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術揭密:保健品真那麼有效嗎?

湘雲水一天 發佈 2020-06-11T17:17:47+00:00

在邏輯學裡面有一個術語叫做「輕率概括」 ,即僅通過觀察一個或一小部分群體,就對一整個群體做出概括。「只有我一個人覺得不好笑嗎?

認真觀察眼前的真相,你離真相越遠。


在邏輯學裡面有一個術語叫做「輕率概括」 (Hasty Generalization),即僅通過觀察一個或一小部分群體,就對一整個群體做出概括。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不好笑嗎?不知道發這個有什麼意義!」

「你看我95後的助理都月薪5萬了,你怎麼就不相信努力是成功之母呢?」

……

這些話,你都相信嗎?



「吳昕一口氣嗑10種保健品,最終肝臟受損」| 明星也逃不過保健品騙局

傳統上,保健品的消費群體一直是以老年人為主,尤其是那些搞會銷的,專門騙的就是老年朋友口袋裡的米米。但現在,年輕人也開始成為保健品的消費主力軍,尤其是那些愛美的女人。

《我家那閨女》播出後,「吳昕焦慮式爆哭」上了熱搜

吳昕又哭了!一邊吃著保健品一邊熬夜的年輕人到底怎麼了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她瘋狂嗑保健品的樣子。

她一天要吃下去多少種保健品?

抗氧化的葡萄籽,就有兩種。另外還有甘草片、護眼丸、青汁、阿膠、魚油……以及再生的、美白的、補鈣補鐵補鋅補硒補維生素的等等……

粗略統計了一下,只怕不止10種。


吳昕一口氣吃9種保健品

吳昕那個把保健品當飯吃的架勢,讓人佩服。

從早到晚,持之以恆。

簡直就是一台行走的保健品鑑機。

吳昕,求你別再把補品當飯吃了!

但讓這台焦慮的品鑑機沒想到的是,她全吃錯了。


明星也上當

這些保健品,真的有效果嗎?

答案是,完全沒有。

保健品唯一的作用,就是幫保健品廠家和所謂的直銷企業賺錢,大掙特掙。

吳昕在綜藝節目中曝出,由於過多的服用保健品,出現了肝損傷


保健品當飯吃卻吃出肝損傷,這些智商稅你可別再交

保健品行業有多暴利,我在相關文章裡面寫過。

比如,被誇大為「婦女之友」,實際成分為「水煮驢皮」的阿膠,毛利率竟然高達73%。

完全就是一門點石成金的生意。


從每個女生家裡都有的紅糖說起吧。

之前,我也被類似的廣告宣傳洗腦,以為紅糖能補血、暖宮,可以緩解痛經啥的。

現在,我只想勸那些買紅糖的菇涼們一句:

真的,多喝點熱水吧!

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喝紅糖水「有效」?

其實,真正有效的,是那杯熱水。

和貼「暖寶寶」可以緩解痛經,是同樣的道理。

簡而言之,紅糖就是劣質版的白糖。

我們知道,甘蔗只要經過榨汁、熬煮,成固體塊之後,就成了「紅糖」;而白糖還要經過褪色、提純等一系列的工序。

然而這種製作簡單、滿是雜質的紅糖,被包裝一個「緩解痛經」的概念後,就比白糖還賣得貴了。


比如所謂的「東方美食生活家」李子㭍。

她的網店銷量最好的,就是一款「古方紅糖」。

市面上,一包300g的紅糖售價在5塊錢左右。

而李子㭍的紅糖,一份160g,成本不到3塊;加上包裝,成本不會超過5塊。

但她店裡的所謂「古方紅糖」就賣39.9元一份,月銷量2萬多塊,流水超80萬。

李子㭍在微博里說:「真正的紅糖」對女生很好。

「真正的紅糖」?聽起來,有點「真正的蘇格人」之意。

事實上,「真正的紅糖」和「真正的白糖」一樣,內里都是「蔗糖」。

不管她們怎麼包裝噱頭,是叫「純正紅糖」,「益母紅糖」,還是神馬「古法紅糖」,成分就是一分子「葡萄糖」,再加一分子「果糖」,除了吃完能讓女孩紙變胖以外,沒有任何別的用處。


還有人會問:

既然傳統的保健品沒有效果,那麼,我可以吃經過提純的微量元素嗎?

