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搞收藏,要懂一點老琉璃

魯中晨報 發佈 2020-04-20T20:04:42+00:00

蘇先生把燈光打到紅色吊墜上面,「對於我們博山人來說,琉璃不僅是一件物品,而且是有生命的。你看這些氣泡好像是地殼運動讓氣體從海洋深處緩緩升起,充滿了生命力,也讓這些老琉璃更具表現力,太陽光一照,發出讓人目眩神迷的光彩。」

文/圖 記者 李波

  「對於咱淄博藏家來說,手裡沒有一兩件陶瓷或琉璃老物件,基本上就算沒有入門。」4月17日,博山的蘇先生在山頭家中向記者說道。「我今年快60歲了,在我看來,博山的老琉璃,不僅代表了一個工藝和風格,更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傳承。」

​  蘇先生的6件博山老琉璃物件。


蘇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博山人,他手裡有幾件老琉璃物件。據說,這都是家裡傳下來的。「我家老早以前就是做琉璃的,這些老物件在以前看來,都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最近我收拾東西,沒想到找出這幾件老琉璃。我左看右看,真是愛不釋手。我估計這些老琉璃以前都是首飾,可能是吊墜和耳環。」

  記者目測了一下,紅色琉璃直徑約1厘米,白色的兩件琉璃物品直徑將近2厘米。「你仔細看,看到琉璃中的氣泡了沒有?一般樹脂、塑料的,都沒有這種天然的氣泡。這些氣泡是琉璃在燒制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蘇先生把燈光打到紅色吊墜上面,「對於我們博山人來說,琉璃不僅是一件物品,而且是有生命的。你看這些氣泡好像是地殼運動讓氣體從海洋深處緩緩升起,充滿了生命力,也讓這些老琉璃更具表現力,太陽光一照,發出讓人目眩神迷的光彩。」

中國五大名器包括金銀、玉翠、琉璃、陶瓷、青銅,琉璃被譽為五大名器之首。同時,琉璃也是「佛家七寶」之一,《西遊記》中的沙僧就是因為打破一隻琉璃盞而被貶下天庭的,可見古人對琉璃的珍視。琉璃古代稱為「琉琳」「流離」,博山稱其為「料器」,是常用來仿翡翠、瑪瑙、碧璽等玉石的。

博山琉璃有悠久的歷史,有關博山琉璃的起源,至今在研究者中存在三種不同的說法,一個是煉銀說,是說明朝永樂年間,一位顏神鎮(博山舊稱)的銀匠,為了提純白銀,在燒化銀子的坩堝中加入火硝等原料,不想卻製造出了琉璃。另一個說法來自《聊齋志異》的一個故事,其中人物趙小二販賣琉璃的地方在「益都縣西鄙」,當時顏神鎮(博山舊稱)隸屬青州府益都縣管轄,位於益都縣的最西部。姚家峪位於博山城西,而且村中一處名為「窯峪」的地方找到了一處古窯址。另外就是山西傳來說,尤其是博山的琉璃從成分上,與清初之前山西生產的琉璃均為「鈉鈣玻璃」,因此,此說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我這幾塊琉璃,如果說價格的話,其實並不值錢,但是我覺得很有研究價值。」蘇先生告訴記者,他是一名當地文史愛好者,喜歡看《顏山雜記》。這本書是清代內秘書院大學士博山人孫廷銓所寫,內有一篇專門寫琉璃,其中提及「琉璃之貴者為青簾。取彼水晶,和以回青……」

「當時博山能生產的琉璃有正黑、正白、梅萼紅、映青等很多顏色,我覺得自己家的這些祖傳之物,能讓大家認識當時那些琉璃的色彩。」蘇先生希望有更多琉璃的研究者,一起來研究博山老琉璃,將這一地方特色的收藏瑰寶發揚光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