智慧,沉默的恰當也是一種智慧。如果不能確保我們說出口的每句話都是動聽的,那麼寧可無言,也別話多。

懂得慎言

古語云,「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只有懂得慎言,才能更好地行走於世。

曾國藩曾就因不懂得「慎言」吃了很多虧。

他在做官的時候,因經常批評朝廷那些官官相護的官員,進而得罪了眾多大臣和地方官紳,因此處處受打壓。

並且在太平天國運動漸成燎原之勢時,為挽救朝廷,曾國藩直接指出皇帝的三個缺點,得罪了皇帝,險些丟了性命。為此曾國藩在家反省了兩年,在研讀了老莊後,明白了自己處處碰壁的原因就是不懂得慎言。

為了能改掉這個毛病,曾國藩通過日記,每天記錄對所見的人,所說的話,不斷研究、反省。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領悟到了慎言的重要性,並留下了「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的經典語錄。

我們可能會被「多言」傷害,但不會被「寡言」傷害,因此智者多寡言。人人都能說話,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說話」。

失足猶可追,失言難挽回。言而無當,不如緘默為上。

懂得沉默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在說話之前要思考,懂得謹慎自己的言語,寧可沉默,也不要話多。

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而這個讓梨的孔融,結局卻令人唏噓。

孔融在成年之後因文采斐然,成為「建安七子」之一,在當時的威望非常大。但曹操在發兵南攻荊州劉備時,就想處置孔融。一是,當時孔融和劉備的關係非常的密切;二是,孔融每天跟著禰衡在酒後罵曹操。

雖然,曹操厭惡孔融,但也因不想擔上殺害名流的罵名,於是一直在等機會。

孔融在得知禰衡被曹操設計陷害後,因不懂得沉默,在言論上被曹操抓住了把柄,進而被處置,臨死前孔融向曹操求情,希望曹操能夠放過自己兩個七八歲的幼子,當時曹操本有意放過孔融的孩子,沒想到孔融的孩子卻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是這一句話,斷送了性命。

話說多了,便容易失言,容易招惹禍端,進而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古語云,「知人不必言盡,留人三分餘地」。不會說話的人總是一開口就把話說死了,斷了自己的路,也傷了別人的情。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與人留面子,也是給自己留餘地。

懂得傾聽

《史記》有句名言說:「言能聽,道乃進」。只有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才能收穫更多的知識。

都說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花一輩子去學會閉嘴。曾經的我以為,會說很重要,但慢慢發現,會聽更重要。

朱元璋之所以能從一介草民,最終登上皇帝的寶座,並且實現了國家富強的美好願景,這跟他善於傾聽,善於納諫有一定關係。

朱元璋在每次作出重大決定之前,總是會把身邊的官僚召集在一起,先聽取他人的意見和看法,之後再做出決定。

「只有很好地傾聽別人的,才能更好地說出自己的。」

即使朱元璋從登基做皇帝後,也沒有高高在上,而是自登基的第一天起,就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邀請一些名人儒士到後花園,聽他們講自己的學說。每當有人獻言獻策,朱元璋總是會認真地傾聽。

孔子說:「可與言之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說話之前,先想清楚「可與言」和「不可與言」這兩種人和兩種情況。

真話不可不說,但一定不能說得失了分寸。該與誰說,不與誰說,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其中的分寸掌握,需要生活的歷練。

謹言慎行,考慮他人感受,才是智慧之舉。很多話在說出口之前,若能多思考一下,或許會減少很多傷害。

急事慢慢地說,大事清楚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謹慎說,沒發生的不要說,做不到的不亂說。

傷害人的不能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別人的事小心地說,自己的事想想再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不會說的,不要說;不該說的,不必說;直話,轉彎說;反話,正著說。

人生本就是一場無聲的修行,眼睛學做事,嘴巴學做人,耳朵學自己。

主播:孟憲昊

願用聲音創造更多可能,新浪微博「@播音小孟」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