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決定命運!(不是迷信)原創 聆音

金微姐姐 發佈 2020-04-16T03:34:22+00:00

原創聆音摘自 國學一刻 文 | 聆音張愛玲曾說過:「你不要指望別人會因為你的心靈美而愛上你,心靈美固然很重要。但發現心靈美是需要時間的。如果找人辦事,人們首先發現的並不是你的心靈,而是最直接的長相面容。」

面相,決定命運!(不是迷信)

原創 聆音

摘自 國學一刻


文 | 聆音


張愛玲曾說過:


「你不要指望別人會因為你的心靈美而愛上你,心靈美固然很重要。


但發現心靈美是需要時間的。


如果找人辦事,人們首先發現的並不是你的心靈,而是最直接的長相面容。」


我們的面相里,蘊含了我們一生的風水,是我們的命相的展現。


你的長相,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當然,我們說一個人長相決定命相時,並不是指單純的皮相,而是從內自外表現出的面相。


《世說新語》里就記錄了一個關於皮相和面相的故事:


當年曹操統一北方之後,曹魏政權就在北方聲威大振,引得北地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派來使者求見曹操,請求依附歸降。


可曹操自認為長得不夠好看,不足以威懾這些的國家的使者。


於是,他就讓崔季珪代替他接見。


而曹操自己則握著一把刀,站在坐榻邊裝作崔季珪的侍衛。


據史書上的記載,這個崔季珪是個聲音好聽、英姿勃發的美男子。


但在接待完畢之後,曹操卻打聽到,匈奴使者雖然認為崔季珪假扮的魏王的確十分帥氣;


但那個站在帥「魏王」身邊的侍從(也就是曹操本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曹操哪怕不符合當時的審美,但他心懷天下的胸懷和格局,給他平凡的皮相賦予了不凡的氣質,使得他靈魂的模樣更為英偉。


相反的,也有不少那些皮相姣好的人,因為自身格局狹小,使靈魂的長相變得醜陋不堪。


比如,潘安。


說到潘安,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美名,但除了長相之外,卻少有人記得他其他的事情。


其實,潘安當年也是個才華橫溢的大才子。


他的才華和長相之出眾,讓他受到了官場上的小人們的妒忌和排擠。


剛開始的時候,潘安會剛正不阿地與之抗衡;


但在多年的打壓,經歷過數次降職之後,飽嘗宦海艱辛的潘安學會了趨炎附勢。


為了獲得政治權力,他甚至選擇依附於當時的奸後賈南風,幫著賈南風陷害太子一脈。


導致太子被廢,太子的生母也被處死。


在太子死後,朝中權臣司馬倫,就聯合了另外七位司馬家的皇族一起發動了兵變,入宮除盡了賈氏黨羽;


而潘安這個賈氏的頭號走狗,也被誅殺,並滅了三族。


就這樣,一代才子潘安,丟了底線、良知和尊嚴,汲汲營營半輩子後,卻被滅得連個後人都不剩,只留下個「美男」的虛名。


我們的長相就是我們對人生的追求,是我們靈魂的模樣。


一旦肉體跟不上靈魂的步伐,那麼隨著時間的流逝,紅顏皮相也跟著會化為枯骨一堆,最終消失於時光長河之中。



你的長相,就是你的命相


記得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故事,有一次林肯總統親自面試新員工。


在諸多的面試者中,有一個得到了許多考官的認同,但林肯卻沒有錄取他。


於是,就有人問林肯原因。


林肯說:


「我不喜歡他的長相!」


大家更不理解了,忍不住問道林肯,長相是父母給的,一個人要為自己天生的長相而負責嗎?


