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災難片就是不科學,國外災難片就是燃爆,這雙標玩的真可笑

影視地平線 發佈 2021-09-19T18:42:05+00:00

其實,無論中國的災難片怎麼去拍,都不可能跳出人民至上的準則去完成個人秀的展示,因為在中國,人民的財產安全是第一位的。

其實,無論中國的災難片怎麼去拍,都不可能跳出人民至上的準則去完成個人秀的展示,因為在中國,人民的財產安全是第一位的。

所以,即便不去刻意表現這種價值觀,但從生活出發的藝術形式里,還是不免融入著只有中國特有的思想境界。這也是《峰爆》上映以後備受質疑的地方。

因為長期以來,我們的觀眾在好萊塢大片的狂轟濫炸之下,早就習慣了個人英雄主義的登場,覺得災難中一個人拯救所有人的行為很帥,很酷。

這種國外文化軟實力的輸出,導致很多人對於《峰爆》嗤之以鼻,甚至為此還專門對電影內容挑刺,覺得很多地方不科學,不合理。

可回過頭去看看,難道國外的災難片就是科學的嗎?難道他們拍的災難片,就得成為這個類型的模板嗎?

其實,看朱一龍的《峰爆》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巨石強森的《末日崩塌》,兩部同樣都是災難片,在節奏的發展上,《末日崩塌》明顯更快一點。

也許,《末日崩塌》本就不承擔某種意義上的價值觀宣傳,它就是典型的爆米花電影,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的老套故事,看開頭就能猜到結尾。

可是,為什麼《峰爆》的口碑比《末日崩塌》略微低點兒呢?雖然,兩部電影的評分都集中三星四星上,但《峰爆》明顯多了很多一星。


從評論區來分析,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對於特效的質疑,二是對於劇情里過渡煽情的反感。

但我覺得,《峰爆》比《末日崩塌》更好看,除了特效無法相比,故事內容更具有震撼性,而且,更加符合中國人對於人命的看重,對於百姓生命財產的重視。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其實可以適當結合一下中國人抗擊疫情和河南救災的現實。

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從來都不會拋棄任何一個中國人,哪怕犧牲性命,也要確保人民財產的安全。

電影有兩條線,一個是朱一龍飾演的洪翼舟和黃志忠飾演的洪贇兵父子之間的矛盾,一個是一條修了十年的隧道和整個縣城的抉擇。

前者最能體現中國式父子的相處關係,大部分中國家庭裡頭,父親和兒子之間的相處模式就是沉默,但沉默不代表不愛,而是不會表達這種愛。

洪翼舟覺得父親看不起他,加上是自己導致母親不慎落水,所以,兩人關係一直很僵,而洪贇兵其實並沒有責備兒子,只是為了督促兒子成長,才一直扮演嚴厲的角色。

瞧瞧,這種父與子的相處模式,多麼具有中國特色。

後者最能體現中國人的崇高精神,在中國,災難面前,人民的財產安全是最重要的,我們不單打獨鬥,我們不耍個人主義,我們的力量來自團結,來自信仰。

為了幫助人民脫貧,可以花十年建設一條隧道,試問美國可以嗎?為了保護人民生命財產,不得不摧毀這座隧道,試問美國會犧牲利益嗎?

我就搞不懂了,為什麼國外災難片那麼多不科學不合理的地方,沒有見多少人挑刺,光是看到被個人耍帥震撼的嗷嗷直叫,而我們的國家精神個人信仰卻被不斷諷刺和無視?

我承認,《峰爆》的確有很多處理不好的地方,比如後半部分真的太過煽情,特效方面很水。但在災難片方面,我們至少一直在嘗試,而且,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傳遞著我們自己的文化軟實力,這不挺好嗎?

對比不是為了嘲笑,對比是為了進步,如果這麼喜歡玩雙標,建議直接去BBC工作得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