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90後談婚姻和生育,怪不得人要打你

抽屜電影 發佈 2020-06-11T21:41:39+00:00

你要跟90後談婚姻和生育,大機率會被拉黑的。因此,你即使是現在沒啥錢,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還有人,有人就有希望,因為只是自己的話,多半會絕望。

你要跟90後談婚姻和生育,大機率會被拉黑的。很多事情都是揮之不去的痛,你讓那傷疤成為傷疤多好,別動不動就揭下來一塊,然後問當事人疼不疼?我覺得當事人沒有拿大耳刮子抽你已經算是對這個社會抱有一定的信心了。

90後為什麼不願意談及婚姻和生育?原因很簡單,因為錢。一部分90後結婚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找到了真愛或者合適的另一半。

另一部分90後沒有結婚也很簡單,那就是沒錢。你覺得這兩個原因矛盾嗎?其實不矛盾,仔細想想,找到了真愛或者合適的另一半,之後的日子不孤單之外,你奮鬥的路上就會多了一個人,兩個人相互扶持的一起走完人生是多麼的美好,未來也是多麼的值得期待。因此,你即使是現在沒啥錢,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還有人,有人就有希望,因為只是自己的話,多半會絕望。

然而沒錢,你就會慢慢的發現,你連尋找另一半的熱情也會隨著時間褪去,生活本來已經很艱難了,然而你還沒錢,沒錢就意味著沒有抗擊風險的能力,也就沒有在這個世界上做選擇的權力。

你看著後浪,滿懷羨慕,但是你知道,你一輩子也達不到,這就是現實。但這並不是說那些找到真愛或者合適的另一半的就是有錢。他們也可能沒錢,但是他們卻找到了,這是一種好運,然而好運卻不會在每個人身上發生。

時代在前進,但是社會上的一部分人通過各種手段來給自己謀求利益,其中最常用的一個手段就是販賣焦慮。《35歲生日剛過,我拿到了辭退通知單》,《過了30歲,工資不如實習小妹》等等,這些焦慮慢慢的感染了90後的日常。然後90後就越發覺得自己的生活狼狽了。

如果這只是萬千聲音中的一種,也不至於讓很多人都覺得畏懼,然而這種聲音逐漸的成為了主流,人云亦云之後,大多數的企業開始將它作為信條來執行,那麼悲劇就來到了。

整日在惶恐不安中度過自己的打工生涯,但是某一個年齡段就像是倒計時那樣逐漸靠近。逃離是不能逃離的,你也不能指望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受人尊敬的「爸爸」,畢竟,成功人士是有門檻和機率的,這種機率甚至比不上你買彩票中特等獎的幾率。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幾個人能安心踏實的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然後成為建設祖國的綿薄之力。

本以為工作就是地獄了,然而婚姻的條件讓很多的90後都驚嘆不已,假設一套房子的定價是100萬,首付30萬,而你的實習期過了之後,正式工資是5k,一年到頭不吃不喝只有6萬。5年才能攢夠首付,前提是不吃不喝的攢5年。

這裡有人就要說還有升職加薪了。但是大多數人距離升職加薪的路途確實還很遙遠。很多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面對的就是柴米油鹽。霸道總裁劇看多了之後就會形成一種幻覺。

你的公司除了高富帥就是白富美,唯一的普通人也是非常的雍容華貴,你的老闆除了風度翩翩,學富五車,身價過億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愛好,那就是和你這個實習生談戀愛。而且這種愛好的內在驅動力是那麼的洶湧澎湃,就好像你剛聽完《月亮之上》,鳳凰傳奇就馬上出現在你面前。

然而現實中的大部分總裁一點也不霸道,甚至有點猥瑣,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辦公室里待著不知道幹嘛。即使你的領導也只能是在匯報工作的時候與他謀面。能對你流露出愛慕意味的大多是陳軍那樣的不高的管。而你的生活好像也跟他無關。

夢想總是美好的,但是現實確實是這麼殘酷,我想90後的生活或許更殘酷,因為最早的90後都已經30了,在這個尷尬的年齡段,不得不對於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時間進行一次總結。

從小就被生育限制過的90後自然會對生育有著天然的排斥,當然,一部分找到真愛的人會將這種排斥放下去擁抱新生活。然而大多數人面對的卻不是溫柔而是殘酷。

工作中的殘酷並不是最殘酷的,最殘酷的往往是這個社會對於生活的一種標榜。在婚姻用錢計算的時候,想要結婚就得用房子和存款來衡量自己,然而這兩樣就如同愚公門前的那兩座大山一樣。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想要動用自己的能力,畢業五年之內達到,顯然是痴人說夢。然而整個社會輿論並不想給他們這麼多的時間。

