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APU裝機方案:5600G+華碩重炮手能戰2K解析度遊戲嗎?

抖動測評 發佈 2021-09-19T19:50:01+00:00

在這個特殊的階段,如何裝一台高性價比主機呢?今年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AMD 銳龍5000G處理器發布登錄到零售市場,我發現圍繞銳龍5000G處理器搭建一套可上可下的電腦會有一套不錯的方案。

在這個特殊的階段,如何裝一台高性價比主機呢?今年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AMD 銳龍5000G處理器發布登錄到零售市場,我發現圍繞銳龍5000G處理器搭建一套可上可下的電腦會有一套不錯的方案。這次更新的銳龍5000G處理器,代號「塞尚」Cezanne,基於7nm工藝、採用「Zen 3 」CPU架構跟「Vega 」GPU架構。雖然核顯方面依舊延續上一代的Vega架構設計,但是處理器性能相比上一代僅供OEM市場的4000G系列在處理器頻率架構上都有不小的提升。在這個特殊階段登錄零售市場的銳龍5000G處理器無疑給玩家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這裡就分享一套基於銳龍5000G處理器打造的主機分享,詳細的介紹了配置選擇理由以及針對銳龍5 5600G處理器也做了詳細的測試。而且還測試了5600G處理器搭配Redeon RX 6600XT顯卡時的性能表現。也驗證一下是否真的和很多網友說的5600G不適合作為過渡使用、不適合搭配獨顯使用的問題。希望給最近裝機的小夥伴一些參考。


裝機解析:

配置單:

  • CPU:AMD 銳龍 5 5600G
  • 主板:華碩 TUF GAMING B550M-PLUS (WI-FI) 重炮手
  • 內存:金士頓 FURY 32GB DDR4 3600MHz
  • SSD:金士頓 NV1 2TB
  • 機箱:銀欣 ALTA G1M 白色
  • 電源:銀欣 SX750-PT SFX白金全模小電源
  • 顯示器:明基 莫比烏斯MOBIUZ EX2710Q 2K 165Hz


垂直風道設計的銀欣ALTA G1M在桌面會是一檔亮麗的風景,很好的傳承了銀欣經典的FT03。主板垂直安裝的設計,讓G1M的占地和熟悉的A4尺寸的ITX機箱相當,不過高度確實高了不少。但是這樣的設計也讓這款機箱可以吃下目前市面上各種巨型尺寸的非公顯卡。

裝機難度方面,銀欣ALTA G1M採用顯卡豎插的設計,主要的I/O接口都在機箱頂部。垂直風道設計,配合底部18CM的穿甲彈風扇和三面開孔的設計可以進一步幫助機箱散熱。安裝上並沒有什麼難度,就是因為接口都在機箱頂部,理線上要花些心思。

整體安裝難度方面並沒有什麼難度,可操作空間很大。即便配合利民這樣這款FS140雙塔散熱內部也有足夠的空間方便下手。整體可能值得注意的是製作定製線長度方面,顯卡供電要做的稍長一點會更方便走線。


性能表現:


性能方面,5600G在性能方面面對像是《CS:GO》、《LOL》或者《DATA》這類遊戲還是沒有什麼壓力的,如果是5700G的話,甚至可以把降低畫面效果,玩一些3A遊戲。所以對於遊戲玩家來講,一方面有高解析度顯示需求,一方面又想體驗高刷新的話。選擇銳龍5000G系列處理器作為過渡還是可以選擇的,實測在1080P解析度下像是CS:GO這樣的遊戲都可以在100幀以上流暢運行,在搭配明基這款莫比烏斯MOBIUZ EX2710Q 2K顯示器進行遊戲大概也有70到80幀上下的表現。

銳龍5 5600G處理器基於「Zen 3」架構的7nm製程設計。採用6核心12線程設計,基準時序3.7GHz,最大加速時鐘頻率高達4.6GHz,在單烤模式下最高功率可達75W。CPU-Z多核得分4499.1,單核571.2。大哥5700G的性能大概可以和移動端銳龍7 5800H差不多,與銳龍7 5800X桌面端比要略差一些,所以並不能單純的把5700G當作看作有核顯的5800X。

核顯方面,銳龍5 5600G搭載的Radeon RX Vega核顯具備7個CU,通過GPU-Z可以看到GPU Clock 1900MHz,Memory 1800MHz。5700G則是內置Radeon RX Vega具備8個CU8。

