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寫詩諷刺唐玄宗昏庸無道,那麼,玄宗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平兒聊歷史 發佈 2020-04-26T09:32:21+00:00

~唐朝華清宮是皇帝游幸的行宮,唐玄宗李隆基曾攜寵妃楊玉環在此玩樂,極盡奢靡,最後,安史之亂爆發,楊貴妃死於馬嵬坡,唐朝開始衰落。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里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


唐朝華清宮是皇帝游幸的行宮,唐玄宗李隆基曾攜寵妃楊玉環在此玩樂,極盡奢靡,最後,安史之亂爆發,楊貴妃死於馬嵬坡,唐朝開始衰落。


不少文人都寫過以華清宮為主題的詩歌。例如,李賀的詩句"蜀王無近信,泉上有芹芽"頗具諷刺意味,戲稱逃避入蜀的唐玄宗為蜀王,而不稱其為帝,因為他只顧自己逃亡,卻不顧江山社稷和黎明百姓,他逃走沒多久,華清宮的溫泉就無人打理,長出水芹的芽了;

溫庭筠也在自己的《過華清宮二十二韻》中用"朱閣重霄近,蒼崖萬古愁。至今湯殿水,嗚咽縣前流"之句以景結情,萬古愁、嗚咽流,王朝由興轉衰,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


在這些寫華清宮的作品中,當屬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最有名,這三首中又屬《其一》最有名。因此,今天我們就先詳細說說杜牧這組詩的《其一》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在長安回首眺望,驪山的東繡嶺和西繡嶺上,花木繁盛,建築錯落,仿佛堆堆錦繡;山頂上的重重大門依次打開。


這句詩的前半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驪山的景物比喻為一堆堆的錦繡。杜牧沒有著筆於驪山的一花一木,一石一水,而是比喻為錦繡,這樣的描寫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卻又成功展現出了驪山景象繁華精緻的特點,可謂是另闢蹊徑。

跟這種手法類似的,還有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之句。蘇軾也沒有從細節處去捕捉西湖的綠水青山,而是將西湖比喻為美女西施,用抽象類比的方法表達西湖的美,給讀者留下了充足的想像空間。


而本文開頭提到的李賀與溫庭筠的詩句,則與杜牧寫法相反,捕捉細節,以小見大,很容易就可以定位到"泉上""芹芽""朱閣""蒼芽""湯殿水"等景物。

後半句"山頂千門次第開"使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極言華清宮的輝煌壯麗。因為我們都知道,哪怕再雄偉壯麗的宮殿,也不可能真的設有一千重門。而杜牧在這裡誇大,也無非是為了諷刺唐玄宗的荒淫無道。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騎人馬飛馳而來,捲起煙塵滾滾,楊貴妃看到之後愉快地笑了,沒有人知道這是因為那騎人馬送來了新鮮的荔枝。


楊貴妃喜歡吃新鮮的荔枝,由於我們對於這個歷史典故很熟了,因此很輕鬆就可以知道,"妃子笑"是因為那騎人馬送來了鮮荔枝。那麼,杜牧為什麼要說"無人知是荔枝來"呢?大家想想,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快馬加鞭往皇宮趕,目的是什麼?大機率是有緊急軍情,不然何必弄得人和馬都累死呢。如此,杜牧才說"無人知是荔枝來",因為一般人都會認為是軍國大事,而不會認為送荔枝有這麼重要

唐玄宗命人快馬加鞭,只是為了博美人一笑,可謂是勞民傷財,令人心寒。這跟歷史上出名的昏君周幽王何其相似,烽火戲諸侯,只為博褒姒一笑,最終,成為西周的亡國之君。


最後,簡單說一說《其二》和《其三》。

《其二》中"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重點在後半句。派去調查安祿山是否謀反的探子,被安祿山賄賂,從漁陽回來後就在玄宗面前說盡安祿山的好話,玄宗無心朝廷,自然很輕易就相信了。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顯然也是用了比較藝術性的筆觸,霓裳舞再厲害,也不可能真的跳垮一個王朝,杜牧這樣寫其實還是為了諷刺唐玄宗的荒淫無道,醉心歌舞,直到國破家亡才無法夜夜笙歌。

《其三》中"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說的是唐玄宗自以為天下很太平,於是放蕩不羈,盡情玩樂到明月當空的深夜。


"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說的是安祿山為了討好楊貴妃,一個大胖子居然跳起了胡旋舞,逗得貴妃開懷大笑。俗話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可惜玄宗醉心享樂,竟然完全沒猜測到安祿山的心思。

杜牧寫詩諷刺唐玄宗昏庸無道,那麼,玄宗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呢?


唐玄宗當上皇帝其實並不容易,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起初,韋皇后想像武則天一樣稱帝,他於是發動唐隆政變(著名才女上官婉兒也是在這次政變中死去),聯合姑姑太平公主,扳倒了韋皇后和韋皇后之女安樂公主;後來,姑姑太平公主也想謀反,他只好又發動先天政變,讓姑姑下了黃泉,自己才能握穩皇權。


可見,玄宗並非沒有才幹,他後來居然栽在了安祿山這種小人手裡,著實可惜。


哎,難道這就是《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嗎?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