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早期控制邊疆,新疆蒙古都不在話下,為何沒有繼續擴張?

歷史趣聞與生活常態 發佈 2019-12-15T00:17:45+00:00

提到清王朝,我們能夠想到的就是,清朝末期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使得我們國家,長期處在被動割地賠款的漫長歷史進程之中。但我們也必須要知道,清朝在早期也做出了許多的努力。特別是在領土方面,通過東南西北的擴張,使得我國的領土能夠有如今的穩固局面。

提到清王朝,我們能夠想到的就是,清朝末期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使得我們國家,長期處在被動割地賠款的漫長歷史進程之中。但我們也必須要知道,清朝在早期也做出了許多的努力。特別是在領土方面,通過東南西北的擴張,使得我國的領土能夠有如今的穩固局面。其實清朝在早期,對於領土的控制並不比現代國家弱,反而是通過不斷加強的方式,使得領土以及邊疆地區變得更加穩定。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清朝最終走向了割地賠款,將領土拱手讓人的地步呢?

首先我們要來看看,清朝到底是如何將邊疆地區的領土,納入到國家之內的。

第一個是西藏地區的收歸

西藏和清朝的聯繫,往往比我們想像的要更早,在1642年左右,西藏就已經會派自己的首領進行朝貢,而清軍在沒有入關以前,就已經與西藏地區達成了共識。在西藏最為混亂的時期,為了能夠進一步控制西藏,順治帝曾經和西藏的達賴專門見面,並且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對話。就連我們熟知的詩人倉央嘉措,就是因為在前往覲見之時,而病死路途之中的。

說到清朝對於西藏的管理方面,由於乾隆期間,必須要將西藏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所以在前任的基礎之上,乾隆將藏王廢除,建立起了一個能夠發號施令的地方,並且通過素人的方式,控制著整個西藏地區。當時的駐藏大臣,其權力可以達到控制整個西藏地區的軍隊管理,因此這些駐藏大臣的身份,與達賴喇嘛是同等級的,所以通過駐藏大臣的作用,能夠達到最大的把控。

第二個是蒙古地區的收歸

蒙古地區向來是以遊牧民族為主,由於蒙古人和清朝的八旗子弟,都非常的擅長騎射,所以征服蒙古,所需要花費的精力相對較多。因此清朝格外注重,對於內蒙古的把控。在三征葛爾丹的過程之中,使得大部分的蒙古地區,對於大清王朝相對較為忌憚。為了進一步把控當地,他們選取了三大政策讓蒙古族與清王朝通婚,而這種方式就是為了加強他們與清王朝之間的聯繫,同時也可以利用皇室身份,對他們進行管控,可謂是最為明智的舉動。

當然清王朝為了加強對於這地區的統治,甚至還進行了區域的劃分。他們要求所有蒙古的遊牧民族只能在劃分的區域之內活動,如果超出這個界限,很有可能會受到來自於清王朝的嚴厲處罰,這種處罰往往會讓各個部落難以生存。除開這些以外,還利用人口管控的方式,限制了當地的生育率,使得蒙古族的人,變得更加的容易掌控。加之他們信奉的宗教也被朝廷管控著,所以蒙古族可謂是由身體到心靈,全方位被清朝監控。

第三個是新疆地區的收歸

新疆地區無論是古時,還是現今依舊存在的諸多問題,就是因為此地的距離較遠,所以管控起來相對具有難度,而整個在其統治期間,與清朝的鬥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在70年之間兩方的對戰次數相對較多,因此為了能夠統一整個西域地區,在西域設置的新疆省,就是最為重要的管控體制。當然最著名的應該就是採用改土歸流的方式,使得這些少數民族無法形成合力,從而避免對清王朝的統治產生根本性的動搖。

正是由於清王朝的這些行政體制上的改革,使得在西藏地區的這些少數民族,變得更加安定,所以這些地方的民族問題,也因此而得到了解決,甚至在我國建國以後,也依舊沿用了最早期的改土歸流方式,只是換了一個說法,將其變成了現今我們所知道的民族管理方式。清王朝為了加強對邊疆的統治,的確是想出了許多奇招,而這些方式的確也達到了他們的目的。當然這種管理相對較為嚴格的程度,也讓我們看到了,清王朝對邊疆的忌憚,以及自身對於自己民族入主關內以後所帶來的衝擊。

既然如此,為什麼清王朝在這種關鍵時刻不再繼續向外擴張,反而是固守本土,甚至在後來還將國土丟掉了?其實這主要是因為,他所能夠管控的地區,都是原本在中國境內不斷分分合合的諸多土地。如果想要進一步擴張,那麼觸及到的就是一些超級大國。比如說北部的俄羅斯和南部打了許多年,都沒有打下的緬甸地區。當然除開這些以外,地形上的限制,更是使得清朝動彈不得。後來土地丟掉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清朝固步自封,太過狂妄自大,使得最終走向了喪權辱國的地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