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拒統?台灣試射「雲峰」飛彈,射程1500公里

電磁者說 發佈 2020-05-15T10:51:11+00:00

「雲峰」飛彈,射程1500公里,台灣研發這種飛彈,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以武拒統,誤以為擁有了這種可打到中國大陸縱深的飛彈,大陸就不敢輕言戰爭。

來源:東方軍事評論


「雲峰」飛彈,射程1500公里,台灣研發這種飛彈,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以武拒統,誤以為擁有了這種可打到中國大陸縱深的飛彈,大陸就不敢輕言戰爭。

更是有台灣軍事專家吹噓,該飛彈可以用來對中國大陸的空軍基地發起攻擊,擾亂解放軍的作戰節奏。

那麼,「雲峰」飛彈性能到底如何,真的有台媒吹噓的那麼厲害嗎?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看這款命名為「雲峰」的飛彈。

據台灣「中央社」4月26日報導,台「中科院」研發的射程達1500千米的「雲峰」飛彈在4月份進行了射高無限的飛彈射擊。

射高無限?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這一點,其實這也與台島面積有限,不利於大射程飛彈試射有關,故只能採用高彈道來進行飛彈試驗,即增加射高,這也是彈道飛彈常用的試驗手段,比如朝鮮就經常採用這種發射方式來進行彈道飛彈的試驗。

不過,台灣這次試驗的「雲峰」飛彈,情況又有所不同。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雲峰」飛彈並不是我們常說的彈道飛彈,而是一種巡航飛彈。

說到這裡,可能又有人提出置疑:巡航飛彈不是亞音速、低空突防的嗎,怎麼採用高彈道發射?

需要說明的是,「雲峰」飛彈雖然是一種巡航飛彈,但它並不是類似於美國「戰斧」那樣的亞音速巡航飛彈,而是一種高空高速巡航飛彈。

根據台灣媒體的相關資料報導,所謂的「雲峰」飛彈是台灣為了「能夠打到大陸北部、中部目標而設計的少數戰略武器之一」,於「台海危機」後開始秘密研發,其研發試驗「隱藏」在「雄風」-3反艦飛彈項目下進行,一部分技術也來自「雄風」-3飛彈,因而外界普遍認為該飛彈是在「雄風」-3飛彈基礎上發展的。

「雄風」-3反艦飛彈?這不是誤中台灣漁船的那種飛彈嗎?

不錯,就是它。當年台媒吹噓說這是一種對付大陸航空母艦的利器,卻不料在試驗中誤擊自己的漁船,留下一段「佳話」。

雖然是在「雄風」-3反艦飛彈的基礎上研製,但為了提升射程,不僅像「雄風」-3反艦飛彈一樣採用了衝壓火箭發動機作為主動力,並在主彈體四周捆綁安裝了4個「天弓」-2飛彈的固體燃料發動機作為加力推進器,發射時4個火箭推進器先將飛彈主體推到高空後脫離,利用高速進入的氣流再啟動衝壓發動機。這種構造相對簡單,依靠液態混合燃料燃燒的發動機可以維持飛彈進行超音速巡航。所以「雲峰」飛彈被歸於高空高速巡航飛彈,而不是彈道飛彈,由於其巡航高度較高,依靠發動機和自身重力加速度,末端速度據說可以達到1030 米/秒(約3馬赫),具備一定的突防能力。

記住,末端速度約3馬赫,這個比起彈道飛彈,尤其是遠程彈道飛彈甚至洲際飛彈而言,末端速度要低得多,而大陸發展的反導武器系統,那可是要防禦敵方的遠程彈道飛彈和洲際飛彈的,所以說,「雲峰」飛彈對大陸是構不成重大威脅的。

況且,中國大陸已經進行了多次的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就是說在你飛彈飛行的中段就可以攔截了,目前這個技術,也只有中美俄等少數幾個軍事大國才掌握。

由於台灣島離大陸實在是太近了,因此,中國大陸完全擁有從飛彈發射的初始段到飛行中段,再到末段的全程攔截能力。

不過,話說回來,台灣媒體稱「雲峰」飛彈具備1500公里的最大射程,以及2000公里的改進潛力。這個是不是真的能做到,還是未知數,畢竟目前尚處於試驗階段。

即使這個數據屬於真實的,就算裝備了,可靠性仍值得懷疑,要知道其鼓吹了好些年的「航母殺手」(「雄風」-3)就因為經常發生事故,被戲稱是「漁船殺手」,與該飛彈一個技術水準的「雲峰」能強到哪去,並不能像台灣軍事專家吹噓的那樣對我們形成實質性威脅。

2020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全世界都陷入了新冠病毒疫情中,尤其是美國,已經成為疫情的新震中,無論是確診人數還是死亡人數,都在全球遙遙領先。

然而,美國政客們,為了轉移國內視線,不斷甩鍋中國,尤其是美國海軍,頻繁在南海、台海地區對中國挑釁,雖然每次都被中國海空軍監視、驅逐,卻讓台當局錯誤認為,自己的「以武拒統」有了靠山,因而又開始「翻炒」所謂的「雲峰」飛彈,這實際上是一種給自己壯膽和不自信的表現。針對民進黨當局的做法,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明確強調,任何煽動兩岸敵意、渲染兩岸對抗的行徑,都只會給台灣同胞帶來災難,解放軍有足夠的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不是區區一款飛彈所能影響的。

關鍵字: