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才王小波:計算機水平有多牛?拒絕丁磊高薪聘請,投身文學

貓眼觀史 發佈 2020-06-09T13:54:56+00:00

北京天才王小波:計算機水平有多牛?拒絕丁磊高薪聘請,投身文學!中國網際網路——初代程式設計師很多人說「如果王小波不死,肯定先於莫言獲得文學獎」、「如果王小波不死,很有可能還是網際網路的大咖」。第一句暫且不討論,讓人疑惑的是,為什麼會有人說一個文學作家會是網際網路的大佬?

北京天才王小波:計算機水平有多牛?拒絕丁磊高薪聘請,投身文學!

中國網際網路——初代程式設計師

很多人說「如果王小波不死,肯定先於莫言獲得文學獎」、「如果王小波不死,很有可能還是網際網路的大咖」。

第一句暫且不討論,讓人疑惑的是,為什麼會有人說一個文學作家會是網際網路的大佬?

傳言網易CEO丁磊,早年前曾高薪聘請王小波幫他做3D遊戲引擎,中關村邀請他去做程式設計師,他們的爭相邀請最終均被拒絕。

這些事應該是屬實的,就像王小波在自己的作品裡寫到「我寫字的軟體都是自己編寫的……」。

很多人懷疑王小波是否真的有這樣的水平?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能自己做出寫字軟體,絕對是頂級程式設計師了。

帶著懷疑的態度,我對王小波的這段經歷展開了「調查」,接下來不妨一起看看。

王小波曾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就讀,碩士,他的大部分計算機知識也是在這裡學會的,加上自己在這方面獨有的天賦,回國後,他一個人負責管理計算機室。

之後開始學習Fortran、彙編語言和C語言,在1992年前後,他寫了近兩年的科技文,大多是關於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相關的文字。

從上面這張圖片上看,這些文字寫出了他當時自己做統計軟體、輸入法以及購買一些電子產品的經驗。

這些都是在他還沒有創作之前所做的事情,後來他覺得自己能在文學上有成就,便開始潛心創作,這一年他才40歲,距離他死亡只有5年。

為了能更好的寫作,王小波參考嚴氏拼音做了自己的輸入法,後來他想在研究更厲害的,迫於妻子不同於購買新的產品(非常花錢),所以只能放棄。

其實在他寫作期間,也沒有忘記關於計算機的學習。

1995年,王小波在網上更新了最後一篇科技文:

「我們的PC機還沒有和Internet連上。本來中國有幾個國內網發展得很快,現在又出了問題,誰要上Internet,必須到有關部門去登記,留個案底,以備當局監控,很有一點監獄的氣味。我還不想找這份麻煩,再說,通過Chinanet聯網,每月也要交七八百的月費,我也沒有這麼多的錢。既然×反對資訊時代,我們就不進這個時代罷,有什麼法子。所以還是寫信好了。」

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正是中國接通網際網路沒多久。

這樣看來,王小波的計算機水平確實高,更是中國初代程式設計師,確實是個文理兼修的北京天才小伙。

就連他的外甥姚勇也在知乎上發表文章,稱舅舅在計算機行業,在那個網際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絕對是頂級人物。

要知道,那時候的丁磊還借朋友的帳號登上yahoo,張朝陽也才剛回國,馬雲創辦海博翻譯社並在美國第一次看到了網際網路。這些人在20年後哪一個不是網際網路大咖?

網際網路不如文學賺錢

你能說王小波為什麼沒有看到商機嗎?

非也,他的嗅覺不至於這麼差,甚至比丁磊、馬雲看的還要透徹,在他寫的一些短文裡面,也足以看出,王小波看到的商機並不少。

舉個例子,他曾表示自己不喜歡蘋果,更支持IBM,他說蘋果機還是買不得,因為IBM-PC的兼容機隊伍更龐大,Intel又總能推出新一代CPU,將來還有更大的發展。

他甚至勸自己的外甥姚勇投身網際網路行業,等有錢了再玩自己的搖滾。

然而他自己卻「見異思遷」,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文學方面。

除了興趣,他認為文學更能賺錢,所以一頭栽進來了。

1992年,沒沒給自己留後路,辭去教師職務,成為了一個自由撰稿人。

他在接受電視採訪時也笑著說:

