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步槍問世了,但輕武器行業更危險了:僅一家企業能研製軍槍

候知健 發佈 2020-03-14T03:57:34+00:00

在建設合併所有其它廠家以後,軍隊作為甲方爸爸,可以在總體方案上進行把關:要上下機匣,要有托,要有通用導軌,機匣要緊湊...

2019年新步槍的露面,代表我軍自用步槍在設計思路上的重大突破。但這種應用思路的突破,是時隔多年後必須正視、對齊國際槍械發展主流的被動性結果,並不代表中國輕武器行業生態的突破性進步。

事實上在近十年以來,中國輕武器行業正在越發的封閉,真正核心業務的競爭趨勢,一直在弱化而不是在加強。

這就是為什麼在2017年,軍報上會出現《造一桿中國最好的槍——一個有態度的民企「參軍」經歷》這樣的報導,盛讚民企研發槍械。報導背後的軍隊真實態度,就和筆者此前文章中提過的另一段歷史類似:

中航工業為了減少內部競爭,把負責飛機剎車系統研製的多家廠所合併到只剩一家。作為對中航的回應,軍隊在中航系統外,又額外扶植了兩家從事飛機剎車研製的企業,形成至少三個企業保持市場競爭關係的狀態。

而現在國產輕武器行業,真正有能力吃下軍隊主力訂單的企業有幾家?3家?2家?真正的答案是,只有1家。

圖:2014年,建設廠開始合併長風廠

圖:建設集團隸屬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這是兵器集團的官網報導

中國的輕武器產業可以分為兩類:「央企派」和「地方派」,或者說「親娘養的」與 「後娘養的」。

為中國軍隊提供95步槍、92手槍等輕武器的企業,都是原來兵器工業部的下屬企業;地位最高,實力基礎最好,而且把持了大量核心的輕武器試驗、評審設施。軍隊主要裝備型號的訂單,跑不出他們的手心。

圖:NP34、NP42都是地方派企業的產品,所以警察採購它們部分替換92手槍,才會引起某些單位特別劇烈的反應,搞出請行業專家在網上撰文、「向網友作一簡要匯報」92改型手槍已經「幾近完美」,並痛批NP系列原型槍設計過時、不合理的鬧劇。

圖:公安部門採購NP系列手槍後很短時間,92手槍就推出了該型手槍,一口氣解決了十幾個問題,連表面加工工藝都顯著提升了

而地方派企業,主要是60-70年代以來,由各省、市政府主導建立的三線軍工企業。今天造槍造彈的所謂「民企」,絕大多數也是這類企業改制而來,絕非一般資本有門路可以註冊建立的。

這些企業的地位很低,由於缺乏相關的扶植,能力上也通常較弱。特別是在軍用自主裝備的競爭上,他們處於完全的劣勢;主要業務都來自於外銷出口,近些年才在很小的範圍內實現了國內警用槍械市場的突破。

央企派的主要輕武器企業有三家,原來的建設廠、長慶廠、長風廠。建設廠是毫無疑問的老大,長風廠是老二,長慶則排在第三。在目前合併以後,事實上只剩下建設一家了。

圖:95這樣的項目,根本不是地方槍企能參與進去的

在中國的自用槍械研發上,輕武器研究所的實際存在價值可以忽略:包括槍管動態力學定量分析、槍彈匹配在內的基礎研究上,長年缺乏效產出,這一趨勢至今未變。而具體的型號設計,實際上都是由建設、長風這樣的製造廠去實現。

因此在以往的槍械研製中,建設、長風至少在設計方案上依然存在著競爭;這意味著在大量的細節優化處理上,研製者依然有動機去主動、積極的把性能做的更好。

而正如筆者在以往文章中所反覆強調的,現代槍械的基礎設計已經高度成熟。對於符合西方現代主流設計標準的產品,其表現優劣完全基於無數個設計、製造細節上的優化好壞。

圖:國內槍械企業對細節的處理,可以敷衍到航展上的樣槍上,自家名字都是錯的。「CHONGQING JIANSHE INDUSTRIES(GOUP)CO.,LTD.」;本意應該是「重慶建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而由於誤將「集團GROUP」遺漏成「GOUP」,意思就變成了「重慶建設工業(粘稠液體)有限責任公司」。

在建設合併所有其它廠家以後,軍隊作為甲方爸爸,可以在總體方案上進行把關:要上下機匣,要有托,要有通用導軌,機匣要緊湊.......再拿95家族這樣的設計去糊弄,肯定是通不過的。

但是,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企業的策略就必然是和甲方爸爸討價還價,制定一個可接受的最低標準作為及格線,然後滿足這個及格線就算成功。這種流程下出來的計劃經濟體制大鍋飯產品,無論是性能、質量、成本控制,都不可能好到哪裡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