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羊脂好,哪知黃玉更難求

博古論今談收藏 發佈 2020-02-26T00:36:27+00:00

首先是一級黃玉,顏色呈深黃色,柔和均勻,質地緻密細膩,堅韌,滋潤光潔,半透明狀,油脂一蠟狀光澤,基本無綹、裂、雜質等。

和田玉黃玉是一種非常稀缺的玉石,而且在市場上的上漲空間很大,特別是色澤純正質地上乘的,比羊脂玉還要珍貴,為很多收藏家所青睞。



在黃玉收藏的過程中,藏家需要了解很多關於黃玉的小知識,這樣對以後的收藏投資都是很重要的,另外還需要在實踐中,多留意多學習,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具體在實踐中多觀察,才能夠增加收藏的分辨力。



和田玉的黃玉的顏色是原生的,是一種特徵的端莊的黃色,一種微微帶有黃綠色調的嫩黃色。顏色淺了不能稱為黃玉,顏色偏綠叫「黃口料」(黃綠色的青玉),偏褐色又顯色氣不正。顏色純正的黃玉產量很少,價值不低於羊脂白玉。



黃玉根據色度變化定名為密蠟黃、栗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等。色度濃重的密蠟黃、栗色黃極罕見,其價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於黃玉與「皇」諧音,又極稀少,一度經濟價值超過羊脂白玉。



黃玉由淡黃到深黃色,有栗黃、秋葵黃等色。黃玉十分罕見,在幾千年探玉史上,僅偶爾見到,質優者不次於羊脂玉。由淡黃到深黃,以「黃侔蒸梨」色者為最佳。


 

黃玉分為以下幾個級別。


首先是一級黃玉,顏色呈深黃色,柔和均勻,質地緻密細膩,堅韌,滋潤光潔,半透明狀,油脂一蠟狀光澤,基本無綹、裂、雜質等。


黃玉,顏色由淡黃到深黃,較柔和均勻,質地緻密細膩,油脂一蠟狀光澤,偶見綹、裂、雜質等。


三級黃玉,顏色淡黃,柔和不均勻,質地較緻密細膩,蠟狀光澤,常見綹、裂、雜質等。



顏色的劃分也是大致的,並不可能找到嚴格的界限。因此,有很多和田玉色彩的特徵是無法界定的,收藏時只能夠作個參考。而且收藏一塊玉,看顏色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看玉的質地。如果只從顏色上去考察,就可能把其他黃色的軟玉也當做和田玉。



具體看玉,還得一掂,二摸,三看。首先掂一掂重量,考察密度;如果輕飄飄的,沒有墜感,即使是玉,也是密度不高的玉。二是慢慢地摸,感受這個玉的細膩程度,一塊好的玉,即使隔著皮,沒有拋光也很油潤,當然石包玉除外。



黃玉硬度大,達到6.5,質地細膩,韌性強,具有典型的油脂光澤,精光內蘊。通俗地說,就是要像雞油,油油的,糯糯的,酥酥的。



黃皮沁籽料能稱為黃玉的必須是裡面的肉質也被沁色為黃色,內外色一致,不露白、黃色不是由外向內變淡的才能稱為黃玉。否則就是黃皮籽玉。



一般而言,黃皮沁籽料的黃玉較為常見,黃玉原生籽料則稀少得多。兩者的區別在於硬度和皮色。


黃皮沁籽料的硬度要遠低於黃玉原生料,也低於一般的仔料。


黃玉原生籽料除了玉質是黃色之外多半帶褐色皮或紅皮,而黃皮沁籽料的黃玉則內外色調統一均為黃皮色。



黃色被認為是陽光和大地之色。如後漢劉熙的《釋名》:「黃,晃也,猶晃晃,像日光色也。」

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說文》:「黃,土之色也。」象徵著能使萬物生長的陽光和土地,受到人們的崇尚。



黃玉作為新疆和田玉的四大主色玉之一,晶瑩剔透、柔和如脂,質地細膩、滋潤,


以色黃正而驕,潤如脂者使其身價不匪,它稀有罕見,是玉中的珍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