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然具有煙火氣的香料,國內種植區域集中,克服困難才能助農增收

依農看天下 發佈 2020-01-02T22:49:13+00:00

孜然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和中亞地區,是起源最早的香料作物之一,據考究古埃及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開始將孜然作為香料、藥物使用,據傳在當時孜然還是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的重要防腐原料之一,依農認為這應該不是空穴來風,因為考古研究人員確實在木乃伊棺槨中發現了孜然,並且不論是從古代醫學典籍中還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孜然學名枯茗,也被叫作孜然芹、安息茴香、小茴香、野茴香等,傘形科孜然芹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孜然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和中亞地區,是起源最早的香料作物之一,據考究古埃及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開始將孜然作為香料、藥物使用,據傳在當時孜然還是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的重要防腐原料之一,依農認為這應該不是空穴來風,因為考古研究人員確實在木乃伊棺槨中發現了孜然,並且不論是從古代醫學典籍中還是在現代醫學研究下都提到了孜然確實具有殺菌防腐的作用。因為香料在古代是非常珍貴的,因此隨著古代社會的進步以及各地相互貿易的產生,孜然就很快被傳播到適種區域種植。

孜然傳入我國的時間較早,約在1000年前,我國新疆地區就已進行栽培種植,且當時因其為食藥兼備的作物很快就被推廣開來。不過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孜然在國內的規模種植區域也僅局限於新疆南部地區。近30年來隨著孜然的作物價值、經濟價值、市場需求不斷提升,我國內蒙古、甘肅、山西、遼寧等省份內適種區域才開始了規模化的引種栽培。不過即便如此當下我國孜然栽培區域仍集中於新疆南部地區,該區域的種植面積和年產量均占我國總量的80%以上,因此可以說孜然在我國是一個區域性特別明顯的經濟農作物。從事農業的朋友們都知道一旦一種作物的區域性較為明顯,對於該農產品而言一定會利弊並存,這個我們後面再談。從世界範圍內的孜然種植面積來看,我國的種植規模不算太大,但是品質較佳,當下孜然種植規模較大的國家有印度、伊朗、土耳其、埃及等國,其中印度的種植面積最大、年總產量最高。

提及孜然這個世界第二大香料,相信大家首先聯想到的一定是烤肉,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孜然和烤肉簡直就是絕配,甚至可以說是孜然賦予了烤肉靈魂。不撒孜然的烤肉那味道就像川菜中缺了香麻辛辣、魯菜中缺了滋味咸鮮、粵菜中缺了嫩爽滑脆、淮揚菜缺了平和清淡,顯得毫無特點。當然關乎味道這個事情,千人千味各有所見,因此請原諒依農對孜然評價的不客觀,因為真的愛它滿滿的煙火氣。提到「煙火氣」,不知道喜愛孜然味道的食客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在外面吃到的烤肉尤其是在新疆這個孜然產區吃到的烤肉和在家吃到的,兩者之間不能說是雲泥之別吧,反正是有很大的差距。這其中原因是什麼呢?原因之一確實有氛圍的那一份「煙火氣」,但更為重要原因的是,缺少孜然與「火」的碰撞。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我們在外吃烤肉時,撒上的多是被物理磨碎的孜然果實,而在家吃到的可能是已經炒熟了的孜然粉或是含有孜然的複合香料。而問題就出在這裡,當生的孜然果實在火下和肉類一同炙烤時,高溫能促使它芳香物質的散發,與烤肉油脂產生化學反應去膻解膩征服味蕾,而家中炒熟的孜然粉或是自己烤肉時火候把控不當,味道就會因此大大折扣。

依農作為一個農業人大篇幅的描述關於農產品吃的問題可能多少有些不當,但確實是擋不住的喜愛,之前有一段時間,甚至是有生嚼孜然粒的習慣,當時媒體、網絡上還有「孜然依賴」一說,當然現如今這個說法已被闢謠,生嚼孜然並不是一個惡習只是因為人們喜歡它的味道。此外,就從目前孜然市場消費來看,大部分的孜然還是作為香料用於「吃」,且市場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這也是依農大篇幅描述它食用價值的原因之一。不過孜然的經濟價值遠不止於此,它的藥用價值以及各種芳香物質的提取也有待開發,可以說至今為止,它都是一個具有種植髮展潛力的農產品。

孜然作為一種區域性較強的農作物,它對於新疆以及河西走廊等地的農業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它不僅豐富了乾旱少雨、土壤寡貧的西北地區農作物資源,還提高了當地農民朋友的收入,尤其是早幾年的時間,確實是產區農民朋友創富的特色經濟作物之一。在20世紀80年代末,一斤孜然的價格就在10—15元之間,這當時絕對是一個較好的單價。現如今孜然市場價格波動較大,除去價格過低或過高的年份,市場單價也基本能維持在10元一斤左右,不過從其它物價水品對比來看這個價格相對於80年代末的售價,雖表面上看上去基本持平但實際上有不小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國內孜然的種植面積在不斷的擴大以及粗放的種植管理模式加之孜然主產國高產年份進口孜然的衝擊,最終導致了價格波動較大結果。

