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要謹記第一原則:三分學,七分練。練習是一種態度

連鎖學堂 發佈 2020-01-14T04:49:02+00:00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鋼琴大師,每一位學琴者背後都藏著無數的淚水與艱辛,這也是一條學鋼琴必備的法則: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成就人上人。


練琴是學琴最重要的一個過程,練琴的過程就是提高和鞏固的過程,是逐漸適應從而固定練琴習慣的過程。而上課或者說回課,只是對這個過程的檢驗和指導,鋼琴課的內容很大程度是由練琴效果決定的。

老話兒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僅僅指望每周一節的專業課提高進步,那進度必然會蝸步龜移。我們不妨來看一組數據:一周短短45分鐘專業課,一個月四節,一年52次課加起來僅僅39小時!也就是說,老師指導是有限的,大量的工作需要學生課後消化吸收及家長的陪練過程中進行。

練習對於學鋼琴的孩子來講,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與其說是學會鋼琴不如說是練會鋼琴,鋼琴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學會的。

1.學鋼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

這世上本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事,學鋼琴亦是如此。很多時候,隨處可見的樂器「速成班」廣告和網上鋪天蓋地的「速成」班宣傳,都帶給家長們強烈的心理暗示:只要我給孩子報了「速成班」,孩子在短時間內學會彈鋼琴是穩妥的。


這種一蹴而就的心理導致上了「速成班」的孩子,彈起鋼琴來還是「半罐水」,不得要領。

還有一些家長沒給孩子報「速成班」,也確實給孩子找了一個好的鋼琴老師,但是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找到了好老師,那麼孩子的鋼琴之路自己就不必操心了,全權交給老師就好。

這樣只注重老師「教學」卻不重視平時「練習」的行為,也會讓孩子的鋼琴之路受阻,很難進步。

這兩種行為的後果都導致孩子只是在「學」鋼琴,而不是在練鋼琴。前者是將鋼琴當作一個「快餐」樂器,胡亂將考級的曲目塞給孩子,讓孩子沒有充分的時間去「消化」這些鋼琴曲目;後者只注重「學」,而忽略了練琴的重要性,把學琴的責任全推給老師,平時家長沒有督促孩子去「練」鋼琴,導致孩子沒辦法將鋼琴融會貫通。

俗話說:學鋼琴,三分學,七分練。其中練習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想學好鋼琴必須得時常練習且多多益善。

2.學鋼琴,練習是必不可少的

著名的奧地利鋼琴家魯道夫·塞爾金認為練琴需要五個小時以上才能真正進入練琴的狀態。因為在他的眼中,練習是為了提升彈鋼琴的技巧,沒有技巧就是沒有音樂,想要演奏出音樂,就必須有過硬的技巧。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克勞迪奧·阿勞曾說過:在學生階段必須要重視技巧的練習。阿勞在年少學習鋼琴的時候,每天總會練習三個小時的基本功,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基礎。等基礎打牢以後,阿勞就開始只練鋼琴樂曲中的困難地方,依然是每天至少三小時的練習。

阿勞認為練習固然重要,但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精力來分配練琴時間更合理。優秀的鋼琴家們都認為練習是學好鋼琴的途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論練琴習慣

練習,反覆的練習,艱苦的練習,不間斷的練習,不但貫穿於從初學者到鋼琴家的成長過程,而且貫穿於一位鋼琴家的整個藝術生涯。——趙曉生

從科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件事實——每一種練習與我們身體上的動作相關連,而且都是神經中樞活動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把每一種練習看作是心理和生理上的訓練過程。——尼古拉耶夫

在每一種練習中,有決定作用的乃是彈奏者所努力要達到的那個目標。練習的結果完全要看他對那個目標所懷的想像是否明確,注意力是否集中,練習是否努力而決定。——尼古拉耶夫

「應該彈什麼」的概念越清楚,「應該如何彈」的概念也就越清楚。目的本身已經指出了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法。真正偉大的鋼琴家的技術秘訣也正在於此。——涅高茲

你要一匹馬跑一里,你就訓練它能跑一里半,那麼它跑一里就覺得不難了。——拉赫瑪尼諾夫

正確練習的基礎是目的明確和反饋機制的不斷完善。——王朝剛

練琴過程歸根結底就是形成習慣。例如一開始練習就注意準確性,養成習慣以後,演奏就會完整準確。相反,如果經常帶錯誤練,結果,練習成了鞏固錯誤,形成壞習慣以後,改過來就難上加難了。——周廣仁‍

論注意力集中

集中精神是成功這一詞中的第一個字母。——霍夫曼

集中精神用一半的時間練習會好得多。即使是純機械的練習,為了要取得有益的技巧效果,也得通過耳朵及眼睛這兩種人體器官傳送到腦子的運動神經中樞。如果腦子被其它事所占用,那麼它就覺察不到當時練習的印象,這樣的練習完全是浪費時間。——霍夫曼

