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技術助力新疆草原生態評價

烏魯木齊晚報 發佈 2020-06-10T08:23:46+00:00

現在,隨著新疆草原產草量遙感監測系統上線,通過電腦螢幕,就能快速呈現草場植被生物量、覆蓋率以及草原生態現狀評價,準確率達90%以上。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梁樂 通訊員郎花)在過去,想要了解一塊草場近幾年植被數量和種類,全靠人工測量,費時費力不說數據還不夠精準。現在,隨著新疆草原產草量遙感監測系統上線,通過電腦螢幕,就能快速呈現草場植被生物量、覆蓋率以及草原生態現狀評價,準確率達90%以上。

  今後,該系統將率先在烏魯木齊縣落地,用於南山種羊場30餘萬畝的天然草場監測和評價。
  新疆草原是我國西部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新疆畜牧業經濟發展的基礎。清楚掌握全疆草原植被覆蓋率及草場退化、恢復等情況的掌握,對於全疆生態環境的治理和畜牧業發展至關重要。
  記者從新疆畜科院草業研究所了解到,該所於2016年1月1日申報並執行了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新疆草地資源遙感定量估算研究與災害預警業務化系統」,經過四年持續研究,項目取得一定成果。
  期間,科研人員以烏魯木齊縣為試驗區域,構建草原植被生物量、覆蓋度等單因子遙感監測模型,調整相關參數對模型進行檢驗及精度反演,並設計基於生物量、植被覆蓋率的評價模型,從而對試驗區草原生態現狀進行評價。同時,構建了基於遙感數據的草原生物量、植被覆蓋度系統模塊,開發出生物量監測軟體。
  據悉,作為項目的核心成果,新疆草原產草量遙感監測系統已經正式上線,利用該系統,可準確分析草原生態系統退化和恢復狀況,揭示草原植被變化規律,進而提出草原資源利用和管理的措施,從而有效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系統具有國產化、實用化、可定製、易管理的特點,可以提高草原資源環境遙感監測的精度,實現大尺度草畜平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