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娥臨終前拉扯衣服為了啥?八賢王為何說宋仁宗生母是被毒殺?

葉之秋 發佈 2020-05-04T18:07:31+00:00

許久,宋仁宗止住悲聲說:「皇太后歸天前,因病重無法開口。她一再拉扯自己的衣服,仿佛還有什麼話要交代。不知卿家以為,皇太后是要說什麼呢?」  宰相呂夷簡沉默,跪在後頭的副相薛奎膝行半步說:「皇太后此舉,必是因為身穿袞服、頭戴旒冕的緣故!如此穿戴,皇太后將如何面對先帝呢?」宋仁宗「恍


明道二年三月,執掌天下十二年的皇太后劉娥駕崩。二十五歲的宋仁宗終於登上了前台,開始了親政三十年的生涯。

  宋仁宗早在七八歲時,就頗有老成氣象。稱帝多年,雖然沒有獨立處置政務,但耳濡目染之下,早就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君王。他親政後的第一次亮相,就顯出非常高明的手腕。

  皇太后劉娥臨終之際,宋仁宗讓所有宰執在皇儀殿等候,自己在太后殿臥榻前伺候。

  不久,宋仁宗一路慟哭來到皇儀殿。宰執大臣一見皇帝如此,知道太后駕崩,大家集體下跪,哀哭一片。許久,宋仁宗止住悲聲說:「皇太后歸天前,因病重無法開口。她一再拉扯自己的衣服,仿佛還有什麼話要交代。不知卿家以為,皇太后是要說什麼呢?」

  宰相呂夷簡沉默,跪在後頭的副相薛奎膝行半步說:「皇太后此舉,必是因為身穿袞服、頭戴旒冕的緣故!如此穿戴,皇太后將如何面對先帝呢?」宋仁宗「恍然大悟」說:「卿家所言極是,必定是因為如此。」隨即,他命令禮官給劉娥換上皇后服色。

  劉娥真這麼想嗎?也未必。劉娥一心稱帝。本年二月,也就是去世的前一個月,她還要身穿皇帝服色到太廟拜謁,足見心底深處對帝位的渴望。

  劉娥病危之時,特意命宮女為自己換上皇帝服色。她就是準備以這種裝扮入殮。聰明如宋仁宗怎麼可能不知道母親的心意?只是,若劉娥以皇帝服色入殮,既不符合禮法傳統,也有損他宋仁宗的顏面。於是,宋仁宗假借心腹薛奎之口,把母親的衣服換了。

  此前,劉娥曾經召見呂夷簡等大臣,口述遺詔,然後交由翰林學士草擬。一切符合程序。此刻,百官齊聚皇儀殿,翰林學士宣讀遺詔,其中有「以皇太妃為皇太后」,「皇帝與太后裁處軍國大事」句樣。

  一直到死,劉娥都對皇太妃楊氏極為信任。劉娥曾經拉著楊太妃的手,親口告訴她,將以她為皇太后。楊太妃很感激。自古以來,以嫡母為皇太后者比比皆是,以生母升格為皇太后者偶爾有之,以養母為皇太后者不說一個也無,至少也是相當罕見。劉娥還暗示楊太妃,將授予她垂簾聽政權力。楊太妃激動不已。聽聞百官在皇儀殿跪聽遺詔,楊太妃(楊太后)早早來到內東門,等候百官前來。

  遺詔宣讀完畢,閤門使催促百官前往拜賀新太后。呂夷簡正想起身,御史中丞蔡齊走了進來,一臉嚴肅地說:「皇上春秋已盛,如今剛開始親政,怎能又讓太后垂簾呢?」呂夷簡一愣。

  呂夷簡帶著蔡齊即刻求見宋仁宗。蔡齊把剛才的話重複了一遍。宋仁宗看看呂夷簡,呂夷簡點點頭。最終,宋仁宗決定,刪掉遺詔中「皇帝與太后裁處軍國大事」一句,其他不變。

  內東門,楊太后焦急地等待。皇城使、入內都知早就率領一班宦官、宮女趕到,皇后郭氏也帶著後宮妃嬪前來道賀,宰執大臣卻遲遲未到。

  按照規矩,太后若不稱制,無權接受外臣朝拜祝賀。

  還是宋仁宗抽空趕到內東門,以家禮拜見養母,委婉解釋宰執大臣沒來的原因。自然,所有的責任都被推到御史中丞蔡齊身上。楊太后強裝笑臉,表示本就無心朝政,心中卻恨上了蔡齊。此後多年,蔡齊本有機會拜相,楊太后一票否決。宋仁宗也只好顧全養母感受,丟車保帥了。

  雖然被劉娥打壓了許多年,但宋仁宗還是非常尊敬母親。尤其是劉娥去世後,回想過去種種,宋仁宗越發感受到劉娥的不易。即位之初,孤兒寡母勢單力薄。若非劉娥強勢,皇權早就落入外臣手中。仁宗大婚十年未孕,皇族宗室頗有非詞,若非劉娥力挺,仁宗皇位不穩。仁宗少年任性,飲食起居多無節制。若非劉娥嚴格把關,宋仁宗也無法養成強健體魄。更重要的,朝臣多彈劾太后垂簾,若非太后仁慈,顧全社稷,這些人早就死無葬身之地。

  像副相薛奎、御史中丞蔡齊,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十年間從地方小吏做到朝廷大員,根本原因還是皇太后劉娥寬容。因為她明白,這些大臣雖然彈劾她,對她有不滿,卻將是兒子仁宗未來的堅強助力。

