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藏敦煌繪畫品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發佈 2020-05-23T18:06:16+00:00

敦煌文物藏在賽克勒博物館,主要來自華爾納,而後陸續入藏一些,共計壁畫11塊、塑像2件、絹畫2件、麻布畫1件、紙畫1件、寫經1件.

哈佛大學有許多博物館,其中藝術博物館由福格藝術博物館、布斯馳·萊辛格藝術博物館、亞瑟·賽克勒藝術博物館組成,館藏文物27萬餘件。哈佛大學的敦煌資料包括敦煌文物、華爾納拍攝的敦煌照片二部分。敦煌文物藏在賽克勒博物館,主要來自華爾納,而後陸續入藏一些,共計壁畫11塊、塑像2件、絹畫2件、麻布畫1件、紙畫1件、寫經1件.

這批敦煌壁畫進行較細緻調查的是秋山光和、王冀青,前者在《唐代敦煌壁畫--福格美術館所藏殘片》(《佛教藝術》第71號,1969年7月)一文中記載了11件壁畫的館藏號,並比對出5塊壁畫(320窟2塊、323窟2塊、329窟一塊),後來又繼續調查並發表《敦煌壁畫研究新資料》(《佛教藝術》第100號,1975年2月),新核對出5塊壁畫(321窟2塊、329窟1塊、335窟2塊,推定1924.46號可能也在335窟)。後一文有劉永增譯文(載《敦煌研究》試刊第2期,1982年)一文,秋山光和沒有調查絹畫、寫經。此後,王冀青、莫洛索斯基發表《美國收藏的敦煌與中亞藝術品》(《敦煌學輯刊》1990年第1期),提到敦煌壁畫10塊(應為11件)、彩塑2件、絹畫1件(應為3件)、寫本2件。壁畫情況大致明了,3件繪畫品介紹如下。

一、觀音立像幡

館藏號1925.12號。高95.3、寬61.8厘米。華爾納1925年探險所獲。王冀青文章未及。從未發表。圖像清晰,觀音右手持幡,兩側各站立一男俗人一女俗人,觀音腳踩從一側飄下的祥雲,似乎乘祥雲來迎接亡者,與引路菩薩類似,當為某人為亡父母祈福而造。上端保留完整的原始系帶,有助於了解幡的使用情況。

二、十二面六臂觀音經變

館藏號1943.57.14號。高97.5、寬62.6厘米,絹畫。

1943年Grenville L.Winthrop捐贈。有宋雍熙二年(985)紀年。王冀青文章提到此件。見1986年出版的《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品手冊》第24圖(Harvard University Art Museums, A Guide to the Collections)。馬德《散藏美國的五件敦煌絹畫》有錄文(《敦煌研究》1999年第2期)。藏經洞發現的主尊觀音兩側畫救苦救難的觀音經變絹畫比較多,救苦救難的榜題經文來自《法華經》,所以多數主尊是顯教觀音,此圖用密教觀音來取代顯教觀音,是當時佛教圖像的一個特點。

下部中央的發願文比較重要,錄如下:

繪觀音菩薩功德紀。竊聞化形六道,拔苦千端,拔八難之沉淪,回三途之沒溺,有求必應,無願不從,改危厄而與安寧,轉禍祟而為福佑。慈悲之力,莫可言焉。愍濟之方,豈可測矣。粵有清信佛弟子、衙內長、郎君宗壽,天中正氣,神假奇靈,恢偉之貌堂堂,朴略之才侃侃。莫不拾弓取滿,六鈞七札而不虧。說禮論書,五德三端而具曉。可謂虎豹之子,文采迥然,鸞鳳之姿,禎祥自異。故能情崇福善,精敬佛僧,道芽秀茂於心源,信水溢流於意地。忽想有故圓滿大師,世姓張氏,合世彌仰,命筆丹青,幰繪斯像,發敬供養。真容合彩,福利周圓。先願社稷安寧,佛日興顯,眾生離苦,八難速除。一心念號於觀音,百劫超生於覺路。紀矣。於大宋雍熙二年乙酉歲十月壬寅朔十九日庚申題紀。

三、彌勒說法圖

館藏號1943.54.1號。高175、寬115厘米,麻布畫。1943年Grenville L.Winthrop捐贈。有五代天福十年(945)紀年。王冀青文章未及。1972年,笹口玲在《亞洲藝術集刊》(Achive of Asian Art)第26捲髮表《佛格美術館藏一件紀年敦煌繪畫》( sasaguchi,Rei, A Dated Painting from Tun-huang in the Fogg Museum),對此說法圖有研究。馬德《散藏美國的五件敦煌絹畫》有錄文(《敦煌研究》1999年第2期)。伯希和所劫繪畫品中也有一件彌勒說法圖(EO.1135),時代接近,為天福五年(940),可資比較。

四、紙畫說法圖

1967年Anonymous捐贈,館藏號1967.30號,高15、寬14厘米,紙畫。主尊為倚坐佛,左手托缽,右手上舉說法,二側各跪一弟子,下方畫二力士。右側榜題「第五奉請赤聲金剛能施一切眾生光明」。
其中的發願文比較重要,錄如下:

永寧坊濟北創建功德記。竊以應誕釋氏,傳方教流,十方之極,如來出現,敷演一切。是以開八萬之法門,玄朱三千之世界。所以慈顏張(長)生,比合將(於)十地,真人來歸,利育人民,化風堯之本赴。今則有清信佛弟子李恆安、弟安信、留安、富定等發心敬繪大聖彌勒佛一軀並侍從。先奉為國安人泰,社稷恆昌,亡過先代,靈魂承生凈土,永在西方凈域,願值龍華之會。次為見存合家諸(枝)羅,保願平安,清受延齡之福。遠近莊飾,來往無滯亭(停)。今因啟願,永充虔誠,一心供養。於時天福拾年乙巳歲七月六日題。

該館還藏有2件敦煌寫經,目前可以確定《法華經》來自敦煌,華爾納第一次考察購買,另一件需要重新確定。《法華經》館藏號1924.72號,高25.6、寬232厘米。初唐寫本,但少數行字數有16、18字者,也有漏字者,當非寫經生所寫,而是信徒所寫供養經。首題:「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廿五」,尾題:「觀音品經一卷」。未發表。另一件是《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三十五品,館藏號1924.71號。高23.1、寬612.1厘米。卷首有「法會因由分第一」,但此後並無「分」名。尾題4行,下部缺失:「大業四年弟子吳法意因亡夫(下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捲二月(下缺)……敬(下缺)……曹公意寫。」王冀青記為:「斷代:隋朝。來源:1925年第二次福格中國考察隊購自途中。」現在從照片看,此件寫經既不是隋代的,也不是敦煌出的,疑是贗品。發表:似未發表。

來源:敦煌研究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