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無名詩人,因2句詩聞名天下,范仲淹稱讚提拔,如今人人皆知

文史道 發佈 2020-04-17T09:26:52+00:00

詩詞之妙,妙在美學、妙在哲理、妙在感思、妙在文辭、妙在意境。那些透過千年時光,仍口口相傳的詩句,不僅經得起時間考驗,更是大浪淘沙後的最精華所在。

詩詞之妙,妙在美學、妙在哲理、妙在感思、妙在文辭、妙在意境。那些透過千年時光,仍口口相傳的詩句,不僅經得起時間考驗,更是大浪淘沙後的最精華所在。

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到「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再到「詩酒趁年華」「人生如之如初見」,每一句信手拈來家喻戶曉的詩句,都是那麼的妙不可言。

今天文史君就為大家分享一位詩人,這位詩人本寂寂無名,卻因為2句詩而聞名於北宋。如今這兩句詩已成為人盡皆知的詩詞名句,這位詩人就是蘇麟。



關於蘇麟,歷史文獻里的記載很少,他流傳下來的詩作也僅有非常出名的這兩句。也正因為如此,他被譽為歷史上「最懶」的詩人,因2句詩,就能揚名立萬。要知道清朝最喜歡寫詩的皇帝乾隆,一生寫了4.2萬首詩作,都沒闖出個名頭來。

蘇麟,與大名鼎鼎的文學大家范仲淹生活在同一個時期。關於范仲淹的名頭,不用贅述。他的一篇《岳陽樓記》,就已將其推及至北宋文學巔峰的位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更為其留下了光輝的名望和形象。



在蘇麟任杭州屬縣巡檢的時候,曾是范仲淹的下屬。當時范仲淹不僅在文壇上的影響力非常大,官場上也是唯才是舉,舉賢不避親,留下了很好的名聲。

凡是在范仲淹手下工作的,符合升職條件的范仲淹都會予以提拔。可是當時蘇麟卻經常在外出差,與范仲淹見面的機會比較少,范仲淹在提拔的過程中,唯獨將他給遺漏了。

幾年後,蘇麟看著與自己職位差不多的同僚都升職加薪了,有的還連升了好幾級,他的心裡很是不平衡,但是直接找范仲淹毛遂自薦,又礙於情面不願為之。



後來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寫了一首詩,以向范仲淹請教詩詞的理由,將這首詩呈現給了范仲淹。范仲淹展開看時,就已經明白了蘇麟的心思。

這首詩就是蘇麟唯一的傳世詩作,只有2句:「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這首詩原本沒有題目,後人為了記載和傳承方便,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斷句》。

看到這個《斷句》,文史君不由得想起了現代詩人卞之琳的名篇《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估計當年卞之琳寫這首詩的時候,也受到了《斷句》題目的影響了吧!



後來范仲淹在考察了一段時間蘇麟後,認為他確實有些才幹,於是也將其提拔了。

關於這個小故事。在宋朝的《清夜錄》也有記載:

「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此處的「范文正公」,指的是范仲淹,當時他在錢塘做官,且官職很高。

關於蘇麟的《斷句》,有很多學者認為它應該是一首七言絕句,原詩應該有4句。只是因為種種原因遺失了,只保留下了其中2句。從這兩句,也能看得出蘇麟的才華來。



歷來無數文人才子都想要為其加上另外兩句,補全全詩,但是無論怎麼寫,都不太滿意。總感覺缺了那麼點意思,又顯得畫蛇添足。

如今人們將「近水樓台先得月」,理解為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含有貶意之詞。


讀者們,關於「蘇麟的這2句詩」,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