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台灣,兩岸中國人形成官方共識:步槍核心設計還是要學美國人

候知健 發佈 2020-01-14T03:14:57+00:00

感謝斯通納先生,是他的設計基礎,讓中國大陸和台灣,已經先一步在步槍設計理念上,成功完成了和平統一。

圖:一體式拉機柄,這一點還是有所堅持的,也是和AR家族的顯著差別


在最近半年中,中國大陸的新一代步槍正式亮相,其核心設計思路非常接近於德國HK-416;是在基於AR-15家族的基本結構布局上,採用可調式的活塞導氣系統——也就是筆者以前文章中說的,03與AR15家族的混血。


很巧合的是,這種使用活塞設計改良AR-15家族的設計,最早是出自台灣T-64步槍;只是台灣的身份特殊,而且輕武器行業的設計製造水平也缺乏足夠的競爭力,T-64步槍沒有在國際市場上有什麼作為。最終風靡全球的,是德國改良版的HK416。

AR-15的設計出自於斯通納之手。斯通納本人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他自幼深受美國的航空文化感染,青少年時代就是航空愛好者;在二戰之前、以及結束後的一段時間,都是搞飛機的工程師。


圖:斯通納和卡拉什尼科夫互持對方作品。只有在個人發展非常自由、航空工業強盛的環境下,才能誕生斯通納這樣的設計師,才能誕生出AR-15這樣的作品。

斯通納在二戰時期負責戰機及其軍械的維護修理——比如機載的機槍、機炮。這樣的武器較少遭遇劣質彈藥,幾乎遭遇不到在出現在泥沙中打滾的情況,同時也能得到高水平技術人員的定期及時維護。

這種履歷對斯通納的槍械設計風格形成了兩個方面的巨大影響。其一是對於槍械在原理和基本結構設計取捨上的觀念差異,其二是槍械在材料工藝上的選擇。


從原理和結構上,斯通納非常強調對於空間的利用、通過簡化運動部件數量來同時實現高射擊精度、減重、提升可靠性設計。AR-15採用槍托中的空間容納復進簧和緩衝筒,直線吸收槍機的後坐,儘可能減小槍身機匣的尺寸;採用氣吹式設計,取消了相關的活塞。同時還採用上下機匣機構,槍管剛性固定在上機匣。

在材料和工藝上,AR-15大量採用了航空鋁合金一類的材料和相關工藝,成本在當時是相當高的。而且當時的傳統出身的槍械設計師,通常只認可優質鋼材才是王道正統,對鋁件的歧視很嚴重。


圖:溫徹斯特M70步槍在美國從高端精品的神壇上跌落,被客戶認為偷工減料的地方之一,就是在改款中用衝壓鋁件替代了原來的優質鋼部件。

所以假設AR-15安裝在飛機內部,會發生什麼情況?槍身機匣的尺寸非常小巧,占用最少的機身或機翼內空間,便於安排布置;重量輕巧,射擊柔和精準,槍械後坐力傳遞給飛機結構沒有煩人的上跳力矩——對負責飛機相關承力結構的設計師來說,這才是最讓他們舒心的武器。


圖:戰機的槍炮矯正非常煩人,某些奇葩的機種——比如中國殲八,裝填彈藥還要拆下機炮,裝回去又得重新校準

在定期維護、使用優質彈藥的情況下,槍械的自動機由於結構最簡單活動部件最少,可以取得最低的故障率。由於槍管固定在上機匣,只要把上機匣也設計成安裝結合部位,多數情況下直接把下機匣拆開就足以維護全槍。而不用勞師動眾的先把槍拆下來又裝回去,還得重新校正飛機瞄準具——對負責軍械維護的地勤人員來說,這才是最讓他們舒心的武器。

AR-15的結構設計中,隱含了斯通納作為飛機設計師的觀念——槍械平台不是單獨的武器,它是更大的武器系統的一部分。這種觀念,奠定了AR-15家族後來優異的附件擴展能力。

斯通納又是飛機設計師,又當過地勤——於是他搞出了這麼一把讓自己覺得特別滿意舒心的武器。

但步兵是要地面打戰的,步兵能得到的也是最廉價的武器和彈藥——在60年代,這帶來了M16早期在越南戰場上的故障率高發。

M16實際上是基於航空工業標準的產物,材料、加工、質量控制水平要求,都超出了傳統的槍械企業水平——特別是在限定成本、大批量生產的情況下。早期投入越南戰場的M16,普遍存在製造水平達不到設計要求的現象。

