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核潛艇,為什麼航母卻用常規動力不用核動力呢?

北斗睿評 發佈 2020-06-13T05:16:07+00:00

核潛艇反應堆功率太小,無法滿足航母需要,而我國戰略環境也不需要核動力航母。但是以中國目前航母製造的技術水準,製造工藝,以及航母使用的經驗來看,建造核動力航母估計還是有沒攻克的技術難關,目前建造不出核動力航母。

核潛艇反應堆功率太小,無法滿足航母需要,而我國戰略環境也不需要核動力航母

能用核動力自然不會使用常規動力。但是以中國目前航母製造的技術水準,製造工藝,以及航母使用的經驗來看,建造核動力航母估計還是有沒攻克的技術難關,目前建造不出核動力航母。所以只能先建造常規動力航母,以積累製造經驗和使用經驗。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欲速則不達。

而且核潛艇的反應堆功率太小,並不適合直接作為航母的動力。歷史上已經有兩個鐵憨憨直接拿核潛艇的反應堆直接來用,後果都不理想。核動力潛艇的反應堆和大型水面艦艇的反應堆不是一回事,美國當初在企業號上裝了多達八個潛艇用核反應堆結果企業號一生都是病魔纏身,否則企業級怎麼就造了一搜?美國人發現問題後,立刻重新設計了一款航母用反應堆用在尼米茲級上,效果有目共睹。

第一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他用的是原本核潛艇上改進而來的A2W反應堆。這種反應堆功率只有3.5萬軸馬力,所以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綁了8台A2W核反應堆才湊出28萬馬力的動力。整套傳動系統和變速箱都極其複雜,而且維修起來麻煩無比,並沒有得到多少好處。

第二個則是法國海軍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其採用兩台凱旋級核潛艇的K-15核反應堆,兩台總功率只有7.62萬軸馬力。所有戴高樂號航母在海試時最高航速只跑出25節,嚴重影響其戰鬥力。

核潛艇排水量普遍教小,一般都在2萬噸之內,而核潛艇水下航行沒有興波阻力,阻力要小於水面航行,所有核潛艇的核反應堆功率普遍要小很多。再加上核潛艇反應堆直徑受限於在核潛艇耐壓殼大小,功率也無法做大。要想滿足大型航母的動力需求,那就只能學企業號那樣拚命堆反應堆數量。

但是核潛艇反應堆設計又有不同,核潛艇不在戰鬥狀態是很少進行滿速航行,這樣噪音太大,大多是低速巡航狀態,核反應堆滿功率運轉次數要小很多。而核航母則不一樣,經常需要高速航行產生甲板風幫助艦載機起降,艦載機彈射起飛時彈射器蒸汽也是由反應堆消耗熱量產生。這兩者的衝突導致反應堆可靠性降低,反應堆壽命減少,各種故障層出不窮,也是企業號航母頭疼不止的。

所以美國海軍在隨後的尼米茲級航母上,專門研製A3W核反應堆,每台反應堆功率達到13萬馬力,兩台反應堆就可以滿足尼米茲級航母需求。同時反應堆壽命要比企業號的A2W反應堆高出一倍,每次添加核燃料的總成本也只有企業號的1/3。到了現在福特級核動力航母上,其使用的A1B核反應堆單台功率高達28萬馬力,相當於企業號航母8台A2W反應堆的總動力。

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國目前戰略環境,也不需要核動力航母。核動力航母最大作用在於節省掉了燃料重量,特別是對於需要趕去地球另一端戰鬥來說,非常有必要。但是我國目前的戰略態勢,並不需要全球機動作戰,當前我國戰略出發點還是立足於本土防禦,圍繞第一、第二島鏈實行反介入/區域阻止戰略。阻敵于海岸線外,所以我國航母在戰時,主要還是在我國近海範圍內實施機動作戰,我們不會跑到地球另一端進行遠征侵略作戰。

前蘇聯歷史上一直是個玩核動力的行家,但是前蘇聯航母一直到第四代,蘇聯解體前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上才推進。之前前蘇聯航母都是採用蒸汽動力,原因在於前蘇聯紅海軍水面艦隊在戰時計劃裡面,也是圍繞近海作戰,在岸基航空兵掩護下,爭奪波羅的海、日本海等海域制海權,以及確保核潛艇母港進出口的安全。

總之,在航母的設計,製造和使用上來看,中國落後太多,欠帳太多。跟航母強國美日英法等國家比較起來,中國還需要花大力氣投入更多的錢去搞研發,搞技術攻關,突破西方國家對於我們的軍事技術封鎖,掌握航母製造的核心技術。要追趕美英法等現代航母大國強國,中國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