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41歲秦嵐臉垮全民嘲,張柏芝胖到120斤了卻能被捧上天?

amusement 發佈 2020-06-11T17:23:39+00:00

本來對國產劇沒抱什麼期望了,但這兩天追秦嵐和高以翔主演的職場劇《怪你過分美麗》,真的有被驚喜到——然而有點不解的是,戲剛播10集,議論聲最大的,竟然是秦嵐臉垮了?

本來對國產劇沒抱什麼期望了,但這兩天追秦嵐和高以翔主演的職場劇《怪你過分美麗》,真的有被驚喜到——


終於不是披著行業劇外衣,實際上在談戀愛的瑪麗蘇劇情!



秦嵐飾演的金牌經紀人莫向晚,雷厲風行、做事果斷,可以一盆水潑在自己藝人臉上,也有的是辦法將藝人捧上一線。


看多了傻白甜劇,如今秦嵐姐姐一心搞事業的模樣實在太洗眼了。



配角們也都演技在線。


作天作地但其實很沒有安全感的當紅小花林湘,看似天真無邪實則心思極巧的流量鮮肉徐陵。



然而有點不解的是,戲剛播10集(沒錯我是尊貴的VIP會員),議論聲最大的,竟然是秦嵐臉垮了?一些網友,津津樂道著她出場時,眼角的細紋和臉上的疲態。


可是34歲的職場女強人莫向晚,能有多青春?


她每天24小時奪命工作,周旋在人際關係複雜的娛樂圈中,能有多精神?



這時,再看看隔壁正在熱播的《幸福,觸手可及》《月上重火》。


難道觀眾真的只欣賞得了男女主頂著阿寶色濾鏡談戀愛的玩意嗎...


這並非什麼孤例,而是一個普遍的問題:當觀眾被越來越注水、失真的國產劇包圍時,審美似乎也逐漸返祖。



為什麼現在的國產影視劇,會變得如此粗製濫造?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觀眾,容不下一個真實的人?


20年前的國產劇,有多好


我最近一直在想,這幾年看的國產劇,記住的配角有幾個?甚至於,記住的主角能有幾個?


可小時候看的劇,也許演員本人不認識,角色的光影卻一直彌留在心。


TVB《封神榜》的哪吒親媽殷十娘,慈母演技叫人心傷。


難忘滂沱大雨那一幕,她街頭暴打哪吒,臉上卻分不清雨水和淚水。那份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的悲痛,一直縈繞在我的記憶里。



即便反派,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比如麥長青的非凡哥,成天被劉醒捉弄,玻璃心得來又很容易記恨別人。


你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內心成天都在嗶嗶嗶。



比如初代美強慘江玉燕,黑化不用靠濃妝。


全劇眨巴著天真無邪的大眼睛,做遍最殘暴的事;頂著可愛的空氣劉海,殺盡主角團。



那個時候,主角可以有道德上的瑕疵,反派也能有人性上的高光。


《第三類法庭》,女主海怡從堅持正義、絕不向現實妥協,到被原生之痛湮滅,被惡之社會毒打。


第一次提及「這是一個強權勝於公理的時代」時,她痛苦、迷茫,仍妄想世間能有公道。



第二次提及時,她信仰崩塌、蛇蠍狠厲,淪為替當權者辯護的病人。


她是好人,還是壞人?


各有各論,但所有人都同意,主角是一個有弱點的、隱喻的、真實的人。



從前的優質國產劇,從服道化,到每一幀的畫面、每一幕的台詞,都很美。


美就美在它鮮活立體、勇於真誠、誠於醜陋,是觀察與描寫時代的一劑良方,而不是餵養饕餮流量的激素。


你能想像那時的打光,有多自然嗎?


螢幕上每個面龐的紋路、毛孔、斑點,都是真實坦蕩的。


牙齒不需要那麼白,皮膚也不需要那麼好。情緒激動時,可以有抬頭紋;主角的臉,也可以有痘痘坑坑。



可是這全然擋不住因角色魅力而延申的,令人心碎的美麗。



舉個電影例子。記憶中,張柏芝在《喜劇之王》里很美吧?


可你再回想,怎麼個美法?是她要不大綠眼妝,正艷口紅,要不一臉嬰兒肥出鏡的模樣。



還是涕淚齊下的模樣?



她當然是美人。但她能美得停留在一代人的記憶中,更多由於對柳飄飄的詮釋。


是周星馳在樹下教她擁抱,她生硬又小心翼翼地把頭靠在他肩膀。是周星馳說「我養你」後,假裝瀟洒地回頭,卻在計程車哭得渾身發抖。


角色,就是她登封經典之美的濾鏡。



你能想像那時的題材多大膽嗎?


