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的病機、診斷和治療

豬病課堂 發佈 2020-02-29T15:53:55+00:00

2臨床症狀通過鼻腔感染的豬,在經過2~4d 後就可以達到血液中,形成菌血症,菌血症的病豬在經過1周左右的時間就會出現在關節部位,導致關節部位出現病變。

1 流行病學

本病的傳染源為發病豬以及長期攜帶病原的母豬。病原在母豬的鼻腔內和咽喉部位的分泌物中長期存在。本病的傳播方式是直接接觸。母豬就可以通過直接接觸的方式將病原菌傳遞給仔豬。還可以通過被污染的物質間接接觸而感染髮病。帶菌豬或發病豬通過鼻腔和口腔內的分泌物將病原體排出體外,病原就會對周圍的環境形成污染。尤其是通過圍欄和器械等形成的污染最為嚴重。本病的傳播方式是成年豬感染後將病原菌傳染給仔豬。仔豬在生長到4~8周齡時才對本病具有易感性。本病的發生還與養殖環境以及豬舍內豬群的密度具有相關性。

2 臨床症狀


通過鼻腔感染的豬,在經過2~4d 後就可以達到血液中,形成菌血症,菌血症的病豬在經過1周左右的時間就會出現在關節部位,導致關節部位出現病變。也有病豬不出現關節部位的病變,僅需要較短的時間就可以恢復健康,但當豬發生關節炎後,其內就包含大量的滑液囊支原體。豬的主要發病日齡時在12~24周之間。

病豬出現跛行,跛行可能是1條腿或者多條腿。當後肢發生病變時,表現出行走不穩,發病腿彎曲,常將體重轉移到另外一側。當前肢出現發病時,病豬也會有跛行情況。病豬常不能站立,有時候出現跪行等。還出現有關節腫大的情況。主要是在腕關節的背面或者是跗關節的腹側面表現明顯。急性發病的病豬在經過3~10d 後,症狀就會緩解。也有的病豬病程較長,可以達到數周甚至是數月。

本病的發病率在50%以內,死亡率非常低,常不會引起死亡,僅在影響採食而導致飢餓死亡。

3 病理變化


本病的病理變化集中在關節部位,表現為關節的腫脹和增生。還可見有滑膜部位的充血等。滑膜表面有少量的纖維素性物質覆蓋。滑膜液表現為增多,其內還可見有褐色液體,多為纖維素性液和出血性漿液混合後導致。關節周圍的組織也會出現水腫情況。慢性病變,關節膜增厚,表面纖維化。在在腕關節顱面或跗關節斷肌和外側面可能出現假性囊腫或胼胝體。

4 診斷方法

本病的診斷方法可以分為兩種,即病原學診斷和分子生物學診斷。發病豬通過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進行初步診斷後,就要進行實驗室確診。

病原學診斷是對病豬關節腔中的液體進行分離病原。還可以採集鼻腔和淋巴結等部位的組織和分泌物。將其接種於素牛心湯培養基。經過37℃、72h培養,可以在培養基中發現有顆粒樣的物質。將其接種於固體培養基中劃線,經過37℃72h 培養,可以在培養基上發現有油煎蛋樣的菌落生長。分子生物學診斷時應用PCR技術。將病料處理後提取DNA,而後應用PCR技術進行檢測。本方法具有高度的靈敏性。能夠很快得出結果。但對儀器和條件有較高的要求。

5 治療

本病的治療是給發病豬應用抗菌藥物,在病豬表現出臨床症狀後的24h 內應用藥物能夠起到良好的療效。如果超過這個時間用藥,則了解不確切。常用的藥物有泰妙菌素、泰樂菌素、恩諾沙星、林可黴素等[3]。用藥方式最好採取注射治療,還可以應用藥物拌料進行治療,使用的藥物多為泰妙菌素。母豬的凈化也可以採用這種方式。

6 預防


本病的預防可以應用藥物,常規的抗菌藥物均能夠起到預防效果。本病的預防還需要通過對飼養管理水平的提升來實現。豬場在引種時要注意進行嚴格檢疫。並在引進後進行隔離觀察1個月,確保種豬健康後方可混群飼養。豬舍要保持良好的衛生條件,勤打掃和出糞。在清掃後要對豬圈進行消毒。在消毒時要求不留有死角。消毒劑要做到輪換使用。還要保證飼料和飲水的健康。豬舍要保持相對恆定的溫度和濕度,確保豬群舒適。

7 結束語

支原體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有的豬在感染後不出現臨床症狀,長期帶毒。豬場一旦發生本病,就很難能夠將其清除。尤其是母豬,長期帶毒。所以要做好防控措施,防止有豬感染本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