當社會在販賣焦慮的時候,並不會給你更多的時間來思考你自己。他們總是馬不停蹄的逼迫著這群人朝著指定的方向狂奔,但是從沒有人告訴你終點在哪裡?除了給你一個成功人士的命題之外,這個題該如何做,該怎麼做?甚至是為什麼會讓你做這道題,沒人願意跟你說。

其實答案很簡單,之所以給你這樣一個命題,因為這樣的命題產生的效益是最大的,你只有朝著這個命題努力,才會讓一部分人的生活變得更如意,然而這部分人中肯定不包括你。

於是,整個社會催生出來的是一種消費主義的,這種消費主義的占據了每一個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隨後,大家會看到或者接觸到,整個社會開始娛樂至上,消費為王。大家推崇的價值觀除了錢就是錢。

因此,結婚別想了,至於說生育,商家們在生育的問題上付出的精力太多了,因為他們知道每一個家長最不能拒絕的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然而這種愛在商家眼中是可以用金錢衡量的。於是,從你的孩子沒有降生到長大成人,這期間花費的精力以及金錢會成為90後拒絕結婚拒絕生育的另一道堅固的防線。這一點不用展開,有孩子的人自會明白。

當你面對高昂的婚姻以及生育代價低頭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聲音前來定義你,「在人們通常的認知中,90後思想新潮,有個性有主見,對於生育並沒有太大的熱情。」這是新聞媒體對於90後的定義,這種定義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只看到表面現象而不去深究背後的原因。

90後為什麼對一些事情沒有熱情,你問過為什麼嗎?你問過為什麼背後的原因嗎?好像沒有吧。只看現象,不問本質,然後就會用一種近乎權威的聲音來對於一群人進行定義,這種輿論在談論上一個年齡段的人的時候就用過。

當時人們覺得80後是跨掉的一代,就如同現在人們覺得90後的時候一樣,之後一定會有一種聲音去談論00後,10後,20後等等。但是我們談論了這麼久,難道沒有一點點的反思嗎?

這些真就不值得反思嗎?每個人都渴望美好的生活,但是每個人不都能獲得平等的機會。當你選擇安安靜靜的做一個普通人,並且努力的過好自己的生活的時候,你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可以出賣勞動力獲得報酬的機會,而不是整天無休止的焦慮以及無腦的消費主義。

這個社會不止是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構成的,大多數時候,時代要進步,經濟要發展,依靠的依舊是芸芸眾生,依舊是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你讓馬雲馬化騰站在時代的舞台上大聲的告訴你,這個時代真好,然後將他們的所有言論封為至理名言,這是時代的悲哀。

這種悲哀並不亞於你讓王思聰站在舞台上代表著所有年輕人輸出價值觀。一定要清醒,他們的成功,他們的生活與你無關,就跟飯圈文化追捧的那些年輕的偶像一樣。追捧名人並不能讓你的生活有絲毫的改變,唯一能改變的就是你無聊的時間時候的消遣。

楊麗萍主張不生孩子,得到了最廣大網友的一致認同。認同中不乏兩種聲音,一種是真的不願意生孩子,更願意過好自己一生,另一種就是不得不願意不生孩子而想要得到社會的認同。然而這種聲音剛剛引發熱議後,廣西就爆出了生了9個娃的新聞。

而且標題悍然使用了一個引發熱議的字眼,90後,然後波及了一大片人。當年計劃生育的時候,波及的是這批人,如今開放二胎甚至三胎政策後,指向的還是這批人,不生孩子,你定義為這批人對生育沒熱情,生多了之後,你卻再一次用家長式的口吻來進行責問。

這個時代不乏那些發現並提出問題的人,缺少的更多的是對於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方案的真人。為什麼大家只熱衷提出問題呢?

因為實際的解決方案太繁複,並不利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基調「效率為王」,在快節奏高效率的時代中,大家最喜歡的依舊是那些快刀斬亂麻的武斷,而不是綿長的思考所引發的爭論。畢竟,沒有人願意花時間去考慮問題背後的問題,有那時間還不如多幾個小時休息。

於是,大家習慣了聽從別人的建議,而忽視自己的內心所需。習慣了看見別人站在舞台上,而自己只有內心戲。這是90後的通病嗎?

不是,這是整個時代的通病,每一個時間段的人都要經歷憤怒到平靜這個過程,最後不得不被時代揍得鼻青臉腫。相比於自己主動站出來為自己代言,還不如聽一些大佬們鬼話連篇。

什麼時候千千萬萬的普普通人能站在各自的舞台上大聲的說一句,這個時代真的好,那才是真的好。否則,那就是太糟糕。

……

你好,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