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關於紫禁城通行的那些事兒

歷史ab面 發佈 2020-01-20T18:29:38+00:00

前兩天一個「女子開車進入故宮」的新聞引爆了全網,新聞中兩名女子開車進入故宮並拍照發博,博文稱「趕著周一閉館去故宮撒歡兒」,一時間輿論譁然,因為故宮早在2013年就實行了禁車令,即便是外國的首腦人物也不得乘車進入故宮,比如2013年法國總統奧朗德就因此吃過閉門羹,在網友紛紛起底該女

前兩天一個「女子開車進入故宮」的新聞引爆了全網,新聞中兩名女子開車進入故宮並拍照發博,博文稱「趕著周一閉館去故宮撒歡兒」,一時間輿論譁然,因為故宮早在2013年就實行了禁車令,即便是外國的首腦人物也不得乘車進入故宮,比如2013年法國總統奧朗德就因此吃過閉門羹,在網友紛紛起底該女子身份的同時,「撒歡兒」也成為了一個網絡熱詞,不過在這裡咱們不討論這個女子到底是何方妖孽,而是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清朝時期關於故宮通行的那些規矩。

故宮,是中國明清時期的皇家建築,又稱紫禁城,既是處理國家大事的政治中心,同時也是皇室日常生活的起居之處,因此到了故宮無論富貴貧寒、高尊卑賤,乘轎者下轎,騎馬者下馬,這種規矩到了清朝變得更加複雜了起來。

在齊如山《北平懷舊》一書中曾介紹過清朝時期官員上朝的大致情形:每天早上五六點鐘的時候,除軍機大臣外的所有官員都在宣武門外等候上朝,王公大臣皇親國戚由神武門、其餘各官員由東華門進宮,而且在兩門外各立有「下馬碑」,上面刻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字樣,到了這個地方,官員們必須下馬步行去見皇帝。

在偌大的皇宮之中禁止臣子騎馬或者坐轎是對皇權以及皇宮秩序的一種維護,在明代,文武百官上朝「從無賜紫禁城騎馬者」,不過後來為了照顧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老臣,經過皇帝特賞可騎馬或乘轎,叫「賞朝馬」,清朝阮葵生在《茶餘客話》就曾記載:大臣年六十五歲以上,可騎馬入紫禁城。

不過這種特權只有在經過皇帝首肯之後才能享有,按照清朝律法規定,如果未經允許便擅自乘坐無論官職大小,一律交給理藩院或邢部處理,比如嘉慶年間御前大臣鄂勒哲依圖自恃位尊擅自坐轎,被嘉慶皇帝嚴厲申斥,並交由理藩院議處,道光時期,道光皇帝的侄子奕經也曾因為擅自坐轎進入神武門而受到處分。因此在清朝時期能在紫禁城騎馬或坐轎是一種地位的象徵,也是封建統治者用以籠絡官員的一種手段,即使在清朝滅亡之後,廢帝溥儀還曾用這種手段來拉攏人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