答案是:可以,但沒必要。

就拿吳昕所吃的葡萄籽片為例。

商家弄了個「葡萄籽提取物花青素」的噱頭,在宣傳中號稱可以「抗氧化、防衰老」,提升「肌膚光滑度」。

這種廣告詞,看了的確讓人心動。

然而,只要學過初中生物的人都知道,所謂的「花青素」是怎麼回事。

花青素,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綠色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在各種水果蔬菜中,也大量含有。

也就是說,你花幾百塊錢買一瓶所謂的「葡萄籽花青素」,還不如去樓下買一斤草莓。

後者更好吃,更便宜,也更天然。

再進一步說,花青素除了不值錢,目前也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證實它有神馬「防衰老」的作用。


那麼,女生們要怎麼做才能有效的「抗氧化」呢?

看過一個科普片,叫《美容的真相》。

科學家早就給出了結論:皮膚衰老,是一個由紫外線造成的「不可逆的過程」。

所以,「抗氧化」最有效的手段,有且只有一種,那就是「防曬」、「防曬」,還是「防曬」!

所以,養兒不防老,「葡萄籽」不防老,只有「防曬」才能防老。


比如有個產地在澳洲的品牌「瑞思」,宣稱出口全球大受歡迎的,八年前,澳洲藥監部門一直要求廠商拿出證據,來證明此產品的確有他們宣稱的療效。

「瑞思」當然沒有任何辦法,只好取巧。

他們試圖去贊助一個學院,來證明他們的產品「的確有效」。

結果對方教授很硬氣,說企業贊助不獨立,直接辭職了,然後還寫論文罵了回去。

「瑞思」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鬧了個大笑話。

但是,這依舊不妨礙它們把產品打上「女性專用、女神專享」的營銷宣傳噱頭,不斷斂財。

比如「瑞思」的葡萄籽片,一瓶售價200多,月銷約7000瓶,忽悠忽悠,140萬輕鬆到手。

這還只是「瑞思」官方旗艦店裡一款產品的收入,另外還有那些通過海淘、代購買它們保健品的,更是不計其數。


說實話,我們能夠理解那些消費者買保健品的心態。

很大程度上來說,他們就是買的一個心安。

哪怕沒有明顯效果,也會安慰自己:長期堅持吃,也許就會見效了。

問題就出在這裡。

保健品只要長期服用,都會容易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還是說「瑞思」吧。

它們有一款招牌女性產品,「月見草膠囊」,宣傳有「緩解痛經、改善內分泌」的效果。

「瑞思」的月見草膠囊,就是一個典型。

副作用輕的,是長痘、便秘;重一點的,是內分泌異常。


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多問題?

就是因為這些保健品,根本沒有它們宣稱的那麼神乎其神的效果。

但為了給消費者營造一種「有效」的假象,商家們就在裡面添加一些違禁品。

比如添加雌激素。

前幾年年,寧波美女小徐花小兩百塊買了兩罐「古方紅糖」。

吃完後發現,皮膚「紅潤有光澤」,痛經也「減輕」了。

但她的好友知道紅糖不可能有這樣的效果,就把產品拿去做檢測。

一檢測,發現這個「古方紅糖」里含有大量的雌激素。

含量最高的,竟達是正常值的千多倍。

呵呵,說好的「古方、食補」呢?又交智商稅了!



有人會問,如果服用雌激素能讓人變「年輕」,多吃有啥不好?

