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聖誕節消費而被迫負債」

中國銀行保險報 發佈 2020-01-02T09:35:41+00:00

□實習記者許予朋/文 記者 史方舟/圖在西方,聖誕節的歡樂餘燼也許還未完全散去,人們已經開始收拾禮物、收拾心情,準備重返工作崗位。

□實習記者 許予朋/文 記者 史方舟/圖

在西方,聖誕節的歡樂餘燼也許還未完全散去,人們已經開始收拾禮物、收拾心情,準備重返工作崗位。如果說香檳幸福的泡沫、禮物閃光的包裝、祝福的陳詞濫調是節日永遠值得懷念的一面,那麼從數據角度勾勒的聖誕節則同樣豐富卻現實得多。

根據美國民營金融統計機構Fortunly數據,2018年美國聖誕節假期期間零售業交易額超過一萬億美元,家庭平均花費為1536美元,有28.8%的購物者從11月開始採購聖誕用品,23%的購物者依靠網際網路等社交媒介來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對於一些人來說,聖誕節是一種金融壓力。荷蘭銀行集團(ING)2016年發布的報告表明,就「我因聖誕節消費而被迫負債」這一問題,十分之一的歐洲人選擇「贊同」,有人甚至表示不惜用盡信用卡額度。五分之二的受訪者則覺得自己被迫在聖誕節超支。在羅馬尼亞和英國,大約五分之一的人在為聖誕節借錢,而盧森堡居民則最少為節日消費借貸。Fortunly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4.2%的美國人變賣自己的財產以支撐聖誕節的支出。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超支變得更加容易,也讓人感到極大壓力,特別是在節日期間。」美國信用查詢平台Credit Karma研究員詹尼佛·布羅茲可(Jennifer Brozic)在2018年11月發布的調查報告中指出。Credit Karma調查了1041位美國成年人,將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假期期間負債纍纍。社交媒介的飛速發展對消費者超額花費的影響不容小覷。調查顯示,64%的受訪者表示在網絡上購買的商品通常是一時衝動,其中有82%的人對這種無計劃購買感到後悔。但仍有4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願意在網上購買一件突然打折的商品,哪怕因此而走向負債。

也正因此,「聖誕貸款」(Christmas Loans)在美國應運而生,並已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一款產品。截至發稿日,記者在Credit Karma平台上查到了至少6家小額信貸公司願意提供這項貸款,額度均為2500美元。

有趣的是,儘管人們承受壓力,盡情消費,結果卻並非都盡人意。為別人選擇合適的禮物,特別是為親人選擇合適的禮物真的太難了。幸好,聖誕節統計數據顯示近一半美國人不介意為照顧親人的感情而說謊,特別是女性(51.4%)比男性(35.5%)更具有同理心。但也因此,有些人也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否曾送出過可心的禮物。

「商業化了的聖誕節已經來了。對於幾乎所有人——除了那些一貧如洗卻絕非寥寥的人——來說,聖誕節是灰暗冬季里一個明亮而溫暖的停頓。對於大多數歡慶佳節的人而言,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由兩種儀式組成:多少出於強迫的購買,不管是否需要;以及與最親近的人聚在一起盡情吃喝,抱著一種混雜了幾種情感的心態:想要獲得愉悅的慾望,想要炫耀一番的內心,或者只是想要消磨一點美好時光的初衷。」法國作家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在描繪聖誕節時如是寫到。其實從人的消費行為中多少也可以辨別出如上所提到的這樣、那樣的心態。可能這就是現代人為古老節日賦予的新內涵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