有講被性侵女性奮起反抗的《女人不再沉默》。



借古觀今的《鐵齒銅牙紀曉嵐》。



有在追求愛的道路上永遠年輕的《粉紅女郎》。



猶記得《大明宮詞》的極致華麗。


詩詠般念白,古典之配樂,氤氳的莎士比亞悲劇美學。


當流著淚看完結局,才發現原來20年前的古裝劇里,女權主義者可以借武則天發出自己的聲音。



當太子弘去世,男寵合歡朝武后與皇帝吶喊:「我不僅是他的僕人,我還是他的愛人。」

才發現原來20年前的古裝劇里,容得下同性之愛。



20年後的國產劇,有多爛


可不知從何時起,我們所在的社會,變成了一個批量生產的速食年代。


工業糖精糊住新一代觀眾的神經,麻木著觀眾的獨立思考,餵養我們一個又一個懸浮於現實的春夢。


打開各種視頻網站,乍看題材也多:醫療劇、職場劇、古裝劇、律政劇、大女主劇。


但中心思想都圍繞著和醫生談戀愛、和對手談戀愛、和城主談戀愛、和律師談戀愛......



說是緊跟女性主義思潮吧,但那些個「獨立女性」真沒臉看——


宋茜你都比宋威龍大10歲,混職場多年了,為什麼還能在上司面前哭包子。



這時,會有人反駁了,可是以前也有很多純愛劇、傻白甜角色啊!


可是你看,時代眼淚《十八歲的天空》中,並沒有為談戀愛服務。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線,關於成績、長相、家庭、校園暴力、自我認同,畫面現在看來樸實無華,但每看完一集都會被治癒。



傻白甜之母袁湘琴,林依晨和林允中間至少也隔著一百個沈月。



而現在,不僅全世界都在呼喚愛,角色也都越來越臉譜化、扁平化


壞人壞得徹徹底底,好人好得乾乾淨淨,一點也不敢出格。


男女主就更別提了。


外表上,容不得一道細紋、一次失態。


被濾鏡磨平的演員,靚得很,同時也假得很,一晃神還以為自己在刷抖音。



道德上,必須完美無缺,不然隨時被三觀黨噴到狗血淋頭。


而兩性關係、慾望人間中的黑灰白,複雜、溝壑與縫隙,卻再沒有了生息。



題材統一、審美退化、劇情低幼、角色祛魅、三觀黨泛濫,你問為什麼20年間,國產劇會越來越難看?


我說,是我們丟掉了一部戲最核心的靈魂之一「編劇」。


陳道明其實道過理由——


「都說抓原創劇本,都知道一劇一本。一劇在於劇本,都知道這個理。但是對於編劇,我覺得第一,重視不夠;第二,尊重不夠;編劇也有自己的問題,走向生活不夠。我們講初心,初心是什麼?編劇的初心是生活。」



先別提酬勞低了,從責編、策劃,到導演、演員、製片人......甚至哪個甲乙丙丁的意見,都比編劇本身的意見響亮。


最後劇糊了爛了,鍋全是編劇自己背。


這導致什麼後果?


《死亡詩社》導演曾去北影講課,問台下學生「誰想做導演」,70%的人舉手,再問「誰想做製片人」,無數人舉手。


最後「誰想做編劇」,只有6個人舉手——沒人想幹這吃力不討好的事了



都說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可當資本當道,流量為王,效率第一時,剩下的編劇們,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去體察生活、看書研習。久而久之,寫出來的東西,怎麼能不和現實嚴重脫節呢?


逼出來的台詞和劇情,怎麼能不辣眼睛呢?



而那些話語權足夠大的,卻只顧著賺快錢恰爛飯。


比如一些坐擁病態片酬的演員,貢獻的迷惑現場——



拍戲替身上,拿獎本尊來。再不然,就堂而皇之懟著鏡頭12345。



而有人,卻令人惋惜——


2007年,芒果台開播了由張黎導演的王權史劇《大明王朝1566》。


錢權欲惡與生靈之苦,編織了一幅盪氣迴腸而人性詭譎的社會學畫卷。



而2018年,張黎導演的作品是《武動乾坤》,由楊洋、張天愛、吳尊主演。



你說,這真的又怪得了誰嗎?


在一個越來越畸形的價值體系里,沒有人教現在的演員們什麼是對什麼錯,什麼是職業素養。


也沒有人能在快餓死的時候,依舊堅持夢想。


有時我會發現一個現象,網上總喜歡懷念過往港劇里的「神顏」,嘆氣當今的內娛很難再有絕世美人。


可是,我們自己卻沒有做到反省對美的認知。


當年拍《喜劇之王》時曾達120斤的張柏芝,之所以現在看來美得不行,是因為她演活了柳飄飄。



也沒人會吐槽朱茵的黃黑皮,只會記住紫霞仙子那驚心動魄的眨眼。



而多年過去。


當41歲的秦嵐不再演談戀愛,


當演員、編劇、導演,所有幕後工作人員,認真地創作並呈現了一個在職場中時而拼搏時而焦怠的,真實的有缺點的有皺紋的人時。


如果你因此而吐槽她,你也在侮辱你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