「我40歲突發奇想要正兒八經寫小說,中國的作家裡沒有這麼晚開始寫作的。」

確實,還真沒有這麼晚開始寫作的,這讓他的創作顯得很孤獨,尤其是當他寫出作品時,還被一些評論家說成是一團狗屎。

好在他堅持下來了,在這五年時間裡,他寫出了許多文學佳作,比如時代三部曲,《紅拂夜奔》《沉默的大多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我的精神家園》等。

只是上帝給他的時間太少了。

1997年,45歲的王小波猝然離世,他壯志未酬,就連死的那一刻也是極為悽慘的。

突發心臟病,血栓。在家人和醫生到他的房間時,一片狼藉,白色的牆面被他用手抓下好幾塊,額頭也撞出鮮血,就連牆上也有他的牙印。後來醫生在他的牙齒里找出大量白石灰。

二姐王征潛意識還原弟弟去世時的場景,她不敢往下想,她說:「他忍受了多少痛苦,只有上帝知道!」

影響成千上萬人的作品

一個作家最大的成就,並不是在世的時候有多風光,而是在他去世後,他的作品仍然能流芳百世,影響無數人。

王小波做到了,2010年,北大圖書館借閱的書籍裡面,王小波的作品排行榜第二,第一的是路遙《平凡的世界》。

當時北大中文系一教授看後很欣慰,表示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還能有人看王小波的書,實屬難得。

確實很難得,但也有人說,看王小波作品的人,多是被性愛吸引過來的。

八九十年代,中國文壇出現許多優秀的作家,尤其一些文學青年,而王小波則是裡面最獨特的一個,比賈平凹還獨特。

賈平凹的《廢都》,出版後便遭到封禁,主要是因為文章對性描寫非常之多,激起了諸多評論家的批判。

他們認為《廢都》的性描寫屬於道德敗壞,影響文壇風氣。

然而王小波卻不以為然,他用反諷的方式同樣批判了這些評論家。

這也足以看出,王小波對於這樣的作品是很欣賞的,就如他的小說《黃金時代》,裡面充滿了對人的情緒和身體的細膩描繪。

其實這部小說的字數並不多,和那些百萬字巨著對比,它只有5萬字左右。正是這5萬字,讓多少人看的酣暢淋漓,有人說王小波的字散發著生命的氣味,讓人看了便再也放不下。

他的作品之所以經久不衰,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喜歡,並非沒有道理,正如他自己所說,無非就是自由、真誠與愛。

特立獨行、妙趣橫生,有時候這樣描述性方面的作品,換作他人來寫,很可能被罵臉皮厚、神經病,然而王小波筆法處處顯真誠坦率,絲毫沒有一點點偽裝。

劉瑜曾說:「王小波代表的精神中國很缺乏。他那種舉重若輕的敘事方式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就連韓寒、馮唐、慕容雪村的作品裡面,都帶有王小波的影子,只是他們的作品卻從來沒有在文學層面達到王小波的高度。

讀他的作品,第一感覺就是可讀性很強,很多時候,有些作品很經典,但就是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去讀。

尤其是在這個浮躁的年代,王小波的作品幽默、舒適、渾然天成,讀起來時便再也放不下。

在王小波談作品時,他也曾提到,自己不喜歡美國文學,作為一個中國人,他更喜歡中國的文化傳統。所以他的作品是非常接地氣的,而時代三部曲更是他的得意之作。

《黃金時代》確實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主要講述的是王二下鄉插隊,與陳清揚相識,之後兩人在性愛這方面也非常和諧,只是二人卻絕口不提愛情。

就像王小波自己說的那樣,《黃金時代》是他的寵兒,《青銅時代》《白銀時代》他並不是非常喜歡,只能看個9遍,而《黃金時代》不同,必須要看10遍。

《時代三部曲》也的確是一部值得反覆閱讀的一本書,現如今,在王小波逝世20周年,妻子李銀河授權,重編還原經典,全部收錄雜文未刪節,如果你還沒有看過,不妨去讀一讀,你會發現原來還有如此真誠、純粹且有趣的作品。

購買連結如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