更致命的問題來自於兩個方面:彈藥的劣化和士兵維護的不足。


氣吹式結構直接從槍管中引出燃氣,去推動槍機後坐。燃氣管道的內徑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火藥燃燒的殘渣顆粒沉積問題,就對氣吹結構的可靠性影響巨大——特別是相較於12.7和7.62毫米口徑步機槍來說;5.56毫米這樣的小口徑步機槍,燃氣管道的內徑更小,更易堵塞。

另一方面,氣吹式結構在省去了活塞之餘,高溫燃氣直接吹動槍機的過程,會讓潤滑油脂迅速蒸發乾涸、並且吸附大量火藥殘渣。它需要的清理、上油等清潔工作的次數和頻率,大大高於M1、M14之類的導氣活塞步槍。

而在越南戰場上,大多數美軍基層官兵在初期完全沒有意識到,新步槍對於清潔潤滑的需求要比以往高得多。而他們得到的彈藥,由於高能量低殘渣的新型發射藥產能不足,也換成了火藥殘渣較多的老式發射藥,實際上對M16來說是不合格的劣質品。

這些問題造成了M16在越南戰場早期的糟糕口碑,也對台灣軍隊形成了困擾——他們同樣拿不出好的高能量低殘渣發射藥。

台灣在T-64上,對斯通納的原始設計進行了折衷;增加了活塞環節,讓燃氣先推動活塞,再通過活塞去推動槍機;以精度等性能損失為代價,解決了M16發射劣質彈藥的問題。當然隨著後續的槍械彈藥改進,M16家族的可靠性也在不斷提升,現在一些新的高端AR-15產品,甚至創造除了無任何保養維護情況下,超過3萬發無故障射擊的可靠性記錄。

而德國HK-416在後來的興起,已經和M16家族的常規可靠性無關,其實是斯通納原始設計中,完全沒考慮過的缺陷:


圖:高端氣吹AR可靠性現在已非常驚人

在特種部隊作戰中,近距離室內交戰的比例極高,而且對消聲器的依賴極重。消聲器要把槍口燃氣的爆發抑制在腔體內,這必然導致槍口排氣不暢——因此氣吹結構在「短管+消聲器」的狀態下,吹動槍機後坐的燃氣壓力和流量,都大大偏離了原始設計的範圍,導致故障率的高發。

HK-416通過與T-64類似的活塞結構,解決了很多裝備M4的西方特種部隊的最大痛點,聲名大噪,又得以反過來贏得了很多國家的常規部隊主力訂單。當然現在的氣吹AR-15也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又奪回不少市場。

對於中國大陸來說,步槍的西化,其實是在80年代發端的。最早目的是為了展示形象,證明自己已經可以甩開蘇聯的設計框架。於是出現了87A步槍這樣專改外觀件的應急閱兵工程型號,出現了無托布局的興盛一時。

特別是近二十年來,中國大陸對西方的戰術射擊理念,接觸和掌握的越來越多;對於槍械的射擊需求,也和西方越來越靠攏。


圖:03步槍的理念進步不夠徹底,但比95要先進得多。95在設計思想上,和AK47沒有本質區別。

03步槍上,完成了槍械基本結構布局向上下機匣結構、槍管剛性安裝在上機匣的突破,實現了拆槍維護後,對瞄準具等附件的免校準能力。但它依然是以機械瞄準具為主,對槍械的附件安裝擴展性,槍身尺寸的控制、對一些傳統功能的取捨上,還是沒有能走的更遠。

中國大陸新步槍的出現,代表大陸軍隊的觀念上形成了巨大的突破。以光學瞄準具為主,強調通用化的附件安裝能力,捨棄槍托摺疊功能......最終選擇參照AR15構架進行設計,並不令人意外。


圖:T91步槍

從M16到台灣T-64/91,再到HK-416,最後到中國大陸新槍;斯通納的基本設計,直到今天依然充滿了生命力。這其中非常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斯通納的履歷,使他在機械結構設計上的技能和觀念,一直是基於他所在時代的最前沿。

感謝斯通納先生,是他的設計基礎,讓中國大陸和台灣,已經先一步在步槍設計理念上,成功完成了和平統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