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墳、墓、冢、陵的區別

國學堂之說文解字 發佈 2020-02-02T04:59:47+00:00

中國是一個十分注重禮儀的國家,自周公制定周禮以來,婚喪嫁娶等各項活動都有了明確的禮儀規制。中國古代封建等級觀念森嚴,即使有人去世了,墳墓也有嚴格的禮制等級劃分,而「墳、墓、冢、陵、林」等都指人死後的安葬地,但又有等級區別,用錯了會被問罪的!你知道怎樣區分嗎?

中國是一個十分注重禮儀的國家,自周公制定周禮以來,婚喪嫁娶等各項活動都有了明確的禮儀規制。中國古代封建等級觀念森嚴,即使有人去世了,墳墓也有嚴格的禮制等級劃分,而「墳、墓、冢、陵、林」等都指人死後的安葬地,但又有等級區別,用錯了會被問罪的!你知道怎樣區分嗎?

不同等級的人死亡,稱呼也各有不同。《禮記.曲禮下》中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 庶人曰死。」其中,崩、薨、卒、不祿、死,這些都是古人對死的稱謂,但有嚴格的等級之分。古代帝王死稱為駕崩、崩殂、大行、升霞、星駕,也可委婉地稱為「龍馭賓天」。普通村野民夫,稱謂就多了,如歿、殂、故、終、逝、長眠、作古、謝世等等。和尚死了叫「圓寂」,道士死了叫「登仙」。

第一種:陵

《說文解字》:陵,高大的山阜。造字本義:動詞,拾階而上,登上高山。當「陵」的「登山」本義消失後,後人用同音字「凌」代替。

陵,一般為「帝王的墳墓」專用,古代帝王自稱天子,有其「專用的升天通道」的意思,如同高大的山陵一般,依規定皇帝的墓可建九丈高,但一般皇帝陵總是超過這個高度,中國帝王的墳墓開始稱為「陵」,約從戰國中期以後。為此,我們平時所聞所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皇陵,如漢武帝陵稱為「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稱為「昭陵」,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等。帶大家看看比較出名的「乾陵」:

第二種:冢

冢,高墳也,是對古代諸侯死後安葬地的稱呼。冢是比墳墓高而低於皇陵的建築,一般指諸侯級別的王侯將相。三國時期曹操為了隱藏自己真實墳墓所在,給自己修了「七十二冢」以掩人耳目,這個冢字就代表了曹操薨逝時魏王的身份。我們常聽說的衣冠冢,高級官員埋葬衣服的地方,而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諸葛亮的衣冠冢。

第三種:墓

形聲。從土,從莫,莫亦聲。「莫」意為「黃昏」、「夕陽西下」。「莫」與「土」聯合起來表示「在黃昏時刻下葬」。本義:上古時期凡掘塘穴葬棺木,蓋土與推平,不植樹者稱墓。辨析:墳與墓:墳字繁體從土從賁,「賁」意為「前沖」,「土」與「賁」聯合起來表示「沖天而起的墓」。墓字從莫,莫字意為日在草叢之中,時當黃昏,太陽下山,死者此時下葬,與太陽一起隱沒,故墓葬不壘墳包。結論:墳者有土包聳起,表示死者有冤屈,心中不平,如周武王克商,命令加高殷王子比干之墳,即表示比乾死得冤;墓者地表平平,表示墓主系正常死亡,沒有冤屈。

第四種:墳

墳,土之高者,古代平民百姓的長眠之地,其實就是堆起一個小墳包。古代勞動人民本身就沒有太多的錢財,自然不可能給自己建造一座雄偉豪華的墳墓,大多數時候就是黃土一埋,了此殘生罷了。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新年祝大家身體健康,開心愉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