在練習過程中,意志(目的性)和注意力越強,效果也就越好。練習越是消極、被動,掌握作品的時間也就拖得越長,對作品的興趣必然會下降。這些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再提醒一下也很必要。——涅高茲

養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習慣,可以使技術動作乾淨準確,消除浪費大量精力的錯誤(如僵硬)。排除不必要和錯誤的動作,可以節約練琴時間,彈奏者也可更少地感到疲勞。——約瑟夫 · 迦特

二十世紀以後的鋼琴教學,日益重視用頭腦練琴。事實證明:沒有心理因素指導的純機械的生理練習,是解決不了鋼琴演奏技術問題的。彈一組音、學一項彈奏技術,應當是頭腦指揮手指等演奏器官去動作,是頭腦先手指而動,而不是純粹聽憑手指等器官自己無意識地、盲目地去(所謂『溜手指』)。鋼琴演奏的司令部在頭腦,手指只是按司令部的指揮去衝鋒陷陣的士兵。所以,頭腦應當比手指作更多的訓練。——廖乃雄

應當說:不會練琴也就不會演奏,因為演奏時出現的紕漏無不反應了練琴中存在的問題。練琴學習進步的快慢主要取決於練琴效率,練習效率取決於練琴的安排及其指導思想和方式方法。——廖乃雄

對練習和練習內容缺乏興趣而引起的心理疲勞是更為常見的現象。孔子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對音樂藝術的執普追求和美好嚮往能使人們興趣盎然,鍥而不捨。——王朝剛

論重複

重複是學習之母。 ——狄慈根

無論是對天資最差的,或是對天份極高的人來說,舊諺「重複為學習之本」都是一條規律。——涅高茲

重複練習並不總是正面性質。如果缺乏明確的目的、理解與有意識的控制與校正,重複練習就會成為盲目性和非選擇性的過程。這樣的練琴必然會使演奏中正確的成份與錯誤的成份同樣得到強化,而嬌正一個錯誤習慣,通常要比樹立一個新的正確習慣困難許多倍。——王朝剛

練習鋼琴不應該是時間上或遍數上的不加思考的重複。——萊謝蒂茨基

每遍練習都應當有針對性、有分析。絕不要把練琴時間的大部份花費在一遍又一遍從頭到尾的重複上。可以把所有學習的曲目特別困難的片編上號碼,集中起來反覆練習,對於克服技術困難非常有效。

要「小單位反覆練」,既可集中,盯住一處練,非有改進不換另一處;也可打散練即:「每次只練幾遍,「少量多餐」式的經常練。前種適合開始練時,後種適合已練過一段時間之後。——廖乃雄

鋼琴學習本來就是一件需要堅持才能看到成果的事。學琴的意義不僅僅是讓孩子掌握鋼琴的演奏技巧培養對音樂的熱愛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通過學琴培養孩子的堅持性和毅力,磨練孩子的意志,建立牢固的自信,使孩子終生受益。

3.練鋼琴,要有計劃地練習

第一點:溫故而知新。

家長在督促孩子練琴的時候,要提醒孩子先想想上課時老師都講了什麼內容,按照老師的要求來練習。讓孩子先將學過的曲目認真地複習彈奏幾遍,再去練習新學的曲目,這樣可以起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

第二點:有感情地練鋼琴。

相信大家在聽鋼琴曲的時候都會有這種感覺,有的鋼琴曲柔和優美還帶著幾分哀傷,而有的鋼琴曲慷慨激昂有一股雄渾的氣魄。那麼孩子在練鋼琴的時候,家長不妨引導孩子去感受鋼琴曲背後的含義,讓孩子帶著自己對鋼琴曲目的理解去練習鋼琴,讓孩子帶著感情練習鋼琴。 

第三點:在固定的時間練琴。

練琴時間最好固定,形成條件反射,到那個時間就開始,這樣就不會因瑣事和情緒變化而找「藉口」不練琴。

以上三點都足以表明,練琴不單單是盲目地去追求練習的時間長度,更要注重練習的質量,要掌握好練琴的技巧和練琴的時間,這樣的練習才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學一門樂器,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獨特氣質,提升藝術素養是很多家長們的選擇,而鋼琴是一扇通向人類創造思維和想像思維的窗口,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能讓從小學習鋼琴的孩子擁有打開這扇窗子的鑰匙,這不僅能使他擁有一個廣闊的視野,也有利於智力的開發,對孩子品行的塑造以及性格的養成有著重要作用。

魯迅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沒有人生下來就是鋼琴大師,每一位學琴者背後都藏著無數的淚水與艱辛,這也是一條學鋼琴必備的法則: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成就人上人。

練習是鋼琴之路上一個永恆的話題,一個邁不開的門檻,想學好鋼琴就必須先練好鋼琴。所謂的一蹴而就、天生神童都是鏡花水月,再好的天賦不練習也是曇花一現。

練習就好比是給鋼琴「這座大廈」打基礎,沒有良好的基礎,外表再華麗的大廈也會轟然倒塌,所以要想學會鋼琴,不練習怎麼可以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