林肯笑了笑說:


「一個人三十五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但三十五歲以後的臉應是自己決定的。


所以,一個人要為自己三十五歲以後的長相負責。」


是啊,想要知道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看看他的的臉就能得到答案。


英國有個紀錄片叫《人生7年》,在這部影片里,導演選擇了來自不同家庭的14個孩子,對他們分別進行跟蹤拍攝。


從他們7歲的時候開始,每7年記錄一次,持續了將近50年。


50年後,那群孩子都已經變成了中年人,但他們的精神面貌卻和50年前差得不多。


當年那些懂得規劃自己人生、用心對待生活的人,即使已經56歲了,但他們依舊神采奕奕,看起來挺拔而又富有活力。


而那些不加克制、肆意浪費青春的人,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油膩、頹廢,等到步入中年後,更是成了自我放棄的一員。


正如文學家壯一說過的:


「一個人的臉就是一張履歷表。」


所以,很多時候「以貌取人」其實是對的。


我們的生活習性和過往經歷,全都會顯示在我們的臉上。


我們的長相,就是我們的命相,決定了我們命運的走向。



相由心生,相由心變


那麼,我們要怎麼改變面相,從而改變自己的命相呢?


古人云「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相貌的根本是內心,一個人的相貌如何,大概就能看出他的內心如何。


所以,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面相,應從改變內心入手。


據說,從前有個工匠,因為他很擅長雕刻鬼怪,所以每天他的工作都是雕刻凶神惡煞的夜叉羅剎。


時間一久,他的心境受到這些惡魔的影響,臉慢慢也變得像惡鬼一樣猙獰,人們見了他,紛紛躲著他走。


他很痛苦,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善,於是就到寺廟請求法師開解。


法師說他可以給工匠治病,但需要工匠為他雕刻菩薩作為報酬。


只要工匠雕刻的菩薩填滿整個寺院的時候,他就會為工匠治療。


從那以後,工匠開始天天雕刻菩薩。


就這樣過了許久,工匠雕刻的菩薩像終於把寺院填滿。


於是,他就又去找法師。


法師看到工匠後微微一笑,只給他一面鏡子,讓他看看自己。


工匠迷惑地拿起鏡子,卻看到鏡中的自己已經恢復正常,而且眉目中還有些許佛性。


原來,他在日積月累的佛像雕刻中,心境已經隨著轉變,那些雕刻魔鬼染上的戾氣,也慢慢消失了。


「相雖由心生,相也由心變」,我們的面相會隨著我們心念的改變而改變。


想要改變面相,和命相,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心態。


清代的陳釗在《相理衡真》里也曾說過:


「相有更變,心之所向,而相從之以變」。


一個人所表現的外在吉兇相貌、神態,是可以隨著這個人的心念轉變發生變化的。


這就是佛家所說的「命由我造,福自己求」,只要從心上開始改變,我們的命運依舊掌握我們自己手裡。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美麗和醜陋,我們的面相取決於我們自身:


寬厚的人多半一臉福相;


性情柔順的人總是面相柔和;


性格粗暴的人總是滿臉橫肉、眉頭緊蹙;


心術不正的人總是寢食難安、面色陰鬱;


而我們的面相也決定了我們的命相:


獐頭鼠目的小人終究難登大雅之堂;


英姿偉岸的為人註定名垂千古。


但如《六祖壇經》所言: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所謂「命相」,其實取決於我們自己,因為這世間的一切功德福報都離不開我們自己的內心。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我們的心裡包含了一切福田,這個福田是開拓耕耘還是荒廢,全在我們自己。


真正的好風水、好面相,其實就是我們內心的善良和高貴。


當然,內心堅定信念之後,我們還要付諸於行動,從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就像奧黛麗·赫本說過的:


「若要優美的嘴唇,就要講親切的話;


若要可愛的眼睛,就要看到別人的好處;


若要苗條的身材,就把你的食物分給飢餓的人;


若要優雅的姿勢,走路時就要記住行人不止你一個。」


我們只有用這樣積極的心態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擴大自己的格局,提升自己的靈魂高度。


我們才真正地做到對自己的面相負責,真正地改變自己的命相,讓自己成為有「福」之人。

本文摘自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