那我告訴你,直接吃砒霜效果更好,當時你的臉色就會變得「紅潤有光澤美麗凍人」,保證讓你身邊的男票激素血壓升高,不可救藥的愛上你——注意千萬別服多了,小心掛了去!

你是要美麗還是要性命?


醫學行業有句話叫做「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什麼意思?

所有的東東,都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使用範圍內,不然一定會出問題。

打個比方,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多喝水。

但是,你讓一個人一天喝它一兩噸水,就會出人命。


回到女性保健品的話題上,它們的問題就是:

沒有劑量,簡單粗曓。

沒有原理,空談療效。

沒有醫囑,只有廣告。

張雨綺服用膠原蛋白,長了脂肪癅。

吳昕亂吃保健品,肝、腎功能受損。


長期服用過量的雌激素,會使女性朋友內分泌失調,增加子宮、卵巢的風險。

萍萍花了很多錢買膠原蛋白、魚肝油、葡萄籽膠囊神馬的,用於「抗衰老」。

吃了幾個月後,她突然肚子疼。

醫生診斷,她是因為吃多了保健品,體內雌激素猛增,引起卵巢器重,必須進行手術。

嚴重的,還可能導致不㚺或者更嚴重的問題。


兩年前,江女士在醫院檢查出子宮內膜㿄。

醫生分析原因,是因為她連續3年服用雌激素類保健品。

即使接受了手術,㿄細胞還是很快轉移到她的肺部。

兩年後,江女士不治去世。

醫生說,濫用雌激素,非常容易引發疒變,乃至㿄。有90%左右的子宮內膜㿄,都屬於雌激素依賴型。


妹砸們不要別以為,只要我不買所謂的「古方紅糖」,就能避開這些雌激素了。

那些風靡一時的所謂「美白丸、抗糖丸」里,全都發現有雌激素。

而且,就算你買的保健品里沒有雌激素,也還會有其他毛病等著你。

有人會說,我吃了「美白丸」,的確就「變白」了啊。

還是那句話:那你直接服砒霜不就得了!


科學是嚴謹的,要經過實證的。

拿出一個孤例信以為真,沒有任何對照組和數據支撐,不過是經濟學裡面的「倖存者偏差」,無法說明任何問題。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詞叫做「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又叫「倖存者謬誤」,反駁的是一種常見邏輯謬誤,即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之後的結果,忽略關鍵信息。

這涉及到數學的一個分支,也是統計學中的概念:越是認真觀察眼前的真相,你離真相越遠。

騙子的辯護者肯定不會這麼認為,這些案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呢,不可能騙人。

他們只看到了一部分倖存者,卻沒意識到這些倖存者只是極個別的數據。

以首都地鐵為例,很多人在早高峰和晚高峰的時候,都會在前胸貼後背的沙丁魚罐頭型地鐵里,感受城市海量人口。每天擠這樣的地鐵,很多人肯定會認為車票讓地鐵公司賺大發了。

地鐵每條線光是開發的投入就需要上百億,再算上其他的人工、日常運營與維護費、銀行貸款的費用,遠不是通過客流量的票價就可以回本的。而且地鐵是國家民生工程,相當於公益項目,票價不能過高。所以地鐵入不敷出就成了常態。

上班族之所以認為地鐵總是人滿為患,是因為每次他們都在客流量最大時,比如早、晚高峰期乘坐地鐵。但地鐵客流並不是穩定的,很多時候「空車」現象也並不少,只是那時候大多數人都在上班,並不知情罷了。


你觀察得越仔細,體驗得越多,其實得到的結果偏差越大。

在日常生活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親戚吃了某偏方好了」或者「我一個朋友去找了這個老中醫」等等,這些你認為非常準確的數據都屬於偏差數據,並不能得出一個理性結論。

上面那些活生生的例子,都是昂貴的學費、慘痛的教訓。


女孩紙們,千萬不要為了「美」,拿自己的生命當實驗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