通過Cinebench R15和R23測試可以看到,銳龍5 5600G的性能測試中R15測試CPU多核分數為1716cb,單核分數為218cb。R20測試CPU多核的分4236,單核559,R23測試CPU多核分數10452pts,單核分數為1356pts。

3D MARK最新還加入一個CPU Profile測試,通過測試可以看到5600G在最大線程下分數5532,16線程下5512。一直到1線程成績都有測試,第一次用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PCMark10方面,總得分6119,常用基本功能10667,生產力9012,數位內容創作6469。

GPU單烤測試,銳龍5 5600G的GCN架構的Radeon RX Vega核顯,TGP 功耗為 44W+。通過甜甜圈FurMark測試可以看到在烤機30分鐘後,核心頻率穩定在1900MHz,顯存頻率1800MHz左右。溫度方面,單烤情況下溫度44℃。

CPU單烤可以看到,通過AIDA64軟體進行FPU測試CPU的穩定性。可以看到通過30分鐘的烤機測試可以看到銳龍5 5600G處理器功耗穩定在75W上下,主頻為4.2GHz上下,處理器溫度67℃。可以說在雙塔散熱的控制下5600G的溫度還是比較低的。

內存通過AIDA 64測試可以看到在內存超頻到4000MHz下讀寫速度57614MB/s、57608MB/s、533803MB/s ,延遲70.8ns。

金士頓 NV1讀寫測試如圖,讀取1651MB/s,寫入954MB/s。


配件選購分享:


大合照,不過機箱體積太大就沒放上來。整體圍繞銳龍5000G APU打造,主要想做一台性能還不錯的日常主機。

主要考慮性價比的原因,CPU選擇的是銳龍5 5600G。5600G採用6核12線程設計,其實具體性能表現之前就有測試,畢竟今年三月開始就已經給OEM平台供貨,這次零售端上市也讓我在DIY裝機方面有了更多選擇。相比上一代只針對OEM的銳龍4000G,這次銳龍5000G處理器採用最新的Zen 3架構,三級緩存得到了翻倍。而核顯方面依舊沿用的是GCN架構的Radeon RX Vega核顯設計。

實際入手價格方面,5600G上市價格1700+,最近好價最低做到過1400+配合華碩重炮手還有套裝可選,2100左右入手U+主板我覺得會是很不錯的選擇。性能方面5700G性能對標intel規格類似的i7 11700,銳龍5 5600G性能則對標i5-11600這樣。可能很多玩家會覺得5600G是銳龍5 5600X的核顯版但是兩者在性能方面還是有些差異的。

散熱方面5600G與5700G一樣都採用65W設計,隨機附帶的都是一顆Wraith Stealth原裝散熱器。附帶的散熱採用9cm風扇+全鋁底座設計。對於追求超頻的玩家可以考慮升級,考慮性價比以及mini主機使用的話,其實原裝散熱也還不錯。

主板方面選擇的是華碩 TUF GAMING B550M-PLUS (WI-FI) 重炮手,大家對於這款主板應該都非常熟悉。相比前代的B450M-Plus來講,這款主板的升級還是非常明顯的。雖然看上去配置會感覺變化不大,但是整體辨識度極高。兩條M.2插槽,距離CPU最近的第一個M.2插槽支持PCIe 4.0 X4,帶有加固的PCIe X16也是支持PCIe4.0顯卡的。不過如果你選擇5000G處理器的話,其PCIe控制器還沒有升級到最新版本,並不能體驗PCIe4.0的速度。

MATX規格設計華碩重炮手,對於追求性價比的玩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700+的價格該有的都有安排,4根內存插槽設計,最高支持128GB容量內存,頻率最高可達4800MHz,更高頻率的內容對於銳龍 5000G處理器還是很重要的。

主板採用並聯8相+2相Drmos供電方案,每顆SiC639 MOSFET可輸出50A電流,8Pin CPU外接供電設計,足夠滿足銳龍 5000G的供電需求了。

接口方面是我選擇重炮手一個很大的原因,我上手的是Wi-Fi版。多了一個Wi-Fi 6無線網卡日常使用方便,而且RJ45網絡接口方面,你很難想像華碩給這款700+的主板還配置了2.5G有線網口。當然如果有一體式I/O擋板檔次就更高了。

此外對於喜歡RGB的玩家,重炮手在主板上下也都配置了5V RGB以及12V RGB接口。

內存方面選擇的是金士頓最新推出的全新FURY品牌,走的是金士頓的高端路線。FURY Renegade 叛逆者系列內存作為新品內存包裝都有非常大的變化,內存規格也從3200到5333MHz可選。不得不說金士頓作為內存大廠,看來也是要在DDR5來臨之前秀一波肌肉。

