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回歸中國的外蒙古,現在發展得怎麼樣?並非我們想的那樣

北斗睿評 發佈 2020-06-13T07:45:03+00:00

奈何當時,中國還是世界上實力很強大的國家,沙皇俄國雖然有這樣的意圖,但是打不過中國,就只能在心裡想想。

元代的成吉思汗,可謂是一代天驕。他南征北戰,把中國的疆域擴大到了歷史的最高峰。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也被收入麾下。而今天的外蒙古也被劃入了元朝的版圖。外蒙古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拉拉扯扯,三言兩語說不清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分分合合的歷史

外蒙古的位置靠近西伯利亞平原,16世紀的沙皇俄國也看上了這塊土地。奈何當時,中國還是世界上實力很強大的國家,沙皇俄國雖然有這樣的意圖,但是打不過中國,就只能在心裡想想。

但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人總是對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念念不忘。到了辛亥革命爆發後,滿清王朝覆滅。沙皇俄國一看自己的機會到了,立即策動外蒙古的統治者們為自己爭取獨立。最後他成功了,外蒙古確實脫離了中國的統治。

但是外蒙古並不是在這個時候就與中國毫無瓜葛了。每個國家都要從傳統國家慢慢轉變為現代國家,歷史的趨勢不能逆轉。1911年中國推翻了封建王朝,而到了1919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沙皇俄國也被推翻。而外蒙古本來是沙皇俄國趁著中國局勢混亂,無暇分心顧及才自己搞獨立。而這所謂的獨立背後少不了沙皇俄國對他的支持。現在沙皇俄國轟然倒台,外蒙古一片混亂,單靠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支撐一個國家的正常運轉。於是外蒙古又把目光投向了中國,希望自己能夠再次回到中國的懷抱。這當然是一件好事,當時的北洋政府欣然同意。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俄國由於改變了舊的制度,又慢慢的變得強大了起來。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外蒙古,在俄國的幫助下,外蒙古推翻了原有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再次宣布獨立。不過這次,沒有得到當時世界上主要國家的認可。可以看作只是俄國幫助他自導自演的一場戲而已。

1944年,二戰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當時我國東北地區兵力薄弱,蘇聯給了我們國家很大的幫助,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他們卻以此為條件,將外蒙古從中國的版圖上移出去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一簽訂,外蒙古在歷史上就與我國徹底劃清了界限。

不占優勢的地理位置

那麼在全球經濟都欣欣向榮的今天,外蒙古發展得如何呢?

從地理角度來講,外蒙古處於內陸地區,且緯度高,這就說明外蒙古沒有海洋資源,而且離其他國家較遠。再加上全年降雨量少,主要的水源是高山積雪融水。所以水資源對於這個國家來說就比較貧乏。但是他們的地形大多數比較平坦,很適宜放牧。再加上晝夜溫差大,牧草鮮美,因此他們的畜牧業非常發達。除了畜牧業以外,該地礦產資源豐富。礦產儲量大,種類齊。畜牧業和礦產支撐起了外蒙古的國家財政。

但是,礦藏畢竟越挖越少,而且挖礦產生的後遺症也開始慢慢顯現。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挖礦的各種機器在空氣中產生的大量有害氣體,都在慢慢摧毀著外蒙古的生態環境。而畜牧業發展也不盡人意。牛羊越來越多,吃的草就越多,草的再生是需要時間的,因此外蒙古出現了大量的荒地。

大家都知道,在如此快速的社會發展中,一個國家想要強大起來,就必須要靠新興現代科技。而外蒙古雖然坐擁豐富的礦產資源,卻因為生產技術落後,不能自己進行加工,就只能直接出口到國外,大大減少了產品的附加值。而畜牧業,產出的大量牛羊肉,又沒有好的運輸條件。想要出口到喜歡吃牛羊肉的國家,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這樣他們的牛肉羊肉到了目的地就已經不新鮮了,又拉低了產品的價格。採礦,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損害,然後牧草質量下降,牛羊肉只能低端出口。而想要掙錢又必須繼續挖礦,外蒙古就這樣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

得意洋洋地幻想

但是外蒙古人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甚至以為背靠著如此巨大的礦產資源,能夠發展成為下一個杜拜。而事實上,外蒙古的國力甚至還比不上一個中國的二三線城市。

外蒙古如今不過在虛耗內力來達到表面上的風光。如果不儘快想辦法進行轉型,實在危機重重。當初如果外蒙古沒有聽從沙皇俄國和蘇聯的攛掇,安安分分的作為中國的一份子,那麼今天,他們也會和我們一樣一步一步地邁入小康社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