在當前這個市場環境下,如何解決種植髮展過程中的問題以及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成為了孜然產區助農增收的關鍵。提到這裡,不少處在農業種植生產端的朋友會說:農產品發展受阻是市場因素,我們在基層生產端無法去影響上游的市場。依農認為這種看法是有些片面的,因為種植生產端是可以影響上游市場的,而這個影響的關鍵點就是農產品的品質和優品產量。就孜然而言,我國優質孜然在國內外市場上備受歡迎且國內售價和出口價格都相當可觀,尤其是在當前大環境下優質孜然市場競爭力更為明顯。但是實話實講由於過於粗放的種植管理模式,我國產出優質孜然的占比相對較少,種植生產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接下來依農就給從事孜然種植的朋友們總結一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農業永遠是種出來的希望,認清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困難,我們便可以自己助自己增收。

孜然種植生產端存在的問題

一、不少孜然產區品種單一影響產量和品質

我國目前各產區栽培的孜然品種多是源於伊朗種系,目前世界上孜然種系大致可以分為伊朗種、印度種和土耳其種,其實伊朗種系相對於其它兩個種系品質是絕對不差的,且在某些層面上要優於其它兩個種系。但是由於引種後,有的區域引種品種單一,部分品種本就老化、或是自留種種性退化等原因,最終導致了孜然產量和品質的下降。我們俗話講的好「醜小鴨之所以能變成白天鵝,是因為它本身品種就是天鵝」,種孜然也一樣,要想優品高產就一定得把好優種關。

二、氣候因素對孜然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很大

從孜然對環境的要求上來看,它對土質要求不高,耐旱但極不耐澇,喜高溫和長光照但不耐寒,晝夜溫差較大時品質較好,這也是產區集中於西北地區的原因之一。我國產區孜然的播種時間在3—4月份之間,這時部分產區有可能發生倒春寒,孜然幼苗抗寒能力差,會影響產量和品質。而採收期大概在7月中旬,採收前若遇降水對孜然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降水量過大的話減產量可達50%以上。此外風害對孜然產量品質影響也不小。因此對於3、4月份常發倒春寒、7月前後多雨季的區域或風害頻繁的地區發展種植時一定要慎重。

三、日趨嚴重的病蟲害嚴重影響其產量和品質

目前從各孜然產區來看,同其它農作物一樣,病蟲害的日趨嚴重是導致孜然產量和品質下降的較大因素之一,當下孜然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是根腐病、葉蟎和棉鈴蟲,此外除病蟲害外田間雜草對孜然的危害也較大。病蟲害防控的力度,直接影響著農民朋友的收益,但是防控力度絕對不等同於用藥力度,濫用藥劑會導致孜然品質嚴重下降,甚至是會造成農殘超標使其失去商品性。因此在防治孜然病蟲害時一定要從農業防治入手,以物理、生物、化學等綜合防治措施為基礎,對其進行高效的防控。

四、粗放的種植管理模式是影響孜然品質和產量的罪魁禍首

為了提高單位耕地的經濟價值,目前孜然產區多採取套種其它諸如棉花、甜菜、玉米、紅花等農作物的栽培方式,這種情況下種好了,那肯定是能提高農民朋友的收益。但是這對種植技術要求更高,粗放的種植管理模式肯定是行不通,實際種植生產過程中管理模式則多過於粗放。我們都知道,單種孜然的理論畝產在200公斤左右(我國單一種植孜然的畝產量少有能達到這個產量的),套種後產量下降的程度與種植管理有很大的關係,若套種合理,孜然和套種作物的整體的經濟效益會高於單一種植。因此想要高產優質,不論是單種還是套種,精細的種植管理模式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把工作系統化,高產優質才有高收益。

寫在最後對國產孜然的一些期盼和對種植者的一些囑咐

不論是從對農業的感情來說,還是依農個人對於孜然喜愛,依農都希望我國孜然能有一個較好的發展前景,當然這個發展的前提一定是它得能助農增收。雖然說當前孜然種植生產端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從事種植生產的朋友會發現,種植生產端的問題,只要我們改變了種植習慣,精細種植管理,這些都可以迎刃而解。至於市場行情的問題,有了高品質,有了好產量,就定會有較為可觀的收益。另外依農要囑咐大家一句,其實不只我們種植者在努力,農業相關部門對於孜然這種區域性較強,適生於氣候乾旱、土壤寡貧的地區的經濟作物,不論是在科研力度還是產業深化程度上都會傾力而為。依農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國產孜然一定會越來越好,一定能助農增收。

#谷豐計劃#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讚@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