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傳世御窯瓷器與景德鎮考古發掘品對比

域鑒 發佈 2020-02-11T23:14:40+00:00

印證大量傳世明代御窯瓷器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大香爐 高55.5厘米 口徑37.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 青花海水江崖紋大香爐 高60厘米 口徑39厘米 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藏明洪武 青花花卉紋瓜棱石榴尊

景德鎮位於今江西省東北部昌江河畔,眾所周知,景德鎮是舉世聞名的瓷都,歷史上曾以「水土宜陶」而著稱。目前在其境內發現的較大規模的古代瓷窯遺址已達一百五十餘處。

文獻記載景德鎮陶瓷燒造「始於漢世」,而迄今為止在該地發現的瓷窯遺址最早為唐代,當時主要燒造青釉和黑釉瓷器。五代時期主要燒造青瓷和白瓷。宋代主要燒造青白瓷,兼燒黑釉瓷器。元代,景德鎮異軍突起,青花、釉里紅、青花釉里紅、高溫鈷藍釉、卵白釉瓷等的創燒,使景德鎮顯示出非凡的創造力,為明、清時期景德鎮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礎。

明、清時期,隨著朝廷在景德鎮設陶廠、御器廠專門燒造宮廷用瓷,全國最優秀的制瓷工匠都聚集到這裡。

他們集天下名窯之大成,使用最優質的原料和燃料,參古酌今,不斷研發新的瓷器品種以滿足宮廷需求。御窯的興盛帶動了民窯的繁榮,景德鎮遂逐漸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瓷業中心,所謂「天下窯器所聚」,當時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於景德鎮,特別是景德鎮御窯廠所產瓷器,代表了中國乃至世界瓷器的最高水平,歷來受人矚目。

印證大量傳世明代御窯瓷器

景德鎮珠山出土的明代洪武、宣德、成化、正德等朝御用瓷器中有很多可與傳世品相互印證,如永樂青花纏枝蓮紋蓋罐、永樂青花纏枝蓮紋雙系小罐、永樂青花海水白龍紋扁壺、永樂青花開光折枝花果紋執壺、永樂青花菊瓣纏枝花紋碗、永樂青花折枝蓮紋折沿盤、宣德青花網格紋缽、宣德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紋藏文僧帽壺、宣德青花龍穿纏枝蓮紋藏文僧帽壺、宣德青花阿拉伯花紋綬帶耳葫蘆扁壺、宣德青花纏枝花紋花澆、宣德青花雲龍紋缽等。

人們往往會認為所謂相同的作品其造型和紋飾即應完全一致,但事實卻與人們的想像不一樣。仔細比對可以發現,所謂造型、紋飾相同的作品,其實紋飾並不是百分之百一致,只能說是大致相同,其細部總會有變化。這或許是有意為之,反映了明代御用瓷器在圖案紋飾方面追求大體則有、細部變化的時代風貌,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審美趣味。

彌補傳世明代御窯瓷器中的欠缺在景德鎮珠山明代御器廠遺址發掘出土的御用瓷器中,除了大量可與傳世品相互印證的以外,也有不少未見於傳世品中,這類器物對於全面了解當時景德鎮御器廠的燒造品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特別是永樂時期的青花瓷和鮮紅釉、甜白釉瓷,質量精湛,備受後人推崇,對後來景德鎮制瓷業產生過極其重要的影響。

在器物造型方面,新的器形層出不窮,尤其是模仿伊斯蘭國家黃銅、玉器、陶器造型和紋飾大量燒造的甜白釉或青花無擋尊、雙系活環背壺、八方燭台、筆盒等,顯示出永樂時期景德鎮御器廠擅於吸收優秀外來文化創造嶄新陶瓷藝術品的能力,為中國傳統陶瓷造型增添了活力。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以珠山為中心的景德鎮市政府大院基本建設工程,先後發現了明代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成化、正德、嘉靖、隆慶、萬曆等朝御用瓷器落選品的遺蹟、相關遺物和部分窯爐遺址,經搶救發掘,獲得數十噸御用瓷器落選後被打碎丟棄的殘片,黏合復原出一千四百多件御窯瓷器。

隨著出土實物資料不斷增多,研究者們發現其中有很多與現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和其他機構的傳世品相同,因此明代傳世御窯瓷器與景德鎮考古發掘品的對比,這對於深入研究明代御窯產品和御窯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