連貼紙都是全新設計的,盔甲方面乍一看很有之前掠食者的味道。不過我上手的叛逆者版本並沒有設計RGB燈光,考慮到為5600G的核顯提供更好的支持,我選擇了16G x2 DDR4 3600MHz的套條組合。

這次金士頓的叛逆者也針對銳龍平台做了優化,全新設計的FURY品牌LOGO還是蠻有特點的。

厚實的馬甲設計,雖然不是RGB版本,但是對於考慮性價比以及性能的玩家來講。金士頓叛逆者也是不錯的選擇。

固態方面延續了之前測試用過的金士頓 NV1 2TB版本,本身5000G處理器還不支持PCIe 4.0 SSD。所以乾脆就選擇了NV1 這樣性價比更高的SSD產品,2TB的容量也足夠很多玩家使用了。

因為機箱選擇的是銀欣的ALTA G1M,所以散熱方面選擇了利民的FS 140 BLACK V3和一套TL-C25 RGB風扇。

這套巨型雙塔散熱對於5600G應該是綽綽有餘了,FS140的高度方面也滿足銀欣 G1M的最大高度需求。當然要調整一下140MM的風扇才行。如果選擇PA120的話可能安裝選擇會更多。


黑化設計的FS140做工方面還是很不錯的,全黑色的回流焊工藝。S-FDB軸承工藝風扇。另外還有12V RGB版本可選。


裝好雙風扇效果,實際散熱給內存預留了安裝空間。所以選擇上不用擔心會影響散熱馬甲更高的內存。


電源方面選擇了銀欣 750W的SX750-PT SFX白金全模小電源,其實對於這套配置選擇500W的SX500-G或者650W的 SX650也都是可以的。不過正好有貨,我最後就拿了這顆80 Plus認證的白金SFX電源。銀欣是最早為玩家推出SFX以及SFX-L規格電源的廠家,這次更新的SX750還是一顆比較少見的白金認證的大功率SFX電源,內部採用了穩定可靠的全日系電容設計,雙滾珠軸承風扇日常也足夠安靜。

黑色扁平線材設計,提供了多組PCIE的6+2Pin供電設計。滿足玩家上頂級顯卡的需求,當然如果買得到的話。

尺寸方面125*100*63.5超小的體積內是750W的功率設計,可以看到接口方面還設計了堵頭。

電源一側是電源的全部參數設計,銀欣也為玩家提供了7年質保服務,其中第一年為免費換新。

機箱方面選擇的銀欣的直立結構的ALTA G1M機箱,延續了FT03的經典結構,但是可以看到其內部還是有很大升級,更多的進風口設計,底部巨大的穿甲彈風扇都意味著這款機箱可以提供不錯的散熱表現。同款提供黑白兩色可選,我選擇了白色版本,整體看來這款機箱很有當年FT03的感覺。

大面積的細密濾網,在增加進風的同時,還可以減少灰塵進入。另外前置面板的I/O接口也一點不少,方便日常擴展。畢竟垂直風道的機箱,接口都設計在頂部。日常更多會通過前置I/O接口擴展。

機箱尺寸200*307*507,實際放在桌面占用的空間其實不算大。內部也提供了不錯的支持,通過多功能支架可以擴展冷排或者硬碟使用。內部巨大的空間,選擇尺寸更大的風冷也是不錯的選擇。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這款MATX規格的機箱,電源方面有些限制。需要選擇SFX或者SFX-L規格電源才行,銀欣最大也為玩家提供了1000W的SFX-L白金全模組電源,除了我選的白金750W的SX750之外,還有鈦金的SX800-LIT可選。


加入獨顯後5600G拖後腿了嗎?


目前來講和移動端5000系列處理器一樣,AMD 5000G系列的三款產品目前都不支持PCIe 4.0。所以在搭配最新的顯卡時,性能釋放上是會有一定損失。但是我覺得並不能說5600G拖後腿了,畢竟這些考慮都是你後期買的到顯卡的顧慮,萬一買不到顯卡呢?

