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250億美元價值的cookie,消失後是「災難」還是「機遇」?

morketing 發佈 2020-02-02T05:37:35+00:00

文| Jingya Zhuang「引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Morketing此前曾報導,2020年開年,Google即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逐步淘汰Google Chrome瀏覽器中的第三方cookies,旨在保護Chrome用戶的隱私。

文 | Jingya Zhuang

引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Morketing此前曾報導,2020年開年,Google即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逐步淘汰Google Chrome瀏覽器中的第三方cookies,旨在保護Chrome用戶的隱私。這項聲明發布後,在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

去年8月,Google就披露了「隱私沙盒」計劃,試圖讓業內人士參與到關於隱私保護的討論中。因此,此次的聲明並沒有讓大多數營銷人員感到意外。

毫無疑問,第三方cookie對於整個消費經濟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cookie讓廣告更有效地觸達消費者、提高效率。美國互動廣告局IAB研究表明,通過賦能廣告定位技術,cookie所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250億美元。

但行業內專家、營銷人員圍繞「cookie是否應該被禁用」的看法卻不盡相同。有的人認為,「用戶隱私」和「廣告定位」兩者可以共存,Google Chrome的舉措實質是一次對於行業生態的升級。還有人認為,cookie通常用於追蹤訪客和收集訪客數據,許多將業務建立在此之上的廣告技術供應商將面臨極大生存困境。

Cookie政策的變化,是行業變化的一個縮影

在討論cookie的消亡究竟是機遇還是災難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一看近年來網際網路大環境產生的變化。

2017年,蘋果為保護Safari用戶隱私,推出智能跟蹤預防ITP(Intelligent Tracing Prevention)。Mozilla的火狐瀏覽器也推出了一個阻止第三方cookie的版本。而Brave瀏覽器從一開始就禁止廣告和網頁追蹤。而瀏覽器領域之外,安卓系統也在積極推動數據保護。

可見,Google對待cookie的態度實質上是整個行業變化的一個縮影。

如今,Google處於一個棘手的兩難境地。一方面,據2019年Q3財報顯示,Google母公司Alphabet廣告營收339.2億,占比高達83.7%。因此,符合自身利益的做法是繼續通過數字廣告盈利,而取消對cookie的支持會讓Google利益直接受損。

另一方面,Google曾因違反GDPR相關規定而在歐洲收到巨額罰款,保護數據隱私成了維護自身利益的必然要求。同時,出於維護企業形象和承擔社會責任的考量,制定「用戶第一」的隱私政策也是一項必要的舉措。

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這項政策帶來的結果究竟是福是禍?

災難:cookie的消失損害了

數字廣告業賴以生存的基礎

在Google聲明發布的兩天後,4As和ANA均表達了強烈的失望和不滿,聲稱「這項措施將會極大地破壞當今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切斷廣告行業的氧氣,而這正是初創企業和新興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

Crunch Fitness的一位高管表示:「我們希望Google Chrome可以繼續支持第三方cookie直到用戶、媒體、廣告主等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有效滿足。」

一般來說,cookie通常用於追蹤訪客和收集訪客數據。Cookie的消失會破壞已經成熟的廣告行業的商業模式,引發一些諸如指紋識別的不透明技術出現,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和整個網絡生態的運行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Chrome擁有接近64%的瀏覽器市場份額。這種強勢的市場主導地位帶來的後果是,cookie一旦被禁止,很多依賴第三方數據的公司都會受到重創。廣告技術供應商Criteo的股價就在Google聲明發布後就出現了大幅下跌。

而Google本身並非一個中立者,它能夠從自己的產品矩陣(search、Gmail、YouTube、Drive、Photos、Android、Chrome)中獲取大量一手數據,從而不會受到過多影響。

還值得注意的是,cookie一旦消失,我們目前還找不到一個可替代的解決方案。對於品牌方和第三方數據公司來說,跨渠道歸因的難度和挑戰很大。媒體平台、技術公司等各利益相關方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成本尋求安全、可靠、有效的歸因方法,了解廣告投放的效果。

