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東吳定都南京原因分析透,就不難理解南京成為六朝古都了

東海尋人 發佈 2020-01-25T16:56:29+00:00

南京東吳在荊州、揚州、徐州之間的軍事戰略部署 要說明東吳建都南京的原因,則不得不提到荊州、揚州、徐州這三個州。

南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長期以來一直是以金陵為名。南京還是六朝古都,甚至明初的時候,朱元璋還暫時將首都定在南京。那為什麼南京會成為熱門人選呢?這事還得從三國時代東吳定都南京(金陵)說起。

東吳在荊州、揚州、徐州之間的軍事戰略部署

要說明東吳建都南京的原因,則不得不提到荊州、揚州、徐州這三個州。關於這三個州的情況,大家可以去看我之前的文章,關於三國地理十三州以及刺史州牧制度的文章。荊州在長江中游,揚州則在下游也就是所謂的江東一帶,徐州則跟揚州相對,在長江對岸更北方。這是這三個州的地理位置,也是促進東吳建都南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先說說荊州,有聽說過諸葛亮的《隆中對》的同學應該都知道,荊州很重要,他是曹操南下重要的戰略重鎮,也是劉備取益州然後北伐中原的一個重要戰略出口,亦是孫權防禦江東最重要的一個戰略要地。三國時代魏蜀吳三方勢力都在爭奪這塊地盤,甚至衍生出赤壁之戰、孫劉荊州失和、關羽大意失荊州、夷陵之戰等一系列大事件,深刻影響著三國歷史的走向。孫權所倚重的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人,都對荊州很重視,不惜跟劉備鬧翻,殺死關羽,奪取荊州。

但讀者不知道有沒有以為,荊州既然這麼重要,為什麼不在荊州建都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在三國時代荊州大部分地方還是很荒蕪,發展不是很好,經濟、人口都不算非常好,所以建都在這裡顯然不合適。你也可以想想,為什麼諸葛亮要建議劉備取益州,把成都作為大本營,而不是荊州,原因也很類似的。另外荊州建都的話,則需要面對曹操在中原與關中兩方面的軍事壓力,這個也需要謹慎考慮。

第二個再說揚州的問題。揚州原先是掌握在劉繇、王朗、華歆等一眾軍閥手中,是孫策、孫權兄弟從他們手中搶過來的。揚州的人口、經濟雖然只是比荊州略好一點,但是有一個優勢,在亂世開啟的時候,沒中原與關隴地區損失大,所以相對較為和平一些。另外很多北方士族,也因為北方戰亂而南下避亂,多數是來到荊州與揚州,其中以揚州最多,因為揚州離中原最近。所以經過一系列亂世洗禮,揚州就變得相對富庶起來,選擇位於揚州的南京,顯然是很理想的建都地點。

揚州有天險長江,防禦方面要容易得多。而且要面對的軍事壓力,遠比荊州小,因為揚州只需要面對中原方面即可,比荊州少了一方。而南京在揚州的位置,地勢較平,較為開闊,水陸交通便利,也是理想的建都地點。

第三個說說徐州問題。如果東吳將揚州作為重點發展,那他進軍北方,最合適的應該是往徐州方向出兵。如果從荊州出兵,揚州過去支援要逆流而上,顯然是不夠效率的;相反,如果揚州方面需要荊州方面的支援,荊州順流而下則非常便利。所以從進攻的角度來說,從揚州選一個地方建都,作為軍政中心,顯然是最好不過的。

然後是徐州本身,是進出中原的門戶,本身沒有天險可守,容易攻打,卻不容易守住。在曹操跟東吳全面對抗之前,徐州其實沒有重兵把守的,所以孫權與呂蒙研究的時候,就覺得通過打徐州來北伐中原是最理想不過的。他們設想是,徐州輕易拿下後,要派重兵把守,卻不好守,不適合建都;而揚州要容易守得多,建都會更合適。不過孫權方面也沒料到,赤壁之戰之後的曹魏集團,在徐州布置大量的兵力,死死地防住東吳,跟東吳打得有去有來,始終沒讓東吳占到什麼大便宜。

所以通過這三個州的研究,可以把東吳定都南京的原因理解透徹,不過我們也能從中看出缺點。

定都南京的缺點

在講徐州問題的時候,我就提到了,揚州北進徐州易攻不易守,這恰恰是一大缺點。不單單是東吳,哪怕之後的東晉、宋齊梁陳五朝,都是只能防守,而無法徹底打敗北方的勢力統一全國。在封建時代,北方的平原地帶,人口、經濟都更容易恢復,在上面建立的軍閥或者割據勢力乃至朝代,相對南方具有碾壓性的優勢。很多時候,往往是兵力不足難以北伐成功;其次是南方較容易發展的是水軍跟山地部隊,平原作戰的陸軍特別是騎兵,很難發展起來,戰鬥力往往不足。這些缺陷無一不牢牢限制著北伐的成功率,其戰略局限也在這裡。

所以,在割據分裂的時代,建都最優先考慮的是占據險要容易防守的地方;而和平年代,全國都納入中央朝廷的管轄範圍,考慮的則是平原地帶,最弱繁華起來的地方。中國古代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選擇建都,大抵都是遵循這一規律來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