  跪在劉娥靈前,宋仁宗不吃不睡,悲慟不已。皇后、妃嬪連番勸說,皇帝務必愛惜龍體。最後,楊太后親自到場勸說,仁宗依然不聽。於是,楊太后爆了一個猛料:「太后並非官家生母。官家生母乃是宸妃李氏。如今靈柩停放在奉先寺。」宋仁宗一聽,大吃一驚。

  前文我們曾說,劉娥借腹生子登上後位。宋真宗向宮人下達禁口令:任何人不得提起皇子身世,違者處死。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當時知情的雖然不過是數人,可是,隨著時間的過去,消息還是泄露了。可是,大家都沒有開口,任這個秘密爛在心中。

  劉娥活著的時候,擅自開口沒有半點好處,還可能引來殺身大禍。

  劉娥死後就不一樣了。

  本來,最不應該講出這個秘密的,就是楊太后。劉娥病危之際,為何將楊氏從太妃提拔為太后呢?信任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估計還是希望楊太后繼續維持這個秘密。

  誰料想,劉娥剛去世,好姐妹楊氏就翻臉了。

  楊太后當然也有苦衷。她以養母身份繼任皇太后,宮中、朝中有不少非議。尤其是御史中丞蔡齊,背後還有著強大的言官勢力。於是,在劉娥去世後,她道出仁宗身世,以求建立大功,保全自己。

  宋仁宗聞言大驚,追問還有何人知情。楊太后說:「大宗正趙元儼、宰相呂夷簡都知道內情。」這個趙元儼,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八賢王,宋太宗的第八子。宋仁宗馬上宣召八皇叔與呂宰相入宮。

  趙元儼再爆猛料:李宸妃不但是仁宗生母,而且是被皇太后劉娥給毒死的。

  趙元儼告訴仁宗,先帝對宸妃李氏多有愛寵。生下官家後,李氏還曾生下一個公主,可惜早夭。等到先帝歸天,劉太后就將李氏逐出宮廷,到永定陵看墳去了。劉太后如此,用意很明顯,就是要讓他們母子分離。十多年來,李氏數次請求見仁宗一面,都被劉太后無情拒絕。李氏先後誕下皇子、公主,於國有功,可品階一直很低。直到去年二月,劉太后才晉封李氏為宸妃。

  趙元儼說,不單單是他,皇族宗室中許多人都懷疑李宸妃極有可能是被劉太后毒死。要不然,為何在欽差宣讀晉封命令的當晚,李宸妃就暴斃而亡呢?

  宋仁宗大怒,一貫謙和的他立刻就要擺駕奉先寺,親自看個究竟。一旁沉默許久的宰相呂夷簡開口了:「陛下身份貴重,驟然前往奉先寺,必然引來朝野驚駭。不如讓禮賓副使李用和前往查看。」宋仁宗冷靜了一些。親政之初,萬萬不可急躁。李用和乃是李宸妃的弟弟,也就是宋仁宗的親舅舅。若是由他前往查看,一來符合禮節,二來必會用心。

  李用和戰戰兢兢進入大殿,宋仁宗邁步上前,拉住他的手就流下淚來。好一會兒,李用和才從驚恐不安中回過神來。宋仁宗再三交代舅舅,務必要查明真相。李用和精神抖擻領命而去。為了防止消息泄露,劉氏一門干擾探查,宋仁宗命令侍衛司將劉美全家控制起來。

  消息還是泄露了。整個京城騷亂了。各種流言滿天飛,許多人都覺得,風光了十多年的劉氏一門就要大禍臨頭了。搞不好連皇太后劉娥都將不得好死呢。

  薛奎、蔡齊等人邀請呂夷簡一同前往見證這個非常時刻。呂夷簡擺擺手,讓他們自己去,他端坐中書省,正常辦公。作為宸妃安葬事務的幕後操辦者,呂夷簡對所謂真相,一清二楚。

  李用和與一班宰執大臣來到奉先寺。奉先寺後有一口深井,裡面有一口寒泉。李宸妃的棺槨用四根鐵鏈纏繞,存放在井底深處。

  在千萬雙眼睛的注視下,士兵們一起發力,將四根鐵鏈緩緩拉起。最後,李宸妃的棺槨出現在大家面前。這是一個精美的玉制棺槨。打開兩層棺蓋後,大家齊齊望去,不禁大吃一驚。

  雖然已經整一年過去,可棺材中的中年女子膚色如生,潔白如玉。哪裡有什麼毒發身亡的跡象!並且,最讓眾人吃驚的是,這位宸妃李氏,竟然是穿戴皇后衣冠入殮!

  一切已經分明。皇太后劉娥不但沒有毒殺李宸妃,反倒破格優待,以皇后的禮節安葬李宸妃。原因那只有一個,就是因為李氏是宋仁宗生母。

  消息傳到皇宮,宋仁宗長舒一口氣。真相果然如此!宋仁宗到劉娥靈前,焚香哭泣:「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再也不會有人拿李宸妃的事情來污衊劉娥了。

  宋仁宗很內疚。至少有那麼一刻,他是曾經懷疑劉娥的。

  宋仁宗召來劉美,賞賜金銀,好言安撫。經過這一場風波,劉太后的所有親眷,諸如劉美一家、錢惟演一家都夾著尾巴,小心做人。表面看來,宋仁宗對這些親戚和一樣一樣尊重,可大家都明白,好日子一去不返了。

  面對真相,最吃驚的人是八大王趙元儼。他本想以此為契機,擺脫宗室不得干政的束縛,站到政治前台。沒想到他甘冒奇險的奮力一擊,換來的竟然是這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