談及Google給行業提供的兩年緩衝期,許多營銷人員表示,這似乎並沒有太大作用。因為在這兩年內,依賴cookie的企業將處於一種高度「不確定的狀態」,他們無法向客戶保證自己所提供的服務是可持續的。因此,將大額費用投入一項「不可持續的服務」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機遇:消滅cookie是一項必要的「大清理」

但也有營銷人員認為,失去跟蹤工具cookie對於廣告主來說未必是壞事。目前已有一些項目可以在隱私保護的同時,保持有效的目標定位、詐欺預防和歸因。而且從長期來看,這項政策會使得整個行業變得更加創新。

墨爾本商學院助理教授Nico Neumann認為,cookie本身不能帶來人們所期待的結果,因此消滅cookie是一項必要的系統清理,隱私保護最終將惠及用戶和廣告主。這主要是因為:

第一,移動廣告領域的歸因技術(attribution)從來沒有真正起作用。

理論上,失去第三方cookie的後果是,VTR(view-through rate)和多觸點模型(multi-touchpoint model)失效。但研究表明,這些歸因模型從來沒有真正起作用。

這是因為,首先,預測模型反應的是相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我們無法確認廣告與銷售額之間的因果關係,也許這僅僅是算法所產生的效果。

其次,歸因數據通常只分析了數字渠道的數據而忽略了全局。例如,大多數品牌都會在電視廣告播出後出現網站和搜索流量激增。如此一來,人們就會把流量激增的效果歸功於搜索廣告而忽視了電視廣告。這樣的歸因方法顯然並不全面。

第二,獲取第三方數據的成本與其收益不符。換句話說,這些數據根本不值得那麼多錢。

業內流行的一種觀點是,受眾定位(TA,audience targeting)能夠減少浪費的廣告支出從而降低媒體支出,因此許多企業高度信賴第三方數據。但事實上,諸如受眾定位這樣的廣告技術,儘管成本很高,但其產生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墨爾本商學院的研究調查了90個非常受歡迎的第三方受眾的準確性,發現這些數據的質量很差,根本不值得使用目標定位所花費的成本。一手和二手數據、以及情境數據更有可能提高廣告定位的準確性和campaign效果。

回歸本源:廣告是一種創造性的業務

在數據顛覆傳統廣告的今天,人們越來越執著於技術所帶來的好處。但很多人似乎忘記了,受眾定位TA及相關的廣告技術僅僅只是眾多營銷手段的一種。

曾經,廣告一直被看做是一種藝術,廣告行業也曾是美國年輕人最喜愛從事的行業。Salesforce營銷雲高級副總裁Martin Kihn說:「廣告並不邪惡,也不是精神控制。它們能夠為社會帶來積極意義。」

當前的第三方廣告技術存在諸多缺陷,如欺詐、隱藏費用、過長的供應鏈。

擺脫不受監管、雜亂無章的第三方數據能夠帶來的好處很多。它可以有效幫助我們把工作重心從「向誰提供廣告」轉向「提供怎樣的廣告」,使得廣告業回歸其本質。

而現實中,各大品牌開始重新設定其目標定位戰略,也更加注重內容營銷,這種變化促使企業重新思考應該如何建立全新的消費者關係。比如,擁有15億消費者ID的寶潔,近年來就一直在構建自己的資料庫。也許,第三方cookie的消亡可能會讓品牌有獲取更高質量數據的機會。

結語

作為網際網路領域的領導者,Google對待cookie的政策變化為當前網際網路的運作方式帶來了「根本性的改變」。

回顧剛剛過去的2019年,美國在線廣告支出首次超過線下,加州消費者保護法(CCPA)上線,Google的隱私沙盒首次披露,一切的發生都並非巧合。醞釀在網際網路的種種力量都與一個重要的行業議題相關聯——用戶隱私,它將給數字廣告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於廣告行業來說,各方利益群體必須要達成共識,制定解決方案,保護消費者利益和商業利益。創造一個安全、高效的供應鏈,推動創新和競爭,最終使企業、消費者、經濟都受益。

Google擬在2年內,去除Chrome中的第三方cookie,cookie的末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