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是誰?為何有人說他是日本版的曹操,他配嗎

劍起紅休 發佈 2020-02-29T00:37:13+00:00

三國時期的曹操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有人說他是奸臣,也有人說他是梟雄。梟雄本色曹操是一個性格複雜的人,他有權謀,善決斷。

三國時期的曹操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有人說他是奸臣,也有人說他是梟雄。在動盪的日本戰國時代,也曾經出現了一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織田信長,後世在對他進行評價的時候,總是會把他和曹操聯繫起來。儘管他們處於不同的時代,卻有著極為相似的人生。


梟雄本色

曹操是一個性格複雜的人,他有權謀,善決斷。特別是在官渡之戰時,曹操力排眾議,親率精兵突襲烏巢,正是憑著曹操的剛猛果斷,最終才能以少勝多,擊潰了強敵袁紹。

不過,曹操這種性格,有時候也讓他顯得過於殘忍。比方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心態,讓他在明知錯殺了伯奢家人後,還殘忍地對伯奢斬草除根。

和曹操一樣,織田信長也是一個性格剛強勇猛同時又殘暴不仁的人。在與金川義元對戰的時候,由於敵我實力相差懸殊,他的部下勸他:「敵人垂五萬,而我軍不過三千,宜避其來銳,據本城待之。」這種看起來理智卻很慫包的做法,織田信長當然不會採用了。他說:「先君有言,鄰國來犯,苟有遲疑,我將士且變志當勇於迎戰,原不敢背先君之教,明日將一戰決勝敗!

隨即,他就率軍擊敗了當時如日中天的金川義元,創下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威震日本。

和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性格中也有著殘暴的一面,他的經典名言是「擋我者死」,被稱為「第六天魔王」。在一次農民暴動被剿滅後,織田信長放火將當地2萬人全部活活燒死,足可見他的殘暴本性。


卓越的領導才華

在政治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中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既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沒有像董卓一樣引來各路諸侯討伐。

在經濟上,曹操大力推行屯田制,將屯田點設置在河流處,既解決了農田灌溉問題,又可借水路運輸糧草,一舉兩得。除此外,曹操還採取各種措施扶植自耕農經濟,為曹魏集團爭霸天下奠定了強大的經濟基礎。

與曹操相似,織田信長同樣占據日本京都,挾持天皇號令天下。他建立起兵農分離的制度,讓農民專心生產,軍人專職打仗。織田信長還鼓勵商業發展,撤銷各地關卡,促進物資流通,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是非功過存爭議

由於有著相似的性格和人生經歷,後人對曹操和織田信長的評價也十分趨同。

曹操一直是一個富有爭議性的人物,有人說他是奸雄,也有人說他是英雄。千百年來,莫衷一是。用許劭的話來說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而對織田信長,支持者稱讚他是「革命者」、「風雲兒」,批評者則罵他為「暴君」、「第六天魔王」,以至於在很多遊戲中,織田信長都是大魔王一類的角色設定。



縱觀織田信長的一生,他以少勝多,一戰成名;挾天子以令諸侯;「擋我者死」的霸道無雙,處處都能看到魏武帝曹操的影子。說他是日本版的曹操,並不過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