基於RDNA2架構打造的AMD Radeon RX 6600 XT,朋友很幸運拿到了一張訊景XFX RX 6600XT海外版OC。外觀風格延續了XFX RX 6000系列顯卡的設計語言,依舊採用三風扇設計。不過6600的版本長度得到了控制,長度只有274mm,讓玩家可以有更多機箱選擇。

XFX顯卡在燈光方面一直都很低調,側面設計了XFX RADEON RX 6600 XT的信仰燈效。顯卡厚度50mm,要略超過雙槽顯卡厚度。

供電方面採用了單8Pin設計,供電接口一側也有雙bios開關。

熟悉的金屬背板設計,可以看到在顯卡尾部也設計了大面積的開孔可以有利於空氣穿過散熱片來提升散熱表現。

安裝效果,274mm的長度對於MATX機箱來講自然毫無壓力。整體配色的配色風格可謂也是相得益彰的設計了,白色的銀欣機箱整體垂直風道的設計出了不錯的散熱之外,也給日常桌面增加了一道風景。

5600G原先在核顯下只能勉強操作的《永劫無間》,6600XT在搭配明基這款莫比烏斯MOBIUZ EX2710Q 2K顯示器在2K解析度下遊戲也基本有80到90幀的遊戲表現。中國風的吃雞體驗其實還不錯,當然如果你是5600G核顯的情況下,還是把解析度降到1080P後進行吧。搭配XFX RX 6600XT顯卡在1080P分辨下,遊戲幀數來到了120Hz上下。

作為明基專為遊戲玩家打造的MOBIUZ顯示器,EX2710Q除了為FPS/RPG/RAC遊戲專設了特殊的遊戲色彩模式,還同時為2.1立體聲音響提供了FPS/RACG/SPG影院等多種模式,滿足日常遊戲娛樂的全方面需求;背面獨立設置的5W低音炮,也讓整體的音效更加飽滿立體。

EX2710Q是一款27英寸、2K解析度、165Hz刷新的沉浸式遊戲顯示器,這樣的硬體參數可以說是遊戲顯示器配置了。實測5600G搭配6600XT顯卡在《2077》遊戲中2K解析度下不開光追的情況下6600XT大概有40幀上下的表現,在1080P解析度下可以在最高特效下達到平均70幀左右。

當然玩一些像是《NBA》一類的遊戲就可以無懼顯卡限制了,在2K的解析度下平均幀數一直可以在130到140幀上下。

在《古墓麗影》這款遊戲上可以看到在1080P超高畫質下運行自定義最高畫質後平均幀數為111幀,在更改分辨為2560*1440後測試遊戲幀數為74幀。可以看出搭配5600G的6600XT顯卡性能要比搭配5900X+6600XT性能差10%上下,可能主要還是收到PCIe 4.0帶寬影響吧。但是你要說未來銳龍 5000G不適合加獨顯的理論我覺得是站不住腳的。

3D MARK性能對比數據,對比了在同樣配置下,搭配銳龍9 5900X和5600G兩款CPU搭配6600XT的3D MARK成績顯卡測試成績,可以看到分數其實各有來往。不過整體分數差異並沒有遊戲體驗中那麼大的分數差異。


總結

在這個特殊的階段,無疑AMD銳龍5000G系列處理器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最近也可以看到像是我選擇的5600G也一直都有好價,搭配華碩的重炮手好價2100左右就可以到手。單獨買5600G最低也做到過1400+的價格,可謂當下真香U。在當下裝機的情況下,我是不推薦去收那些低端顯卡。因為你也不確定這些顯卡是否鍛鍊過,而且像是那些5年左右的顯卡,性能真的不足以滿足當下2K甚至4K解析度顯示器的需求。真不如選擇銳龍 5000G這樣的處理器,在後續階段找機會入手顯卡。

配置推薦:

在當下AMD的5000G系列處理器非常適合搭配想是重炮手這類配置很全、接口豐富的高性價比主板。搭配高頻率內存來使用,日常輕度娛樂、辦公都最適合不過了,整體價格甚至可以控制在3K+左右;

再或者也可以搭配准系統mini主機配置選擇,通過DP接口擴展兩台4K顯示器日常使用也沒太大問題。搭配像是Desktop mini 300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對於未來升級:

如果考慮未來升級顯卡的話,5600G和5700G我會更推薦5700G。性能方面5700G性能會更強,基本可以和11700不帶K版本打平,略弱於5800X。雖然不支持PCIe 4.0,但是搭配新顯卡其實性能損失並不會很大。作為過渡以及未來升級其實都還是可以選擇的。反正我不推薦現在去買老顯卡過度,畢竟隨時壞了你也沒辦法售後只能重新購置新顯卡,這樣的話倒不如現在直接選擇核顯性能還不錯的AMD 銳龍 5000G處理器呢,你說呢?

歡迎評論,碰撞觀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